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國學如何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5-12-18 11:34| 發佈者: 悼武華夏| 查看: 1227|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一直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精神資源,有過多次精彩的論述。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概念。當今國學熱的興起,有着內在的原因,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 ...

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一直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精神資源,有過多次精彩的論述。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概念。當今國學熱的興起,有着內在的原因,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覺地彰顯。自五四運動之後,隨着人們對於當時的國勢以及文化選擇的重新思考,中國固有之傳統再度被人們所審視與反思,正是在這一反思意識之上,形成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的國學興盛時期。當時的國學人物提出“融會中外,博通古今”的口號,在充分吸收外來學術文化的前提下,重鑄學術與教育之魂。從宏觀戰略的高度上提出了中國傳統學術在重建中華文化與中華之魂時的意義。說明國學的興起有着必然性,並非偶然。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魂。章太炎在1907年7月第15期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上,發表了一篇【中華民國解】,其中提出:“‘中華’之名詞,不僅非一地域之國名,亦且非一血統之種名,乃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義,無論同姓之魯衛,異姓之齊宋,非種之楚越,中國可以退為夷狄,夷狄可以進為中國,專以禮教為標準,而無有親疏之別。其後經數千年,混雜數千百人種,而稱‘中華’如故。以此言之,華之所以為華,以文化言之可決之也。”

章太炎這一段話值得我們深思與關注,他注重從文化去定義“中華”一詞的概念蘊涵,將中華民族的根脈定位於文化傳統,而種族是變化不定的,可以互相融合與變化。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得益於文化傳統的薪火相傳,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賴以安身立命的基礎。同時,也提醒我們,“華之所以為華,以文化言之可決之也”,喪失文化,等於喪失中華民族之根。

由於中國全球一體化過程中西方文化的長驅直入,中國目前的大眾文化受西方商業文化的影響日漸加劇,出現了一邊倒的狀況。許多年輕人對於西方的流行文藝趨之若鶩,而對於自己的固有傳統卻茫茫然。

從中國夢的實現來說,中國想要走向世界,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當然離不開對於傳統文化優勢的利用與開發。

第一,傳統文化中蘊涵着中國古代優秀的思想理念,突出的一點便是中庸和諧的觀念。儒家思想強調“禮之用,和為貴”,道家倡導“天人合一”,這些思想對於中國目前建設和諧社會有着豐富的理論資源作用。

第二,傳統文化倡導的人生價值觀,人格境界論,可以為我們重建道德誠信觀念,重鑄理想之魂,提供學術深層的滋養。比如【大學】【中庸】這些經典中的人格境界。

第三,傳統文化體現出來的開放精神,匯通中西的包容精神,為中華文明融入世界,互相交流,提供了成功的典範。將有助於打破西方話語的壟斷,使世界文明趨於多元化。

國學一般指中國傳統的學術簡稱,中國傳統的學術主要凝聚在經史子集四部之中。但是國學並不等同於國粹。國學,是指運用現代立場與眼光來研究中國傳統學術的一門學問。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傳統學術的內容;二是用現代眼光來闡釋與創新傳統的學術。因而振興國學不僅是指光大傳統,更主要是指激活國學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後者尤其是我們今天在建設和諧社會,進行文化選擇時所要秉承的融合古今,匯通中西的能力。

對於傳統文化需要進行全面的認識與宣傳,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傳統文化為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國學的基本精神表現出中華民族與中國人的基本人生價值觀念與思想方法,是一種人文精神。它是一種多元與和諧的精神文化體系,能夠吸收外來文化,新陳代謝,生生不息。今天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不能走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老路上去。

傳統文化在當前的宣傳與普及,需要不斷進行創新。經典文化是國學的主流形態。經典也是變遷着的,過去只有四書五經能稱作經典,諸子學說不能稱作經,現在則不然。因為國學是一種新的視野與角度。20世紀30年代,朱自清先生寫過一本書,叫【經典常談】,其中提出要讓讀經典成為國民的義務。

當然,國學的教育除了讀經之外,還可以採用展示的方法進行,向青少年展示中國文化豐富多彩的內容,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陶冶性情,提升道德素養。

人物介紹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學乘,字枚叔,浙江餘杭人。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思想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史學家、國學大師、民主主義革命者。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佛學、醫學等等,著述甚豐。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