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孔安国《尚书序》真伪及史料价值辨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5-8-5 23:41| 发布者: 延章| 查看: 13856| 评论: 0|原作者: 崔海鹰|来自: 《孔子文化》季刊2015年第2期

摘要: 自宋以降,孔安国《尚书序》断续受到学者质疑。朱子首疑此序“不类西京文字气象,未必真安国所作”。阎若璩则以《序》言“科斗书废已久”等,而疑其本许慎《说文序》而作。孔《序》所述事实,对研究孔壁出书、《古文 ...


二、关于《尚书序》中的“三皇五帝”说问题

“三皇五帝”之说属于对远古历史的追忆,在东周秦汉间实有多种样本,彼此间既有联系,亦有分歧。就其统系、名号而言,已有多家之说,而新出上博简《容成氏》又别列一家;至以“制作”传说而论,则尤纷纭不一。据此以否定孔《序》,恐难令安国及他人心折。

但孔《序》“三皇五帝”说确有特出之处,其称“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黄怀信整理:《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7页。)即以前者当“三皇”,后者当“五帝”。然《孔子家语•五帝德》、《大戴礼记•五帝德》均载孔子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史记•五帝本纪》采之。安国既为孔子后裔,常惧“先人之典辞将遂泯灭”,(参见《孔子家语后序》)又尝承太史公问故,不宜对孔子之说漠视如此。不过,这似可从另一角度说明,该序恐非他人伪作。盖据一般造伪常识,作伪者总会力摹其真,很难想像其会留有如此明显不合常理之处。

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此“三皇五帝”说与汉代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相印证,竟亦有别样的合理性。大体而言,东周秦汉时期,“三皇五帝”说实与“五德终始说”相表里,而“五德终始说”沟通天人,与政权更替、政治运行等现实问题密切相关。有汉以前,中国古代社会以贵族世袭为特征,历代王朝皆具有雄厚的血缘组织与文化积累,较易为邦国、臣民等信服、臣服。汉代统治者则起于草莽,若高祖仅为泗水亭长,相当于今日乡镇派出所所长;其父母称刘公刘媪,义同阿公阿婆,实即不知谁何之人;其麾下之臣,则多吏掾白徒之辈。所谓“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6-37页。)实隐含其时统治阶级政治、文化之资源、凭借等相当匮乏之弱点。概而观之,为稳定国祚,汉室君臣在精神层面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神化高祖所自出,假托为“天子”:《史记》、《汉书》所载高祖斩白蛇故事,附会为赤帝子斩白帝子,赤帝、白帝分居“五方帝”之一,高祖既为天帝之子,自可为天子;第二,圣化血缘,定刘汉为尧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第6册,台北:艺文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922-923页。)圣王之后,自可代有天下,故汉代学者颇为重视这一记载,以为刘氏出自唐尧之依据;第三,探索国家治理的中心思想,最终以孔子儒家学说当之。

东周时期,“五德终始”说与“五方帝”观念甫一产生,即很快纠合一起,并为现实政治所重视、利用。但直至汉初,这一理论并未完全成熟,仍有不少漏洞。如秦始皇既定本朝为水德,但却忽视秦处西方,色应属白,德应属金;汉代总体尚赤,然高祖之时曾赤黑兼尚,以至进退失据。(参见杨权:《新五德理论与两汉政治——“尧后火德”说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96-123页。)“五德终始”说、“五方帝”观念等皆与“三皇五帝”说关系密切,甚至是彼此相对应。大致而言,“五德终始”说属于时间维度之观念,“五方帝”属于空间维度之观念,“三皇五帝”说则代表时人将天与人、历史与现实相沟通之观念。在这一问题上,观念的内容是主观的,但观念的存在却是客观的。结合历史社会,分析观念的内容与意涵,其所存在的时代倒可试加推测。

孔《序》“三皇五帝”说将黄帝上升为三皇之一,而于颛顼之前增一少昊,其要点即在于能确保尧为火德,汉为尧后,故色尚赤。若按一般说法,黄帝色尚黄,必为土德;土生金,则颛顼为金德;金生水,则帝喾为水德;水生木,则尧为木德;木生火,而舜为火德。然若按《尚书序》之说,黄帝为土德,少昊为金德,颛顼为水德,帝喾为木德,而尧则恰为火德。显然,此点与汉代的政治文化需求是密切相应的。

《后汉书•贾逵传》言:

“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谶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五经”家皆言颛顼代黄帝,而尧不得为火德。左氏以为少昊代黄帝,即图谶所谓帝宣也。如令尧不得为火,则汉不得为赤。

正表明“三皇五帝”说、“五德终始说”与汉代现实政治皆存在密切关系,并非仅是文献考证的问题。吕思勉先生于此指出:

此为古学家于黄帝、颛顼之间增一少昊之由。然实六人而为五,于理终有未安。造“伪古文《尚书》”者出,乃去遂人而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如是,则少昊虽增,五帝仍为五人矣。此实其说之弥缝而更工者也。(吕思勉:《先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45页。)

按吕先生所谓“弥缝而更工”,意指《尚书序》伪作而成。但是,若探析此序“作伪”之情由、鹄的,其最大受益者应为汉代统治阶级。即以此点而论,也很难将孔氏《尚书序》判为汉以后人伪作。

此外,《尚书序》言“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阎若璩谓:

《说文序》以初造书契为黄帝之史仓颉,此自从《易•系辞》及《世本》来,极确。安国“大序”妄以为伏牺氏,孔颖达从而傅会,正可一笔抹杀。([清]阎若璩撰,黄怀信、吕翊欣校点:《尚书古文疏证(附:古文尚书冤词)》下册,第569页。)

按,许氏《说文解字叙》云: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周易•系辞》下云: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世本》秦嘉谟辑补本载:

沮诵、仓颉作书,并黄帝时史官。宋衷注曰:仓颉、沮诵,黄帝史官。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

固然,许慎《说文解字叙》可与《周易•系辞》下、《世本》相应,自有其依据。然作为对远古史迹之追忆,《尚书序》未必即为无据,可以“一笔抹杀”。

其实,《汉书•艺文志》亦云:“《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书》之所起远矣。”关于这一记载,葛志毅先生在研究《尚书》起源问题时指出:

《汉书•艺文志》……把《尚书》的起源与河图洛书联系起来,难免使人想到弥漫于汉代的谶纬家说,因而有荒诞不经之感。……但现代学者大多忽略的是,河图洛书说又与文字起源的传说相关,而《艺文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它与《尚书》的起源联系起来。(葛志毅: 《试论<尚书>的编纂资料来源》,收入葛志毅:《谭史斋论稿续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1-41页。)

葛先生其言有据,且颇有启发意义。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河图洛书问题,至少其中“河图”又与伏羲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尚书序》此说应是与《汉书•艺文志》之说相应的,因此,亦不宜轻易将其否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