中新社玉溪10月23日電 (馬騫)雲南是世界上少數民族語言最爲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大部分少數民族語言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衰退甚至瀕危。日前,雲南省玉溪師範學院建立『瀕危語言有聲語檔建設重點實驗室』,旨在進一步保護少數民族語言,保存傳統『文化基因』。
記者23日前往這個實驗室進行採訪,實驗室專家正爲彝族『發音合作人』普照採錄語音,然後進行存檔。 瀕危語言研究中心教授許鮮明說,雲南世居少數民族25個,民族語言種類複雜,目前許多小語種語言使用人口已不足500人,正處於瀕危消亡的邊緣。如阿儂語使用人數僅380人、仙島語使用人數76人,拉基語使用人數僅60人……『聯合國有關機構預測過,在21世紀,全世界現存6000多種語言中90%將受到威脅,有一半的語言瀕臨滅絕。這些小語種如果沒有特殊的保護措施將面臨消亡。』 許鮮明說:『我們現在進行的少數民族瀕危語言有聲語檔建設是對傳統文化基因、知識結構的保存,其原生態有聲資料對母語傳承、雙語教學、歷史文化和語言變遷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和學術應用價值。』 實驗室還曾採錄到流失國外現存於法國圖書館的古彝文,並進行數位化的有聲存檔。『很多彝族同胞已不認識古彝文,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懂的進行翻譯』,許鮮明說。 通過各類課題研究,目前實驗室已經掌握了一套集語言採錄、轉寫、翻譯、標註,文本、音視頻同步數位化處理爲一體的瀕危語言有聲存檔專業技術,這在國內尚屬領先水平。『記錄保存的這些語料,不僅保留著許多文化信息,還呈現出一些生理物理方面的信息,比如發音、表情等。這些信息可爲當代和未來學者提供基於生理聲學的語音數位化研究。今後我們還將開展設計瀕危語言拼音方案,編寫同步有聲教材、工具書,開展瀕危語言雙語教學師資培訓等工作。』 該校學生和利斌是白族,他既會說白族話也會說傈僳語,而且參加了實驗室的工作。他說,『任何一個少數民族對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化都會有特殊的感情,如果語言消亡民族認同度便會降低,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瀕危語言保護。』(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