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帝王謀略、臣子權術,還是中央地方博弈、皇家外臣互倚,古代眾多歷史事件提供借鑑、借鏡的同時也提醒人們,中國千年的文化因素如此深植人心、綿延不絕,才有諸多如今人們繼續梳理出的世事人情、社會規律,對當下中國政治生態仍具深厚影響。 習近平執掌大位之後中國掀起的反腐聲浪,到周永康落馬達到最高峰。輿論多以打破『刑不上政治局常委』的潛規則來形容『周老虎』被查處,繼而歡呼中國的變化。 純粹從邏輯的角度看,『刑不上常委』這樣的潛規則論說要成立,本身就需要依存於一個無法得到驗證的判斷:也就是說政治局常委級的領導人中是一定有人存在嚴重違紀或違法問題的,但因為是常委或卸任常委,而沒有被追查。不能因為在任或卸任的常委們之前沒有因為貪腐問題被查處過,就反推他們一定存在問題,繼而驗證這種潛規則的一定存在。簡單而言,如果那麼多現任和卸任政治局常委的領導人都是兩袖清風、正大光明,本來就不該被查,憑什麼說就有『刑不上常委』這樣的潛規則? 這有些像是從邏輯角度就事論事的辯論。然而,放在現實當中,很多人寧願選擇相信那個無法得到驗證的判斷,繼而相信這種潛規則的一直存在。這種民氣或是民意對中共政權以及高層的判斷,背後對於官員和領導獲取利益的主觀印象,其實對當政者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實際上,也有學者說『刑不上常委』的潛規則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中國歷史學家章立凡撰文,從中共黨史的角度分析,中共建黨93年,在周永康之前已有21名政治局常委因各種原因落馬,平均每四年多就有一位。當然,章文所指的落馬多是政治鬥爭的原因,在改革開放之後因為反腐而被追究的常委級,周永康還是第一人。 通過中共黨史來研究和分析中共當下的制度、走向,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作為一個成立90多年的政黨,中共組織架構、意識形態、文宣遣詞等並沒有根本性的變化,還是有跡可循,因此可以通過比較涉及不同人物而採取的處理方式、不同時期的領導模式、說法措辭等,進而分析背後蘊含的政黨和國家治理、政策和政黨理念等可能出現的情境和結果。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