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劉康:歌德學院與孔子學院 中德關係的價值觀基礎?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4-9-7 18:43| 發佈者: 沙坡| 查看: 1562| 評論: 0|來自: 聯合早報

摘要: 歌德學院、孔子學院,看起來相似,學起來容易。但對中國而言,涉及到不僅僅中德關係的價值基礎,也關乎到一個全面走向世界的中國如何面對普世價值,走出一條文明交融和多元之路。 ...

德國總理默克爾任期內六度訪華,並對媒體強調『中德特殊關係』。中國【人民日報】評論則稱『中德關係為歐盟樹立樣板』,認為『幾乎是兩國之間的一次聯席內閣會議,規模超過中美之間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德關係……事實上正引領着中歐關係的發展』。【華爾街日報】則說她『向中國的強勢點頭哈腰』,一切向錢看,人權啊知識產權啊什麼的棘手問題, 統統叨陪末座。

當年默克爾新任德國總理時,對華立場以價值觀劃界,出身東德的她對中國這個依然保持共產黨稱呼的國家的人權記錄大加討伐。但是時過境遷,她對中國的立場完全轉成了實用主義。德國【鏡報】的評論說,她把中國視為歐洲之外的德國最重要政治夥伴。

不過西方媒體也有許多不買賬的, 同樣一份德國【鏡報】的報道說默克爾被中國徹底馴服了,滿腦子都是錢錢錢,完全不講道義與原則了。【國際先驅論壇報】和【紐約時報】(國際版)登了一幅中國著名政治異見藝術家艾未未倒舉着默克爾的畫像的照片,自己題名『跟默克爾午餐去』,意在調侃她今天只跟中國政要寡頭們玩了。

記得兩年前,我在柏林參加一個由英國智庫組織,由德國財長主持的中歐高峯金融論壇,歐洲央行、中國金融的各路領袖均出席,頗有些陣容。但兩天緊張的論壇結束後,贊助方德國一家大公司在其總部大樓宴請來賓,大樓正在勃蘭登堡門右側。主人請中國大使致詞,大使盛讚中國崛起給世界帶來的希望,並提醒來賓,乾隆盛世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曾經高居世界第一,今天中國重寫輝煌,定為人類做出新貢獻。這時就有些歐洲嘉賓不爽,站起來提醒大家,窗外的勃蘭登堡門見證着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塌,同時提醒大家天安門的事件……氣氛陡然緊張,主人忙着打圓場,莫讓這種價值觀的差異影響了金融家們的和諧與融洽。

但價值觀的差異在中德之間就真的不成問題了嗎?

這個話題很複雜。但如果說在文化和價值觀上中德兩國近年來有些什麼交集處,就不得不想起歌德學院和孔子學院來。我只想說近年來的事,因為曾幾何時,中國從德國人馬克思那裏尋找過解放之路,但要提起馬克思的話題來就更複雜了。歌德學院與孔子學院的故事好像更能說明『中德特殊關係』,據說孔子學院的設想就是受了歌德學院的啟發。

孔子學院在歐美待遇不如在非洲

孔子學院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手段,主要模式是中國政府(國家漢辦)出資,在世界各國辦漢語培訓。這些年在世界各國遍地開花,成就斐然。尤其是在非洲等漢語與中國文化傳播較弱的國家地區,孔子學院的漢語培訓模式是開拓性的,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孔子學院在歐美的情況就差異很大。就以美國為例,開始孔子學院跟美國頂級大學聯繫,是遇到相當阻力的。就拿我任教的杜克大學和旁邊的北卡大學而論,這兩所美國一流的私立、州立大學,早就有多年的漢語與中國文化研究教學的體系和建制,不太願意接納一個內容重疊的項目。相反附近的工科大學北卡州立大學,因為沒有中文教學機構,很爽快地接受了孔子學院。但多數美國大學的孔子學院基本都把其漢語培訓歸類到非學歷的成人教育,並不能進入美國大學的教學體系之內。近年來,不少孔子學院調整了漢語培訓的方式,從學術研究角度開展合作,很有成效。

但今年5月份,美國針對孔子學院中國教師的身份與簽證突然發難,表面上看是個法律和技術層面的問題,其實後面蘊含着更深層次的是美國對孔子學院官方色彩的不信任。杜維明說,美國一些人把孔子學院當成政治行為,但他認為孔子學院只是個文化行為。不過,政治與文化真的能分得開嗎? 其後面的價值觀的差異甚至敵意,可以用『你有需求學漢語和中國文化,我來提供免費(或幾乎免費)服務』來那麼容易地解決嗎?

德國的歌德學院是怎麼做的?歌德學院也是德國政府資助的在世界各國促進德語和德國文化交流的機構,但一般相對獨立,並不跟所在國的大學合辦。跟其相似的還有法國的法語聯盟(Alliance Francaise)、英國的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學院(Instituto Cervantes)等。他們強調的是文化交流和融合、文化多樣性、開放性等等。歌德是西方啟動的現代化潮流的著名文化象徵,是啟蒙運動的代表,標誌着現代文明的普世價值(當然是西方主導的)。

孔子學院推出的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學說,跟長城、大熊貓一樣是中國的象徵與符號,家喻戶曉。因此用孔子學院來作為中國文化傳播、漢語培訓的名稱,從知曉度和品牌而言是有道理的。不過孔子不能算是現代中國文化的代表,而是傳統農耕文化的代表,就像西方推出柏拉圖和亞裏斯多德作為今天的文化象徵一樣。

歌德學院、孔子學院,看起來相似,學起來容易。但對中國而言,涉及到不僅僅中德關係的價值基礎,也關乎到一個全面走向世界的中國如何面對普世價值,走出一條文明交融和多元之路。

作者是美國杜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教授、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院長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