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孔安国《尚书序》真伪及史料价值辨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5-8-5 23:41| 发布者: 延章| 查看: 13847| 评论: 0|原作者: 崔海鹰|来自: 《孔子文化》季刊2015年第2期

摘要: 自宋以降,孔安国《尚书序》断续受到学者质疑。朱子首疑此序“不类西京文字气象,未必真安国所作”。阎若璩则以《序》言“科斗书废已久”等,而疑其本许慎《说文序》而作。孔《序》所述事实,对研究孔壁出书、《古文 ...


三、关于《尚书》性质、体裁问题的探讨

孔《序》在对《尚书》起源的追溯中,实亦涉及到对《尚书》性质问题的探讨。其称“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意指《尚书》类文献应是“载道”之书,也就是言王道政治,治法、治道之类的早期文献。其谓“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黄怀信整理:《尚书正义》,第7-8页。)也是指夏、商、周的《尚书》类文献,虽然具体政教不同,但中心思想一致,皆是言政道之书,是以被视为珍贵的政治训诫。

在论述及孔子与《尚书》之关系一节,孔《序》更明确地阐述这一认识:

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迄于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同上,第11-13页。)

孔子对《尚书》的具体整理,终极目的是为了“恢弘至道”,使“帝王之制”,即王道制度、思想“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从而“示人主以轨范“,给后世君主提供政教模范。概而观之,从《尚书》的源起,以至孔子的标举,《尚书》性质即是帝王之书,言君主之道、王道思想的典籍文献。必须指出,除《孔丛子•论书》、《尚书大传》所载孔子论《尚书》“七观”等记载外,在现存传世文献中,孔《序》关于《尚书》“载道”论述之全面、系统实罕其俦。

“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系孔《序》对《尚书》体裁的分类。就现存《尚书》篇目及历代学者研究来看,这一分类是比较符合实际。但是,也有学者对“训”这一体裁存在疑虑。葛志毅先生提到,刘起釪先生论述《尚书》六体,独未及“训”, “殆因今传《尚书》中惟伪古文有《伊训》”。葛先生则指出,“训”为《尚书》之一体,并举《春秋左传》襄公四年有“夏训”,杜预解为《夏书》;《国语•郑语》有“训语”,韦昭解为《周书》;《尚书•高宗肜日》全篇乃祖乙“训于王”等为证。其实,关于《左传》所引《夏训》,孔颖达还有更详确的说明:

《夏书•五子之歌》云:太康尸位以逸豫,故于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是大禹立言以训后,故传谓此书为《夏训》也。([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第506页。)

实即明确指出,该篇《夏训》即是《五子之歌》。《五子之歌》中的“皇祖有训”自为大禹之训,祖乙之言可属商训,《国语•郑语》所举《训语》则为周训,除此外,今本《尚书》中还有大量训语存在,是夏、商、周三代皆有训语传下,其实乃历代统治智慧之结晶。历代训语之系统地存在,启示不应轻易否定“训”这一体裁。在这一点上,《尚书序》确有其独到之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