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孔安國【尚書序】真偽及史料價值辨證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5-8-5 23:41|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3872| 評論: 0|原作者: 崔海鷹|來自: 【孔子文化】季刊2015年第2期

摘要: 自宋以降,孔安國【尚書序】斷續受到學者質疑。朱子首疑此序『不類西京文字氣象,未必真安國所作』。閻若璩則以【序】言『科斗書廢已久』等,而疑其本許慎【說文序】而作。孔【序】所述事實,對研究孔壁出書、【古文 ...


五、【尚書序】所見孔安國二次獻書問題

張岩先生曾在研究【古文尚書】文獻傳流問題時提到,孔安國在完成訓傳後第二次獻書,是【尚書序】、【漢書】、【前漢紀】等共同提到的內容。但是,就孔【序】及其它文獻對照來看,孔安國雖曾承詔作傳,但這第二次獻書卻並未成功。

按孔【序】云:

承詔為五十九篇作傳,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經籍,採摭群言,以立訓傳,約文申義,敷暢厥旨,庶幾有補於將來。

【書序】,序所以為作者之意,昭然義見,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

既畢,會國有巫蠱事,經籍道息,用不復以聞。傳之子孫,以貽後代,若好古博雅君子與我同志,亦所不隱也。([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黃懷信整理:【尚書正義】,第20-22頁。)

承詔作傳,實即對【古文尚書】進行二次整理。而且除作訓外,還將原序分割,引之各冠相關各篇之首,故總篇數復為五十八。但是,由於正逢『國有巫蠱事,經籍道息,用不復以聞』,也就是說,孔氏並沒有將【古文尚書傳】獻上,終西漢一代,朝廷也並未入藏該書。

有不少記載可以證明此點。如:【論衡•佚文】篇記載,漢成帝『讀百篇【尚書】,博士郎吏莫能曉知,征天下能為【尚書】者。』(黃暉:【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861頁。)按此百篇【尚書】,即指孔壁所出,孔安國隸定後而獻上之【古文尚書】:稱『百篇』,蓋以孔壁所藏原有百篇,惟壁藏多年及共王壞壁之故,僅得五十八篇。但是,由於孔氏僅獻經文,未及獻上安國所作訓傳,因此博士郎吏莫能通曉,成帝朝乃不得已而征天下能解說【尚書】尤其是【古文尚書】之人。嗣後,張霸造作『百二篇』應徵卻旋識破,正由於漢室所藏【古文尚書】,亦即所謂中秘古文,雖闕訓傳而經文俱在,兩相對照自易驗張書之偽。

又,【漢書•藝文志】於【古文尚書】但言:『【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按,此處從張舜徽先生讀。)自註:『為五十七篇。』而不言『傳』如何。【今文尚書】則於其『經』後,詳列『傳四十一篇』,以及各家章句、解故、說義、傳記等篇數。兩相對照,則劉歆、班固等所見之【古文尚書】亦無孔【傳】。

此外,唐初學者多次指出,東漢以來流行之杜林所傳,賈、馬、鄭所注之【古文尚書】僅有與【今文尚書】相應之篇目,且並無孔氏訓傳。如:【隋書•經籍志】云:『(杜林)所傳,唯二十九篇,又雜以今文,非孔舊本。自余絕無師說。』([唐]魏徵等:【隋書】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915頁。)【尚書正義】引鄭玄【書贊】云:『自世祖興後漢,……所得傳者三十三篇古經,亦無其五十八篇,及傳說絕無傳者。』([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黃懷信整理:【尚書正義】,第30頁。)是杜、賈、馬、鄭等並不傳孔【傳】,與孔【序】所載正可相應。

而孔【傳】之得以傳流,其原因可於『傳之子孫,以貽後代,若好古博雅君子,與我同志,亦所不隱也』語中覓得。也就是說,此後孔【傳】當與【古文尚書】一起,在孔氏家學內繼續傳流,其間當然也會伴有孔氏子弟相續潤色、修補的情況。於後,在一定機緣之下,【古文尚書】及孔【傳】也傳與了孔氏以外之人。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