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現象引發熱議的背後,往往有著諸多的因素。廣場舞擾民現象即是如此:中老年人娛樂方式單一、空巢老人寂寞之餘抱團取暖、缺乏足夠的學習能力……這些恰恰是廣場舞擾民現象的根本原因。本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希望能夠對這一現象背後的問題,進行一次深刻的解讀。
擾民:能否歸之於公德缺乏? 每天早晨六點,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的講師謝天,總會被樓下廣場舞大媽們那高分貝的音樂聲吵醒,伴隨著『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的節奏,謝天只能無奈的起床洗臉刷牙,準備上班。 這樣的情況讓謝天頗爲頭疼,尤其是孩子出生之後,『本來每天就休息不好,再這麼一鬧,很是痛苦。』儘管對於小區的廣場舞擾民很不滿,但是謝天並不同意所謂的『公德匱乏』說:『很多人在指責這些跳廣場舞的大媽沒有社會公德,但是我不這麼覺得。』謝天明白,這些所謂的大媽們,並非沒有公德,只是因爲有些『寂寞』,他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一位外地人向廣場舞大媽問路,大媽很是熱情的將這位問路者帶到了車站,甚至看著對方上了汽車才回去。『人都是群居動物,需要一種表達,一種親密的關係。』幾年前,還是學生的謝天曾參與過一次『鄰里關係冷漠』的社會調查:『很多中老年人,一談到這個問題,都是痛心疾首,認爲現在的年輕人變冷漠了。』但是調查的事實卻恰恰相反,儘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串門現象少了,但是鄰里之間,尤其是年輕人之間的交流卻始終存在:『比如說通過網絡或者電話,利用BBS、QQ群、簡訊等方式,鄰里之間依然有交流,只是方式改變了而已。』 因此謝天對於廣場舞大媽們的表現,顯得很是寬容:『她們只是習慣使用以前的方式進行交流而已,這並沒有什麼不妥。』 謝天有時候也留意過大媽們的表現:『往往是幾個大媽經常一邊跳舞,一邊聊天,柴米油鹽,孩子孫子,給人的感覺挺和氣的。所以我覺得在討論廣場舞擾民的時候,不能給他們扣上沒有公德的帽子,而應該理性的看到,他們只是在使用他們習慣的交流方式而已。』 流變:動作越來越簡單易學 事實上,廣場舞蹈是舞蹈藝術中最大的一個子系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曾有學者考證認爲,關於廣場舞蹈的起源有兩種認識,一種認爲早期的廣場舞蹈是一種宗教祭祀的手段,是原始社會最爲經常的智力活動,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爲,廣場舞蹈產生於人類早期的生產勞動中,中國的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廣場舞蹈形式。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一個可以確定的事實是,廣場舞蹈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承,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舞蹈的形式和內涵也有了較大的變化。『其實關於廣場舞,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是非常快的。』山東省社科院人口學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田楊曾查閱資料發現,在1997年,國家相關部門曾下文指出,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應該加快建設步伐:『從那個時候,廣場舞其實已經在全國各地出現了。』 只是與如今動輒放著鳳凰傳奇神曲的廣場舞不同,早期的廣場舞多以交誼舞爲主,或者是一些獨具地方特色的舞蹈方式,例如扭秧歌、腰鼓舞等等,而參與者也是各個年齡段皆有。『隨著時代的進步,廣場舞也在變化,尤其是2000年之後,生活壓力的逐步增大(生活方式的改變),讓不少中青年人退出了廣場舞的圈子,廣場舞的主要舞者也逐漸成了中老年人,而在動作上也變得越來越簡單易學,成爲一項獨具中國特色的老年人群體活動。』田楊表示。 流行:成本較低,適合交流 廣場舞爲何會如此流行?田楊曾對廣場舞現象進行過幾次小型的調查,在她看來,廣場舞的流行是多方面的:『首先一個是經濟方面的因素,很多社區的廣場(廣場舞的活動空間)都是免費的,最多每個舞者每月交個三五塊錢,就可以去跳。』田楊表示,目前不少中老年人雖然生活條件不錯,但是他們始終保持著『勤儉』的生活習慣:『其實旅遊、登山、一些室內健身活動等娛樂休閒方式也很適合中老年人,但是這樣的休閒方式成本(相對)比較高,很難被大多數人接受。』此外,在田楊看來,如今參與廣場舞的中老年人,並不僅僅只是爲了健身:『更像是許多寂寞的老年人在一起抱團取暖。』近年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壓力較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很難有足夠的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現在大多數城市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空巢老人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因此廣場舞成了他們交流和相互精神慰藉的一種方式。 