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孔安国《尚书序》真伪及史料价值辨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5-8-5 23:41| 发布者: 延章| 查看: 13860| 评论: 0|原作者: 崔海鹰|来自: 《孔子文化》季刊2015年第2期

摘要: 自宋以降,孔安国《尚书序》断续受到学者质疑。朱子首疑此序“不类西京文字气象,未必真安国所作”。阎若璩则以《序》言“科斗书废已久”等,而疑其本许慎《说文序》而作。孔《序》所述事实,对研究孔壁出书、《古文 ...


四、关于孔安国《古文尚书》整理的文字问题

孔安国《古文尚书》整理中的“科斗文字”和“隶古定”一节,是《尚书序》的又一争论焦点。

阎若璩称孔《序》“盖规摹许慎《说文解字序》而作,……至承袭而讹,遂谓:‘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以所闻伏生书考论文义始得知。’其妄可得而辨焉。”并详述汉时古文传承犹存,能识读古文者不在少数。([清]阎若璩撰,黄怀信、吕翊欣校点:《尚书古文疏证(附:古文尚书冤词)》下册,第568-572页。)按,阎氏之说未得其实。由近年频出之战国秦汉简帛等文献,可较为清晰地看出文字字形递嬗之情形。作为战国时期抄本的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等,以及其时的铜器铭文、陶文、玺印文字、货币文字等,主要为东方古文;但秦汉时期的云梦秦简、里耶秦简、马王堆帛书、张家山汉简及现存碑文、玺印文字、货币文字等,则以隶书为主,而间有小篆或带有古文痕迹的文字。概言之,其时文字形体的变迁是客观存在的。

其实,结合现代史的类似情形,或许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所谓“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并非虚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开始废止繁体字,而代以简体,嗣后仅数十年间,社会上已罕有人能读、写繁体字。古今同理,秦代统一文字,固然有利于文化交流,但也在最大程度上隔断古文之传承。由秦至景武之际,约近七八十年,足以形成战国古文传承之断层,何况其间还有秦末汉初一段战乱历史。因此,景武年间除伏生这般跨越数代的高夀之人,或如孔安国、司马迁这班博学多识之辈,实已少有人识得古文。即使孔安国,恐亦很难尽通,尚需借助伏生今文本《尚书》,进行文献比照以读释疑难之字。

因此,孔安国在《古文尚书》整理中由古文而隶书,《尚书序》的这段记载当完全符合景武年间的历史实际。

此外,《史记•儒林列传》谓“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汉书•儒林传》与此略同,惟“今文”作“今文字”,其记载与《尚书序》“隶古定”说各有侧重,亦可相互发明。大致而言,“隶古定”侧重以隶书笔划描述古文之字形,而“以今文(字)读之”,则强调以当时通行文字隶书来校读古文,这与现代的战国秦汉竹简整理程式也大体相同。因此,可以推定,孔《序》“这段文字当是对汉代古文文献整理方法的最早记录”,(李守奎:《<曹沫之陈>之隶定与古文字隶定方法初探》,《汉字研究》第1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492-499页。)也应是可靠记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