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閒話『三希』 三希堂內景 伯遠帖卷(局部) 開欄的話 今年10月10日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紀念日,兩岸故宮同時慶生。 兩岸故宮同根同源,彼此的藏品中有些原是『一卵同胞』,卻因故分離。近幾年,兩岸故宮的交往日益頻繁,合作日漸常態化,台北故宮已多次向故宮博物院商借藏品辦展,一些分離60餘年的藏品在台北得以聚首。由於某些原因,台北故宮的藏品目前還不能回大陸參展,但血濃於水的淵源讓人們有理由相信:兩岸文物合璧,這不僅僅是夢想。 從本期開始,本刊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開闢【同源】欄目,遴選了一些原在北京、現分藏兩岸的文物珍品進行介紹,既是為故宮博物院九十華誕慶生,也算是另一種『文物合璧』的形式吧。 中國北方冬天寒冷,古代又沒有暖氣設備。北京紫禁城裏的皇帝為了有效地保持室內溫度,只好暫時放棄平日的排場,在高大寬敞的宮殿裏選取向陽處搭建名叫『暖閣』的低矮小屋,在裏面盤上火炕、燒上炭盆,便可舒適地『煨冬』了。 紫禁城裏的暖閣很多,有一間特別有名,那就是養心殿西暖閣——『三希堂』。 宋代大儒周敦頤在其【通書】『志學』篇裏有『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的名言,告誡士人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向聖賢的標準看齊;即使是已經達到了賢、聖的高度,也還要繼續進取。此乃『三希』一詞的本源,也是『三希堂』一名的正解。然而,清乾隆皇帝弘曆將自己冬日起居的暖閣命曰『三希』,卻還有一重雙關含義,即利用『希』與『稀』二字古時相通的用法,暗指這間小小暖閣中,藏有三件稀世珍寶。這便是晉人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 在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這個名字是不朽的。雖為東晉貴族,他卻不慕榮利,獨好筆札。當實用漢字走出『漢隸』漸成新體的演變時期,他以自己傑出的天才,用新興的楷書及其快寫體——行書與今草,進行了大量的藝術實踐,形成優美成熟的『王體』系統。這個系統經過其子王獻之、其侄王珣等家族成員的長期傳承與弘揚,漸為社會公認。至唐初由李世民確定為書法正宗,代代沿襲,至今不可動搖。羲之也就有了『書聖』尊號。可惜歲月遷播一千多年,人禍天災,王氏家族傳世墨跡稀如星鳳。因而我們不難想像,作為狂熱的書畫愛好者,乾隆皇帝當年集齊『三希』之後的欣喜與驕傲。 【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寫給友人『山陰張侯』的一封行書短訊,全文僅『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二十八字,字字珠圓玉潤,歷來極為有名。每當京師瑞雪初霽,乾隆帝閒坐於三希堂大玻璃窗前的暖炕之上,便要取出此帖,一邊賞雪,一邊賞字,每有會心,必御筆親題詩文於冊內。晚年目力不濟,猶命詞臣董誥代書。數十年共存御題七十餘則,亦可謂書聖之異代知音矣。囿於時代鑑定水準,乾隆帝不知道,此帖實乃一精善的古摹本。羲之真筆,久已片紙不存於世! 【中秋帖】是王獻之一封草書信件的『節臨本』。獻之真跡亦無傳世者,所幸此信曾被宋人刻入【寶晉齋法帖】,名曰【十二月割至帖】,至今可睹全貌。對比可知,【中秋帖】是從【十二月割至帖】上摘字臨寫的,因此字句無法讀通。然而臨寫者的書藝頗高,他熟練運用獻之獨創的『一筆草』法,將若干個單字一筆寫成,氣脈貫通,神采奕奕。對於後人領悟獻之妙諦,極有參考價值。專家據紙、筆特性及書寫風格推斷,應為北宋大書家米芾所臨寫,故亦不失為至寶。 從鑑賞的角度說,【伯遠帖】的特殊優勢,在於它非摹非臨,而是王珣手書傳世孤本。啟功先生嘗題詠曰:『王帖惟余伯遠真,非摹是寫最精神。臨窗映日分明見,轉折毫芒墨若新。』在陽光的透射下,可以看到帖字的筆畫內不是『雙鈎填墨』的平塗,而是筆鋒自然運行的頓挫使轉。真正的晉代名家墨寶,唯此與陸機【平復帖】可以比肩! 總而言之,『三希』不愧是稀世之珍。乾隆帝題三希堂對聯曰:『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道出了它們在歷史文獻與書法藝術兩個方面的重要價值。 滿清覆亡後,社會動盪,包括『三希帖』在內的內府珍藏飽受離亂之苦。 【中秋帖】與【伯遠帖】被久居內廷的同治帝『敬懿皇貴妃』赫舍裏氏據為己有。在1924年廢帝溥儀及其眷屬被驅趕出宮時,老太太把它們藏在行李中帶回娘家,隨即出手賣給了古董收藏家郭葆昌。1937年,張伯駒先生托人與郭氏談妥價格,卻因盧溝橋事變爆發未果。抗戰勝利後,郭葆昌已病故。其子郭昭俊1949年攜帶二帖撤退廣州,旋赴香港。1950年,他為了籌措生意資金,悍然將二帖抵押給英國滙豐銀行,押期一年,月息二分,1951年11月28日到期。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局長鄭振鐸出國訪問途經香港,得知由於生意賠本,郭昭俊已無力贖回二帖。中國國寶兩個月後即將成為外人之物!他緊急向中央作了報告。11月5日,周恩來總理親筆長篇批示,同意由政府出資贖購二帖,並且對鑑定、付款的程序作了詳密部署。王冶秋、馬衡、徐森玉三位文物專家奉派南下,不辱使命。12月27日,二帖回到了久違的北京紫禁城,並於1952年1月在『偉大祖國的古代藝術』展覽上與廣大觀眾見面。新中國在成立伊始,百廢待興的困難局面下,毅然巨資回購二帖,鮮明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於民族文化的態度,為日後的文物保護工作開了個好頭,影響極為深遠。 據說溥儀當年搬離故宮時,曾打算攜出【快雪時晴帖】,未能得逞。但這件寶貝最終也還是沒有留在紫禁城中。隨着上世紀30年代的『古物南遷』和40年代的『國寶遷台』兩次大的藏品遷徙行動,【快雪時晴帖】與故宮博物院大批珍品一起被運到寶島台灣,成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近年來,兩岸文化交流不斷頻繁和深入,台北故宮已經多次通過民間團體出面,借展故宮博物院等大陸博物館的藏品。2011年,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與【剩山圖】的合璧展出,令人鼓舞。大家熱切盼望的國寶『三希』重新聚首,何時實現?【快雪時晴帖】能否回到北京紫禁城探親?我們期待着。 (作者單位:故宮博物院書畫部) 圖片由故宮博物院提供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