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漢學家閔福德翻譯的【易經】 在不久前舉辦的2015年國際筆會福克納文學獎評選中,一本928頁的中國經典譯著獲得提名。它是由英國著名漢學家閔福德(John Minford)耗時12年翻譯的【易經】。這本書由紐約企鵝出版集團下的維京出版社於2014年底出版。在書裏,有對【易經】及歷代文人評註的詳細敘述。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易經】被譽為六經之首。17世紀出使中國的法國傳教士白晉,曾稱讚它是中國一切科學和哲學的源頭,高於當時歐洲的科學和哲學。18世紀初,【易經】在歐洲傳播開來。心理學家榮格評價,它包含着中國文化的精神與心靈,有幾千年來中國偉大智者的共同傾注,歷久彌新。 就【易經】的翻譯出版、西方世界對【易經】的接受度等問題,定居澳大利亞的閔福德接受了騰訊文化的電話專訪。以下為騰訊文化與閔福德的對話: 『我的【易經】翻譯更「中國化」』 閔德福 騰訊文化:此前西方較著名的【易經】譯本,分別來自19世紀末英國傳教士理雅各和德國傳教士衛禮賢。你對這兩個版本怎樣評價? 閔福德:理雅各漢語特別好,除了【易經】還翻譯了【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書。但他根本不尊重【易經】,認為這本書是垃圾。他並不相信書裏的內容。 衛禮賢就非常不同。他對【易經】非常感興趣,在1924年完成了德譯本【易經】(後被譯成英文)。很長一段時間裏,這本書在西方非常熱銷,影響也很大。衛禮賢和榮格的關係密切,後者為其【易經】作了序。但這也是這本書的缺陷——受榮格的影響太多。 騰訊文化:你怎麼評價英國學者約翰·布洛菲爾德和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夏含夷的【易經】譯本? 閔福德:布洛菲爾德的譯本不錯。夏含夷更擅長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是早期文字中有關【易經】的記載。他的譯本不實用,偏學術。 騰訊文化:你翻譯的【易經】和這些譯本的區別在哪裏? 閔福德:我的翻譯更『中國化』。有人翻譯【易經】會提及【聖經】或德國詩人歌德;基督徒理雅各從基督教的角度解析【易經】。我更多地引用中國文人的點評,儘量不涉及西方人對【易經】的點評和解析。 騰訊文化:【易經】在歐洲的影響如何? 閔福德:20世紀60、70年代,歐洲讀【易經】的人很多,這在當時是一種『反文化』現象。我也是這代人中的一員。當時我的很多朋友都讀【易經】。【易經】從一開始就被西方讀者認為是一部幫助人們思考的『智慧之書』,而不是一部算命的書。我想這大概是【易經】在中西方的最大不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