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 『無言之淚』走出歲月封塵 圖爲『流不盡的淚』雕塑。 資料圖片 12月1日,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這個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用一份份浸滿血與淚的鐵證,向世人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講述『慰安婦』不堪回首的屈辱經歷。在參觀者凝重的目光中,南京利濟巷的封塵歲月逐漸清晰。 流不盡的眼淚 從牆體裡掙脫出半個身子的老人,表情異常痛苦,滿臉是淚。參觀者紛紛拿起一旁的手帕,爲老人拭去淚水。然而不久後,淚水又汩汩流出——在陳列館『流不盡的淚』老人雕塑面前,人們駐足、凝望、沉思。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告訴記者,『淚』是整個陳列館的靈魂。該館以『淚』爲主線,設計了『淚灑一面牆』『淚濕一片地』『淚滴一條路』『無言的淚』『流不盡的淚』五大部分,以此刻畫受害者在以淚洗面中度過的一生。 『陳列館由8幢兩層建築組成,總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顧問經盛鴻教授說,陳列館分爲A區、B區、C區三個板塊,共展出1600多件文物、400多塊圖板、680多幅照片。A區是陳列館的基本陳列,以『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爲主題,揭露了日本『慰安婦』制度建立、破滅的過程。B區是陳列館的舊址陳列,重點介紹了日軍在南京陸續建立40多處慰安所。C區由4個專題陳列組成,記錄了來自中國、朝鮮半島等地的受害者對日軍的控訴。 命途多舛的舊址 從『拆』字上牆到變成文物保護單位,再到修舊如舊、對外開放,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的命運可謂一波三折。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原由國民黨中將楊普慶於1935年至1937年間建造,是兩層磚木混合結構的建築物,名爲『普慶新村』。1937年底,日軍占領南京後,將『普慶新村』改造爲『東雲慰安所』和『故鄉樓慰安所』。這個飽經戰火摧殘的歷史遺址,在現代化的洪流中幾近湮滅:2004年6月,面臨拆遷;2008年2月,因煙花爆竹引發大火,破損嚴重;2013年11月,淪爲垃圾中轉站。2014年6月,經各方努力,舊址成功申請爲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5月,修繕工程開啟,半年後,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 『先後有十多家單位參與了修繕保護、陳列布展等工作。』張建軍說,他們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限度還原了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的原貌,爲研究『慰安婦』歷史保存了一處珍貴的歷史遺蹟。 揭露罪行的利器 今年10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文稱,中國2014年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但【『慰安婦』——日軍性奴隸檔案】未能入選。經盛鴻認爲這次申報失敗,一方面是由於日本右翼勢力的破壞和阻撓,另一方面則是對該段歷史的宣傳力度不夠。 經盛鴻說,利濟巷不僅是目前發現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日軍慰安所舊址,也是全國甚至全亞洲唯一一處經『慰安婦』親自指認的慰安所。開放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可以最大力度向世人揭露、宣傳『慰安婦』史實和日軍侵華過程中的反人類罪行。 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教授說:『中國是二戰中受日軍傷害最深,女性受害人數最多的國家,但日本右翼勢力卻一再否認與抹殺自己的罪行。通過公開「慰安婦」史實,可以警醒世人,防止此類暴行再次發生。』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是日軍當年實行「慰安婦」制度的鐵證,將其設爲文物保護單位並建成侵華日軍慰安所舊址陳列館就是要告訴國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寧說。 (記者 鄭晉鳴 通訊員 金 晨)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