家住黃台某小區的62歲的周女士,是一位狂熱的廣場舞愛好者:『關鍵是回家也沒什麼要干的,孩子很少回來,跟鄰居的接觸也少,所以去跳舞,不但健身,還可以跟很多同齡人一起聊天。』更爲重要的是,如今中老年人的娛樂方式較少,活動場所匱乏則是造成廣場舞流行的主要原因。曾在韓國留學的田楊留意過,在韓國的各個城市,雖然廣場很多,但是鮮有大量的老年人聚集:『因爲韓國政府爲中老年人準備了很多娛樂文化活動場所,而且不少娛樂活動場所都在室內,因此不會出現像中國的這種情況。』2009年,曾有機構對於中國的中老年人進行過調查統計,結果發現中老年人的活動場所不僅十分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設施短缺,利用率也不高。而對於需要文化、技術、經濟條件的活動,如打太極拳、打球、書畫、學電腦等活動,城鄉老年人的參與率均不足10%。農村只有5.7%的老人讀書看報,僅有3.3%的城市老人和0.4%的農村老人參加老年大學。在這種情況下,簡單易學的廣場舞,自然備受中國中老年人的喜愛。『相比起我們的中老年人,韓國的中老年人似乎更懂得享受生活,更會玩,文化活動內容也更多元化一些。』田楊對記者表示:『因爲在韓國,他們的教育制度屬於終身制,諸如老年人活動中心、終身學習中心、老年大學等機構比較普遍,只要你喜歡,可以隨時去學,無所謂年齡。很多城市都有專門的針對中老年人的培訓機構,甚至培訓內容也會包括教中老年人上網,使用電腦等等。這其實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我國如今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多爲中老年人創造一些可以娛樂開展文化活動的方式和場所。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類似於廣場舞擾民的現象還會出現。』 衝突:兩代人文化的代溝 1903年,嚴復將約翰・密爾(曾譯名穆勒)的著作【論自由】翻譯成中文出版。不過在當時,國人對於自由一詞的含義比較模糊,因此嚴復將題目改爲了【群己權界論】。這很形象生動的對於『自由』進行了一次詮釋――『群』者,群體、社會公域也;『己』者,自己、個人私域也;亦即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要區分清楚。『其實用群己權界來談論廣場舞擾民現象,是很合適恰當的。』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這樣對記者表示:『公域講權力,私域曰權利;公域講民主,私域言自由,不管是公是私,其自由都有一個限度。因爲西方講究的更多的是個體本位。』 而與西方社會相反的是,中國自古就是以儒家傳統文化爲根本,更多的講究『群體』與『圈子』:『但是群與己的界限,卻很少有人關注到。』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城鎮化的加速發展,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年輕人與中老年人之間的文化代溝也逐漸的形成:『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歡熱鬧,這也是我們的傳統,因此廣場舞恰恰是他們「湊熱鬧」的一個方式。』 而與中老年人的愛熱鬧的生活方式相反的是,如今的年輕人似乎更加注重自己的權益:『很多年輕人的城市生活已經西方化了,大家都喜歡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私密空間,不被打擾,因此矛盾自然而然的就出現了。』 年輕人希望自己不被噪音打擾,而中老年人則希望保持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因此針對廣場舞擾民現象發生槍擊、潑糞等極端案例也就可以理解了,這其實是兩代人文化觀念的一種衝突。』 而這樣的情況,或許會在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之後發生改變――當如今的宅男宅女們逐漸老去之後,他們或許會像如今的西方人一樣,背起背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或者是每天宅在家裡上網,不過也許到了那個時候,新一代年輕人又會產生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與老去的宅男宅女們展開新的『衝突』。 相關連結 廣州公園明年擬禁止廣場舞 廣場舞製造的噪聲飽受詬病,成爲『全國現象』。12日上午,廣州市人大代表視察流花湖公園、越秀公園,爲【廣州市公園條例】(下稱【條例】)的立法進行前期調研,【條例】擬規定公園內臨近學校、醫院、居民樓、機關辦公大樓等區域禁止開展喧鬧的健身、娛樂活動,預計明年年底前可正式出台。 據記者了解,【條例】將對公園劃分功能區,將臨近學校、醫院、居民區等需要安靜氛圍場所的公園場地劃爲安靜休憩區,不得進行喧鬧的健身、娛樂等活動,違者還將被處罰。處罰的執法工作主要由公園管理人員負責。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陳小清表示,在公園內其他區域,將對噪音實施音量控制,尤其是針對高音喇叭,不得超出一定分貝標準,將在調研後,根據調研情況確定分貝標準。『以往公園要管理健身娛樂產生的噪音,容易和市民產生矛盾,今後有法可依,管理起來將更方便。』 來源:山東商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