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網際網路文化與傳播”論壇:“中國文化網絡傳播”12月17日下午在浙江烏鎮枕水綜合樓榮錦廳舉行。本次論壇議題爲本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中唯一一個重點探討在世界網際網路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議題,以中國文化名家與網際網路大咖跨界對話的形式,探尋中國文化中對網絡空間共治共享的優秀理念和共同價值,並發布【網際網路傳承優秀文化倡議書】。 鳳凰網總編輯兼副總裁鄒明在演講中表示人類文化正在進入或者即將進入一個“新的軸心時代”,在新軸心時代,以儒釋道爲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或將在世界文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如何在全社會重構這樣的道德理性與文化情懷,找回中華文化的根與魂,塑造貫通古今的中國價值與中華精神,恰恰是當下中國社會需要認真思考的大問題。以下爲演講全文: 各位老師、各位學者,大家下午好! 昨天在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到最後引用了一句【周易】中的話,不知道大家記得不記得?這句話實際上主席在一年半之間用了四次,我們鳳凰網昨天專門就這句話解讀發表了一篇文章。這句話就是“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也就是說與時俱進,繼往開來,我們共創美好的明天。 今天特別高興能夠來到這個論壇,根據論壇的要求我想和各位分享一下我們在從事中華文化網絡傳播的一些經驗和做法。 1949年,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一個概念,認爲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這段時期,在不同的古文明地域,出現了一大批充滿終極關懷的精神導師:比如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的理性光芒、道德的火焰,他們對人類自身價值的思考,超越時空,至今照耀著我輩。 本世紀之初,中國著名的哲學家湯一介先生,拋出了一個關於“新軸心時代”的哲學命題。他說當今世界多種文化的發展,正是對2000多年前的“軸心時代”的一次新的飛躍,人類文化正在進入或者即將進入一個“新的軸心時代”。那麼在新軸心時代,以儒釋道爲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或將在世界文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這一觀點得到當代很多著名哲學家的積極回應。 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看,毫無疑問,現代文明的快速演進,與一波接一波的技術革命密切相關。今天,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際網路、行動網際網路,極大縮小了地球上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文化與文化之間的距離。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融合,必然會形成更多基於文化與價值觀的共識。 那麼站在這個原點上,甚至,站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點上,我們確實需要從快餐化、碎片化、泛娛樂化、以及物慾主義、享樂主義橫流的現實中,好好回望一下全球華人賴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回望一下我們五千多年沒有中斷的中華文明,思考我們在這個時代的文化使命,思考如何“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我想,如何在全社會重構這樣的道德理性與文化情懷,找回中華文化的根與魂,塑造貫通古今的中國價值與中華精神,恰恰是當下中國社會需要認真思考的大問題。 從鳳凰衛視到鳳凰網,我們從創建之日起,就始終把“守望全球華人精神家園”作爲一面旗幟;在我們的骨子裡,始終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或者說,中華傳統文化,一直是鳳凰網最具辨識度的核心基因。 2001年,鳳凰網創立了整個網際網路中最早的佛教文化頻道。佛教頻道的定位是“以佛教文化爲核心、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公益性頻道”。10多年來,佛教頻道的活動足跡遍布兩岸三地以及東南亞,世界佛教論壇、香港佛教之旅、台灣靈鷲山水陸法會、印度尼泊爾朝聖、泰國佛教救災、台灣環島佛教巡禮等等,很多專題報導及體驗活動,既爲內地受眾了解海外佛教發展提供窗口,又在兩岸三地乃至海外華人圈之間搭建了心靈溝通的橋梁。目前佛教頻道無論訪問量還是影響力,已經成爲全球佛教圈最具公信力、權威性的媒體品牌。 