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中 國學知多少 近幾年『國學』這個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言談中。什麼是『國學』,它具體包括哪些內容?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天津市河北區實驗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高子鈺說:『我覺得國學就是天津古文化街里的那些東西。』 天津市美術中學初二學生王心然認爲,『國學就是即將失傳的老藝人的絕活,比如紡紗、陶藝、剪紙、捏麵人。我覺得農民在田間勞作時的耕作技巧也算是國學。』 北師大天津附中的高中生李琳說:『我心中的國學包括書法、茶道,以及我國的古典名著、傳統禮儀等……』 說法很多,但都不夠全面確切。 研究者告訴我們,國學包含多層次的含義。古時『國學』與漢代的『太學』相似,指國家一級的學校;唐朝時建立『廬山國學』(即後來的『白鹿洞書院』)教授中國傳統的學術文化,首次使用『國學』這一概念;直到19世紀末,面對西方文化的刺激,我國知識青年開始覺悟,創辦【政藝通報】、【國粹學報】等報刊,標誌著『國學』在國內立足。【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它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簡而言之,『國學』就是中國固有的或傳統的學術文化。 除去學工學農以及實踐課,中小學生可以從課本中接觸到的『國學』大都以經典古詩文爲主。這部分內容在課本中本來就不多,再經過2011年教育部新課標改革,減少繁難的文章,很多版本教材中古詩文篇目所剩無幾。有的地方的小學一年級課本居然將古代經典詩文全部刪除,一篇不留。現在我們大多數人腦海里熟知的古文依舊是年少時背誦的【岳陽樓記】、【桃花源記】等,能說出一二的訓導依舊是【三字經】、【弟子規】……這些經典陪伴我們成長,也在潛移默化地教會我們爲人處世。隨著經濟飛速騰飛及全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現在的孩子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快餐式的生活節奏本就很難讓人們靜下心來品味傳統文化,加之語文教材對古詩文篇目的削減,『國學』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漸行漸遠。此時,習總書記的『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的發言非常及時。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