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望海樓:傳統中醫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5-12-10 07:11| 發布者: 悼武華夏| 查看: 2013|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望海樓:傳統中醫給世界的一份禮物『凡是過去,皆為序曲。』——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諾貝爾獲獎者演講台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本土科學家的身影,第一次響起了清正柔婉的中國女音,第一次述說了中醫藥的故事。85歲 ...

望海樓:傳統中醫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凡是過去,皆為序曲。』

——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諾貝爾獲獎者演講台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本土科學家的身影,第一次響起了清正柔婉的中國女音,第一次述說了中醫藥的故事。85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的諾獎之旅,在千里之外的斯德哥爾摩,掀起獵獵的中國風。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當年,中醫古籍的記載觸動了屠呦呦的靈感,成功地打開了青蒿素研發之門,挽救了上百萬人的生命。在諾貝爾主題演講會上,出現了感人的一幕:由於麥克風線不夠長,卡羅林斯卡學院傳染病學教授簡·安德森在屠呦呦研究員演講全程中一直跪在地上,一隻手為屠呦呦研究員拿着話筒,一隻手從後面扶着屠教授,30分鐘一動未動。我們不能簡單地說,這是因為外國科學家為岐黃之術所折服,但至少說明,屠呦呦獲諾獎贏得科學家的尊重,神奇的中醫藥贏得了世界的認同。

上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記者詹姆斯·羅斯頓在中國針刺麻醉,引發了美國的針灸熱。中醫針灸從此走出國門,2010年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屠呦呦獲諾獎,打開了一扇中醫藥國際化的希望之門,有助於世界了解中醫藥、接受中醫藥,有助於展示中醫藥文化內在的魅力。正如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理查·羅伯茨所說:『中醫藥不僅是中國的瑰寶,更是全人類的財富。』

截至目前,中醫藥已經傳播到世界171個國家和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醫已先後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奧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國、阿聯酋和南非等29個國家和地區以立法形式得到承認,18個國家和地區將中醫藥納入醫療保險。儘管如此,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中醫藥還處於灰色地帶,沒有合法地位,也缺少法律的保護。除去技術壁壘、經濟利益的影響,文化差異是中醫藥海外發展的主要阻礙。在外國人看來,中醫藥『說不清、道不明、聽不懂』。這也好理解,因為任何人在接受一種外來文化時,都會以其對本土文化的理解為基礎。就醫論醫、就藥論藥,缺乏文化認同感,中醫藥走出去就只能永遠在路上。

讓不相信中醫的外國人看中醫、吃中藥,必須從文化傳播做起。跨文化傳播中有一個著名理論叫『冰山效應』,那麼對中醫藥來說,浮在海平面以上的是治病防病,而被掩蓋在海平面下的,則是中醫藥特有的價值觀和哲學思維。要消除外國人眼中的冰山效應,要讓中醫藥國際化『再上一層樓』,正如屠呦呦在演講中所說的那樣,青蒿素是傳統中醫給世界的一份禮物,必須『呼籲更多的人去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發現蘊涵於傳統中醫藥中的寶藏』。

習近平主席說,『中醫藥學凝聚着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如今,堅冰已經打破,航線已經開通,中國理應借諾獎東風,擦亮中華文化『名片』,讓古老的中醫藥以嶄新的形象走向世界。

(作者為主任記者)

鏈接▶▶▶

屠呦呦在瑞典講述中醫寶藏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7日下午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演講時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藏,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藏中發掘出來的。沒有大家無私的團隊合作精神,我們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把青蒿素獻給世界。』

早在講座開始前兩小時,就已排起了入場長隊,千人禮堂座無虛席,所有人都期盼着聆聽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講座。

身着寶藍色套裙的屠呦呦在演講中說:『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歷程,我深深地感到,中西醫藥各有所長,兩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都能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前秘書長揚·林斯滕說:『中文完全不影響我切身感受屠呦呦的故事,演講的配圖和解釋通俗易懂,她縝密結合了傳統中醫和現代藥物學。我認為,中草藥在未來新藥發掘領域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非常值得深入挖掘。』

(據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2月7日電 記者和苗、付一鳴)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