2014年,鳳凰網聯手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具生命活力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共同主辦了“致敬國學: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海內外近300名學者專家擔任評委、數億鳳凰網友參與,我們組織了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國學成果獎和國學傳播獎的評選活動,我們通過鳳凰網現場直播了一系列的文化講堂。去年9月底,我們以最虔敬的方式、最隆重的儀軌,在嶽麓書院的千年庭院裡舉行頒獎盛典,向長期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與傳播的優秀學者、機構致敬,向國學致敬。這場盛典通過鳳凰網現場直播,在學界、在海內外引起很大的反響。 也正是基於這種文化的使命意識,今年8月6號,我們與嶽麓書院聯合推出了鳳凰網國學頻道,在華人知名門戶網站中這也是第一家以“國學”命名的一級頻道。它既是展現國學研究專業動態的公共平台,更是大眾親近國學汲取智慧的公共平台。從一開始,我們對國學頻道的定位就是:以“傳播東方智慧、涵養中華氣象”爲宗旨,集學術性、普及性、趣味性、時代性於一體,面向所有對中華傳統文化感興趣的網友,以及研究國學、傳播國學的專業人士。 我們希望在這個普遍浮躁的時代,努力去做一種具有文化擔當的新嘗試:藉助學術重鎮與門戶網站的雙重優勢,將最前沿的新媒體傳播方式與最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使國學在當下釋放出更大的能量,爲數以億計的網友貢獻優質精神產品。事實上,這個頻道上線才四個多月,就已經備受學者、網友乃至商界的關注了,無論是點擊量、網友參與度,還是精英人群的喜好度,都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我們在商業性的網站開闢一個國學頻道爭議很大,首先有沒有點擊量,有沒有商業價值,這是商業網站所思考的問題。後來我們還是整個管理層達成一致,我們還要開這樣的網站,哪怕沒有訪問量也要開設這樣的頻道。實際上恰恰驚奇的是有很大的影響,我覺得網絡傳播絕對有平台,絕對有受眾,也是絕對有底蘊的。這是我們長達4個月以來的經驗。 2016年,我們將以國學頻道爲主傳播平台,繼續主辦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相信會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學習和傳播國學的熱潮中。當然,我們還有歷史、文化、讀書等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的品牌頻道,他們共同構建了鳳凰網特有的文化氣質,也獲得海內外廣大網友的認同。就我個人的理解,媒體對一個時代的敏感度,對這個時代思想文化的關切度,映射的是整個社會——包括政府、群體組織、家庭以及個人的共同感受。最近二十多年來,民間的國學熱持續升溫,中國政府特別是以習近平爲代表的國家領導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肯定與弘揚越來越給力。兩岸三地乃至海外華人圈,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和積極擁抱,都讓我們切身體會到文化本身的偉大力量。 經歷過近現代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質疑與批判,中華傳統文化又重新回歸於修齊治平的正常軌道上,文化認同感正在悄然變成一種文化自信。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人心,隨著新媒體傳播的縱深推進,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意識到,儒家的仁愛中庸、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內聖外王,道家的清虛自守、清靜無爲、剛柔並濟、上善若水,佛家的眾生平等、因緣生法、行善積德、見性成佛等等,這些修身處世的大智慧,歷千百年而雋永彌新,正是當代人所不可缺失的精神養分,也一定會融入到世界的普遍價值中。 女士們,先生們,三百多年前,中國南方的一個山洞裡,滿懷國破家亡之悲憤的王船山先生,發出了“六經責我開生面”的吶喊,要以一介書生之力,續接千年華夏文明之燈火。今天,中國崛起於世界之林,正是中華文明光大遠播之時,我輩同仁,有最豐厚的精神遺產,有最先進的技術手段,涵養中華氣象,傳播中華智慧,可謂正當其時,也應該大有作爲!我相信鳳凰會和大家一起努力。 謝謝各位! 人物介紹 鄒明:鳳凰新媒體副總裁兼代總編輯, 1955年生於安徽, 1983年畢業於無錫輕工大學造型美術系,留校任教。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現爲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南京市書畫院特聘畫家,深圳畫院簽約畫家。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