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聖誕節已經來臨,無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人們的交談中,這個洋節日再次被捧到了很火熱,很瘋狂的地步。大小賣場借洋節火爆促銷、年輕人借平安夜、狂歡夜大肆揮霍,助推了『洋節』的火爆升溫。 相比之下之後的元旦就顯得格外冷清。元旦是一個辭舊迎新的節日,是人們盤點一年收穫與缺失,總結經驗與不足,以更加自信的嶄新姿態開始新征程的重要節點。但隨着大量西方節日的滲入,國人很快的被『西化』了,追捧的熱情、嚮往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 我國的傳統節日被忽視,而洋節『味』越來越淡。不少人覺得我國的節日過於單調,少了洋節的浪漫和狂歡,太注重傳統文化的薰陶,不夠刺激。 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從2008年開始,清明、端午、中秋等都被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節日與假日融為一體。其目的非常明確,讓國人重拾和復興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背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把法定為節假日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增強炎黃子孫的凝聚力。 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十分厚重。每個不同的節日都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為人民群眾普遍重視。清明節是中華兒女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大好時節,是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端午節既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活動,又有祭祀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意義,有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秋節,月圓人更圓,象徵着全民族的大團圓。 傳統節日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閃耀着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芒。我們如何去挖掘、去弘揚、去繼承。關鍵在於讓全社會,特別是要讓當代青年深入了解傳統文化,自覺關心傳統文化,增強自願為傳承傳統文化服務的自覺,真正領會傳統節日蘊含的民族情感,汲取古人的精神和智慧,使古老的傳統節日為現代生活添彩,這需要多方面、全方位、深層次的宣傳、鼓勵與創新。 傳統節日法定為假日,不是形式上的放假,是對傳統文化的更好發揚,培養人們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和對民族精神的升華,培養人們對傳統文化內涵的認同,聚集復興偉大中國夢的力量。如果缺乏文化自覺,洋節只能熱度膨脹,傳統節日只能更加枯燥泛味,放假的節日也只能讓我們又多了一個購物節、狂歡節而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