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关于《古文尚书》可能存在的问题 由孔《序》所载可见,《古文尚书》文本亦当存在一定问题。首先,该本有相当程度的残损,其原因一在于长期的壁藏,二在于鲁共王坏壁其间的破坏。据《孔子家语》后孔安国序,“子襄以好经书博学,畏秦法峻急,乃壁藏其家语《孝经》、《尚书》、《论语》于夫子之旧堂壁中”。(杨朝明、宋立林主编:《孔子家语通解》,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第580页。)又《孔丛子•独治》篇:“陈余谓子鱼曰:“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矣。”子鱼曰:“顾有可惧者,必或求天下之书焚之,书不出则有祸,吾将先藏之以待其求,求至无患矣。”(傅亚庶:《孔丛子校释》,第410页。)子襄为安国祖父,子鱼为子襄之兄,藏书之事,当属子襄为之,或子鱼也曾参与。但总体言之,书自壁藏至景武年间,约历经七八十年,纵使竹简无损,简文也必有若干磨损黯淡。更严重的是,鲁共王坏壁,类似现代强制拆迁,其过程之蛮横、暴烈,以及对竹简造成的极大损坏,皆可想见。因此,其中相当一部分已“错乱磨灭,弗可复知”,([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黄怀信整理:《尚书正义》,第17-20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孔安国应对竹简古文《尚书》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补缀。由于孔壁竹简的残损,以及竹简文字的艰深,安国乃“以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同时,也当对古文《尚书》的残损部分进行最大程度的修正、补缀。其详可参考离扬先生《<尚书>辑佚辨证》相关论述。 整体看来,孔安国《尚书序》存在较大比例的真实性要素,所述事实,往往非亲历其事者不能一一俱道,并对研究孔壁出书、《古文尚书》问题等,均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当确为西汉孔安国所作。 (崔海鹰: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