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歷史、堅定自信,消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
二、尊重歷史是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重要前提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爲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歷史被抹殺、割裂,勢必會失去存在的根基並最終走入歧途。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千方百計『虛無』歷史,就是爲了抽離一個國家和民族存在的歷史根基。古今中外的無數事實證明:歷史不能任意選擇,更不容肆意虛無。一個民族的成功,建立在尊重其歷史遺產的基礎之上。 1、尊重歷史就是要正確認識歷史 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智慧寶庫。其中既有『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豐富經驗,也有『衰亂之年』留下的深刻教訓以及『由亂及治』積累的經驗智慧。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反面的警示,都可以作爲教科書,教我們『知規律』、『明是非』。正是基於此,習近平總書記將歷史形象地比喻爲『教科書』和『必修課』,明確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必須首先系統學習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正確認識近現代以來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歷史。 學習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有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素質和國家治理能力。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經歷過無數來自內部的矛盾衝突和來自外部的挑戰威脅,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歷史經驗,積澱著中華民族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不懈奮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蘊涵著豐富的優秀文化傳統和思想文化遺產,並已經成爲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爲方式。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學習和了解這些思想智慧和歷史經驗,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對其中的經驗教訓加以認真汲取與借鑑,對於提升民族素質、改進工作方法、增強治理能力極有益處。 2、尊重歷史就是要科學對待歷史 當前,面對思想理論界的噪音雜音、面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沉渣泛起,只有大力弘揚唯物史觀,切實做到尊重歷史,才能真正做到『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才能有效揭穿歷史虛無主義製造的謊言和迷霧,才能真正維護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果。 採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待歷史。馬克思主義認爲,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歷史不是隨心所欲創造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的。尊重客觀歷史,尊重人類偉大實踐活動所創造的歷史,從歷史發展的全部真實情形出發去詮釋歷史,是唯物史觀對待歷史的根本出發點。爲此,我們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看待歷史,用寬廣的胸懷、博大的胸襟來認識本民族的歷史。絕不能想當然地割裂歷史、否定歷史,更不能虛構歷史、歪曲歷史。 以辯證客觀的態度對待歷史上經歷的失誤和曲折。綜觀世界歷史,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會出現跌宕起伏甚至充滿曲折失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在沒有成功先例可資借鑑的情況下,難免會遭遇一些困境苦難、發生一些錯誤曲折。對於歷史上出現過的失誤曲折,應著重分析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深入剖析產生問題的社會、歷史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重犯的辦法、措施和制度。不能因個別歷史現象而否定整個歷史活動,也不能因歷史的階段錯誤而否定歷史運動的全部過程。譬如,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必須全面地、聯繫地、辯證地進行評價和分析,不能用一個歷史時期否定另一個歷史時期。對待錯誤必須採取鄭重的態度,一是敢於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從而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爲寶貴的歷史教材。 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對於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評判,應該放在特定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下,從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中去把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係。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如此,對歷史事件的評價亦然。任何時候都要維護歷史本來的面目,抓住歷史的主流主線,從歷史發展的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