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中 国学知多少 近几年“国学”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言谈中。什么是“国学”,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天津市河北区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高子钰说:“我觉得国学就是天津古文化街里的那些东西。” 天津市美术中学初二学生王心然认为,“国学就是即将失传的老艺人的绝活,比如纺纱、陶艺、剪纸、捏面人。我觉得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耕作技巧也算是国学。” 北师大天津附中的高中生李琳说:“我心中的国学包括书法、茶道,以及我国的古典名著、传统礼仪等……” 说法很多,但都不够全面确切。 研究者告诉我们,国学包含多层次的含义。古时“国学”与汉代的“太学”相似,指国家一级的学校;唐朝时建立“庐山国学”(即后来的“白鹿洞书院”)教授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首次使用“国学”这一概念;直到19世纪末,面对西方文化的刺激,我国知识青年开始觉悟,创办《政艺通报》、《国粹学报》等报刊,标志着“国学”在国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 除去学工学农以及实践课,中小学生可以从课本中接触到的“国学”大都以经典古诗文为主。这部分内容在课本中本来就不多,再经过2011年教育部新课标改革,减少繁难的文章,很多版本教材中古诗文篇目所剩无几。有的地方的小学一年级课本居然将古代经典诗文全部删除,一篇不留。现在我们大多数人脑海里熟知的古文依旧是年少时背诵的《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能说出一二的训导依旧是《三字经》、《弟子规》……这些经典陪伴我们成长,也在潜移默化地教会我们为人处世。随着经济飞速腾飞及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在的孩子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快餐式的生活节奏本就很难让人们静下心来品味传统文化,加之语文教材对古诗文篇目的削减,“国学”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渐行渐远。此时,习总书记的“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发言非常及时。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