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學人的心路縮影——【我們三代人】述評 1962年春節全家照。右側為湯一介、湯用彤一家。左側為湯用彤先生的學生蕭萐父、楊祖陶等人。作者供圖 約1936年攝於北平中山公園的全家福。從左至右:湯夫人,湯用彤先生次子湯一介,長子湯一雄,幼女湯一平,湯用彤。作者供圖 【我們三代人】 湯一介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先師湯一介先生所著唯一家世自傳【我們三代人】,分別敘述了湯霖、湯用彤和作者的家學家風傳承,展現了一門三代學人在中國百年社會轉型中曆盡坎坷的人生命運和對傳統文化學術的傳承守望。湯霖是儒道兼修、志在學問並參贊維新的典型士子。湯用彤是熔鑄古今、接通華梵、會通中西的國學大師。作者細緻地回顧了祖父、父親的品行操守和學問成就,並詳述父親與吳宓、錢穆、熊十力、胡適、傅斯年諸友的交誼,更以客觀立場講述自身經歷和學術生涯,將其一生悲歡離合、在理想與現實中浮沉而不忘初心孜孜以求的心路歷程完整呈現出來。 【我們三代人】一書寫作長達20載,這也是我對先師道德文章越來越熟悉和欽敬的過程。早在1996年我做湯先生學術助手時,先生已在準備對身世經歷做一番梳理,給世人留下一些鮮活的史料和思想。因此,2000年湯先生剛編完【湯用彤全集】,即動筆著書。為保障回憶的準確性,他四處查證有關資料,並讓我予以協助,歷時三載,寫成初稿。我得以通讀全書,幸運地成為此書的最早讀者。如今我重讀此書,倍感親切,百感交集,先生寫書情形宛然在目。 此書寫成後,雖然沒能出版,但是通過某些途徑,也有一定範圍的傳播和影響。這部書湯先生常讓我參考,成為我學術研究的重要源泉。2004年,湯先生指導我寫【湯用彤未刊稿的學術意義】時,更是直接將【我們三代人】書稿裏的材料和觀點無私提供給該文。文中每一論斷皆是先生心血結晶,因此我提出署上先生之名。湯先生堅辭,卻鄭重寫信將拙文推薦給業界權威核心刊物【哲學門】,使這篇2萬多字長文得以迅即悉數發表。湯先生修訂拙文的手稿和所贈【我們三代人】書稿相關章節,我都珍藏至今,永志先生恩德。拙作【湯用彤評傳】【湯用彤年譜】【湯一介年表】等湯學著述,都充分參考和徵引了此書。新華出版社所出的【湯一介傳】,也頗得此書之益。 如果說湯先生整理【湯用彤全集】為寫作【我們三代人】中父親的學術思想提供了豐富的一手資料,那麼他編輯【湯用彤學記】則為寫作本書搜集了父親及其師友的大量傳記材料。2009年6月12日,湯先生在為與我合編的【湯用彤學記】所寫序言中,首次披露了【我們三代人】一書的基本內容和創作初衷:『我正在寫一本書,題為【我們三代人】。自清朝乾嘉時起,我家從江西遷至湖北黃梅縣,即以教書為業。祖父湯霖,清光緒十六年進士,任過幾任縣知事,後在京曾赴各省任考官。父親用彤先生自美回國後,一直在大學教書。我自北大哲學系畢業後,除五年在北京市委黨校教書外,自1956年後一直在北大教書至今,因此可謂為教書之家吧!我想,用我自己親身的耳聞、目睹以及可得之文獻材料通過我們三代人的經歷來描繪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感情、遭遇以及我的感想。這本書的重點將寫我父親。他從某方面說,也許是一位很有些特點的中國知識分子。』這是【我們三代人】一書見於正規出版物的最早歷史記錄,也說明當時湯先生對2003年完成的初稿仍不滿意,還在續寫之中。現版此書的重點之一確實是寫他父親,但也有近一半篇幅寫自己及其兒女和孫輩之事。因主持儒藏工程,湯先生暫時中斷了集中寫作,但他在此後的11年裏常與我討論,一直想做些增補,並斷斷續續地寫出一些祖孫三代人的文章,發表在【北京大學學報】等書刊。