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7月4日電(記者李朝棟)日前,嵩山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七代法脈傳人、一代宗師行性禪師,圓寂十周年紀念座談會在鄭州召開。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八代法脈傳人釋德建大和尚及社會各界關注和研習禪武醫者齊聚一起,追思行性禪師,論道禪武醫,並就如何使禪武醫這一少林絕學福祉眾生,造福滄桑進行探討。
河南省嵩山禪武醫研究院名譽院長、嵩山文化專家、河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原主任趙國成作了【緬懷行性禪師】的主旨發言,引起與會者返鄉。 行性禪師傳承少林寺禪武醫不可替代的人物 行性禪師俗名叫張慶賀,1931年出生,是河南鞏義市魯莊鎮趙成村人,2004年病逝,享年73歲。 歷史上,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在經歷了清末民國的動亂之後,能承其技藝者已經少之又少,加之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幾乎代代單傳。而那時候的寂勤(吳古輪)、吳山林、行性禪師(張慶賀),就成爲了當時禪武醫爲數不多的繼承者,並相繼成爲了永化堂禪武醫的一代宗師。而他們幾個中,行性禪師爲少林寺禪武醫的傳承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行性禪師,自幼父母離喪、家境貧寒,十四歲拜少林寺永化堂淳全大和尚爲師。在從師淳全的六年裡,他不僅學會了永化堂的禪學、武功,還繼承了醫術。後來,淳全大和尚又將其推薦給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六代繼承人吳山林,並被山林大師收爲入室弟子。那時候,山林大師看到他心誠質佳,也就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秉承的禪武醫要技傾囊相授。而張慶賀也沒有辜負大師的教導,得藝後數十年修煉不輟,並將淳全和山林兩位大師所傳授精華完整地傳承下來。後來,他的兩位恩師相繼過世,他又拜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九代方丈德禪大和尚爲師,從此落髮爲僧,師賜法名行性。 後來,行性禪師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將吳山林擅長的推拿、按摩、點穴療法,淳全擅長的藥療、食療,德禪擅長的竅療法等有機結合,使得永化堂的醫療體系更加完善。在禪學方面,他在廣泛吸收淳全、吳山林、德禪等大師所傳禪修要義的基礎上,潛心研修,感悟頗深。在禪悟方面,他日日子夜練功,從不間斷,將少吳山林傳授的少林絕學心意把推演了800多把,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他也成了永化堂禪武醫第十七代法脈傳承人。 素喜親授釋德建承衣缽法脈傳人佑蒼生 釋德建大和尚現在是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八代法脈傳人,他還是河南省嵩山禪武醫研究院的院長。 釋德建1988年開始跟隨行性禪師潛心修煉少林禪武醫。2001年秋,行性禪師特意請當時少林寺的老住持及名譽方丈素喜老和尚,舉行法脈傳承儀式。儀式上行性禪師將法脈傳承書交予素喜老和尚,由素喜老和尚代表他將少林禪武醫交回少林寺。素喜老和尚親手把傳承交給德建,確認他爲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法脈傳承人。 作爲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八代法脈傳人,釋德建逐漸認識到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不僅是少林文化的精華,更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而光大少林禪武醫並讓其造福人類,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於是,1995年,德建在杭州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少林武僧】中,正式向世人講述了集禪武醫爲一體的少林禪武醫理念。 1997年春,受一位義大利腦瘤患者的邀請,德建尊其師行性(張慶賀)指派遠赴義大利爲其診治,極大地化解了患者因長時間患病帶來的折磨,而且還診治了許多疑難雜症患者。那時候他還應邀爲當地的武術愛好者傳授傳統少林功夫和養生功、飲食療法等,受到了患者和武術愛好者的歡迎。這也是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一次走出國門,也是第一次讓國外人知道了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的魅力。 之後,釋德建還應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邀請赴日交流,也是日本認識了少林寺永化堂傳統少林武術的本色。後來,他們還專程到嵩山三皇寨拜訪德建交流傳統少林武術。 爲使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2005年釋德建成立了集繼承、研究、弘揚於一體的『河南省嵩山禪武醫研究院』,並建立了嵩山少林禪武醫網站。同年,釋德建受韓國外交部和中忠州市市政府的邀請,攜弟子赴韓國參加了第八屆世界傳統武術節,首次在國際武術節上展示少林寺永化堂傳統少林功夫。從那以後,爲了推介少林禪武醫,他的足跡幾乎遍及海內外。 光大瑰寶,弘揚絕學,於是,河南省嵩山禪武醫研究院定期召開少林禪武醫研討會,多次受邀參加電視台紀錄片和專題節目的製作,同時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開展對禪武醫的系列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活動,並出版研究成果和專著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釋德建告訴記者,禪武醫植根於中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少林禪武醫絕學是禪、武、醫三者相輔相成的一門學問,由明末少林高僧、少林寺永化堂開山祖師欽命少林寺主持無言正道所創,自1999年開始接觸社會,爲世人所知。以禪理爲做人的基礎和指標,以武學爲方法而達到坐禪、禪定的境界,而從武學的修煉中,漸漸明白自己的心性及身體狀況。『我感恩少林寺禪武醫一代宗師行性禪師傳我禪武醫。禪武醫對佛門弟子而言,是一種修行的方法,對大眾而言,是提升身心健康的方法,可使身心和諧、身體輕鬆自在減少疾病。』 談到如何儘快讓這一絕學更快更廣泛地造福蒼生,他說他正在做著的,也是一生都在做的就是這件事,現在就是要以文化爲載體,通過多種方式推動禪武醫文化的傳播,讓人們可以透過修禪正品德、積善行,練武強身健體,習醫養生濟世,使禪武醫讓更多的人受益。(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