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建構並弘揚法治行政文化

國學新聞

2014-11-17 00:00|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7958| 評論: 5|原作者: 周文彰|來自: 光明日報網絡版

摘要: 爲什麼要建設行政文化,建設什麼樣的行政文化,怎樣建設行政文化,我國行政文化學界已經探索和思考多年,取得不少成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國家總目標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爲我們提出了一個新 ...
建構並弘揚法治行政文化

(三)在對待公民層面的法治精神和法治要求

如何對待公民,法治精神和法治要求很多,但最根本的有兩條;做到這兩條,公民就能活得幸福,活得有尊嚴。

以保障公民權利爲天職。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健全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和方式。

法無禁止即可爲。對公權,法無授權即禁止;對公民,法無禁止即自由。這兩條極其重要的法治原則,長期以來我們認識不到位,一方面隨意自我擴權,一方面隨意以『非法』名義禁止或處罰公民找不到法律明文許可的行爲。

法治行政文化的基本框架

按我們主張行政精神文化、行政制度文化、行政行爲文化的結構體系,法治行政文化的體系框架可以依此推演。

(一)精神層面的法治行政文化

在這方面,四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例如,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理念、法治思維、規則意識、契約精神、法治的道德底蘊、法治教育等,都屬於法治的精神層次的範疇,法治文化一詞更是包含著法治行政文化的精神內涵(只是不僅僅是精神層面)。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行政文化建構中逐一給以重要位置,精心闡發運用。這裡,我們只說法治思維。

人的行爲是由思維支配的,行政管理者一旦樹立法治思維,自然就會把自己的執政行爲控制在憲法法律的框架內。與法治思維對立的是人治思維、特權思維。一切有法不依、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行爲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爲當事人沒有法治思維。所以,實現依法執政、依法治國,首先依賴於一切行政管理者養成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的養成,取決於一個人有沒有足夠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理念、規則意識、契約精神、法律知識等等。換言之,法治思維是前面所說的精神層面法治行政文化所有要素的凝結。不僅如此,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理念、規則意識、契約精神、法律知識等等,只有凝結成爲一個人的法治思維才是有成果的和有效的。因此,法治思維是一切法治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實現,要求人們、首先要求一切治國理政的擔當者們,普遍確立法律思維。

今天我們強調法治思維,並不是說法治思維是治國理政的唯一思維。治國理政涉及方方面面,每一個方面往往需要多重思維去考量。因此,法治思維在治國理政中具有優先和基本的地位,分辨合法與非法是考慮利弊、善惡、得失的前提。

(二)制度層面的法治行政文化

法治思維和法律制度的關係是,法治思維是法律制度的前提,法律制度是法律思維的產物;沒有法治思維就沒有法律制度,但嚴格的法律制度又是促進法治思維形成的外部環境和客觀壓力。

爲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四中全會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設的決定。這些措施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法治政府建設十分緊要。

(三)行爲層面的法治行政文化

法治行政文化落實在治國理政的行爲上,就是中央多次提出、四中全會特別強調的法治方式。法治方式就是運用法治思維、制定和依據法律制度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爲方式。因此,行爲層面的法治行政文化就是法治方式。

法治方式是依法執政的實際行動、依法治國的操作方式。確立法治思維、制定法律制度,最終都要見之於法治方式。如果說法治思維是人們內在的精神世界,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維外化的具體行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遊客 2014-12-25 01:10
不錯的文章,內容博學多才.
鋼格板,鋼格柵板,溝蓋板,踏步板,熱鍍鋅鋼格板,齒形鋼格板,插接鋼格板,電廠鋼格板,複合鋼格板,異形鋼 ...

查看全部評論(5)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