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韜CNN發文:說到孔子學院,中國在搞文化帝國主義嗎?
推進軟實力 到2013年底,中國已經在全世界120個國家建立了440所孔子學院和646個中小學孔子課堂。 200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短短十年間孔子學院已擁有如此規模,不啻於一場針對外國人的文化『大躍進』。 中國領導人們似乎認為,儘管中國在經濟和軍事方面的硬實力已非常強大,但只要中國尚未擁有同樣強大的軟實力,它便不會被視為美國那樣真正的全球性大國。 當被問及關於中國軟實力的看法時,外國人通常提到的是長城、故宮、熊貓、功夫和京劇。 除熊貓外的所有其他元素都是古代中國的文化產品。中國真正缺乏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能引起全世界共鳴的現代文化。 正在崛起的中國推廣孔子學院,被某些人解讀為推行文化殖民主義。中國政府與其推廣備受爭議的孔子學院,不如通過提供獎學金、研究基金以及文化產品,吸引更多外國人來中國。 孔子會怎麼看? 在中國曆朝歷代的大部分時間裏,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國的主導性意識形態。它是一整套主要來源於哲學家和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0年)的價值觀、規範和行為準則。 雖然儒家學說涉及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但它並不主張激進地向中央王國以外推廣中華文化。 相反,至少在我看來,儒家勉勵中國皇帝將中國建設成一個『山上的城』(觀察者網註:源自馬太福音『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總督約翰·溫斯羅普曾以此借喻新英格蘭殖民地是基督教仁慈的典範,成為早期的美國例外論,後被美國政治家反覆引用)—— 一個先進文化的光輝典範,供世人景仰和效仿。 此外,儒家思想裏幾乎沒有任何東西是既有中國特色,又具有普世吸引力的。 實際上,儒家思想裏以國為先、倫理尊卑、遵從權威等核心要素,顯然與當今世界的主要趨勢格格不入。共產黨政府將孔子作為中國文化品牌大為推廣,熟悉新中國歷史的人必能從中讀出諷刺意味。 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期間,孔子和他的學說被看作阻礙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糟粕。這樣一來,儒家思想在中國話語中處於被邊緣化的地位,直到最近十年才在中國領導人的推廣下重新復甦。 最後,中國要打造軟實力,關鍵在於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而不是營銷其古代文化遺產。 這場文化現代化不僅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產品和商業創新,而且應包括中國國體政體的根本性改革。 根據孔子的智慧,中國領導人或許應該少擔心國際軟實力的不足,而專注於將中國建設成一個繁榮、自由、公正的社會。 (觀察者網楊晗軼譯)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