湯先生生前未盡把這些文章收入此書,以後若再版,或可斟酌補入一些。 湯先生逝世後,承樂師母之命,我與楊浩等同門全心投入【我們三代人】遺稿的整理校訂。幸得什剎海書院、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等多方鼎力支持,這部42萬字的巨著被納入『什剎海書院文庫導師口述史叢書』,終得在年內與眾多期盼已久的讀者見面。 11月15日,【我們三代人】出版座談會在湯先生生前擔任院長的什剎海書院舉辦。啟驤、王博等知名學者出席,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此書的多重意義。人民出版社金春峯編審說:『湯先生父子是真正的大師,學人楷模。我閱讀湯先生的學記、傳記,所接受的教育、收益非常之大。』北京大學儒學院干春松教授認為,此書給我們提供了認識百年中國學術史、文化史的線索,而整個百年學術文化史和政治史分不開,從而也是理解百年政治史的重要角度。楊立華教授通過本書看到了更為飽滿的湯先生,也看到了東西文化傳承的差異性:『這是三代人的傳承,也是三代人的傳奇。三代人的傳承關係難能可貴,孔子講「述而不作」,在「述」與「作」的緊張關係中,此書將「述」發展成創造性的「作」。這是一種典範的傳承,並因傳承而成為傳奇。西方有「弒父」原型、「影響焦慮」之說,後輩人只有在打倒前一輩時才能出現真正的主體性。但湯氏三代將前輩所有積累、影響變成潤澤和滋養,有傳承,也有發展。』趙白生教授從儒家傳統與湯家三代的命運切合處着眼,提出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是『一本真正的懺悔錄』,體現了『三代人之間的傳承與張力』。 【我們三代人】有別於以往某些粉飾性傳記和自傳,湯先生回首一生,毫不掩飾己過,盡顯大師風範——坦誠面對歷史與自己。他自我剖析,秉筆直書,直面問題,不為尊諱,不怪罪環境,也不迴避自己的責任,表現出強烈的反思意識和可貴的真誠懺悔,真正踐行了儒家的『修辭立其誠』(【易傳】)。正如樂黛雲教授所言:『這本書最重要價值在於展示了一個知識分子對祖國和祖國文化的熱愛,而另一個價值就是它的真誠,不迴避問題。』她把此書內容總結為四個方面:容納諸多故事的『事件』史、學人的精神史、知識分子的心態史和交往史。此書史料極為豐厚,多他處未載,學者們高度肯定了其真實敘述的價值。而湯先生畢生追求真理、義不逃責、勇於擔當的精神,更具有人格力量,這也是他通過此書留給世人的最後一筆財富。 【我們三代人】表面上是寫三代學林掌故,其實書中傳達最多的是他們修身治學和報效國家的情懷,這都值得我們珍視和弘傳。全書無處不展示出湯先生的愛國敬業之心,他愛我們國家,愛我們國家的文化,雖然也有批評,但終究都是為了祖國更加美好。 書中由湯氏三代延伸,涉及百年眾多文化精英,故此書可謂國學的群英譜和大師的『朋友圈』。其出版也得到了饒宗頤、星雲大師、樓宇烈、錢遜等海內外學人的一致推崇和聯袂推薦。它富蘊微言大義,從湯家三代命運的變遷折射出近現代仁人志士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上下求索和曲折前進的道路,可以說是中國百年文化學術史的一個縮影,讀之讓人感慨萬端。此書不僅可使哲學家看到思想,還可使歷史學者看到滄桑,使文學家看到文脈,使文化學者看到文明日進……不難想見,作為百年中國讀書人的寫照,此書的歷史意義會隨着歲月流逝而歷久彌新,其學術價值也必將隨着一代代學人的切身體會而不斷深化。 (作者單位: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