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習近平主席在國內外的重要演講、署名文章和寄語,他多次引用古典詩句、諺語、典故來闡述思想,展現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和人格魅力。諄諄告誡,語重心長;殷殷期望,寄意深遠。在此歲末年初,查字典國學網小編整理了習近平主席2015年講給世界的15個典故,以饗讀者。
1.“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講話原文】“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我們不會忘記,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也是首個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伊斯蘭國家。在新中國打破外部封鎖、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探索改革開放等關鍵時刻,巴基斯坦總是挺身而出,給予我們無私而寶貴的幫助。在中國遇到自然災害和困難挑戰的時候,巴基斯坦總是及時伸出援手。 【場合】2015年4月21日,習近平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 【出處】唐太宗李世民【贈蕭瑀】 【原文】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釋義】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里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講話原文】早在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就在我們兩個古老文明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中國漢代使節張騫、東晉高僧法顯、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跡都曾經到過這裡。巴基斯坦認為“誠信比財富更有用”,中國認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兩國傳統文化理念契合相通。 【場合】2015年4月21日,習近平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 【出處】【論語·為政】 【原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釋義】孔子說:“作為一個人,不講信譽,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輗,小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3.“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講話原文】非洲有句諺語,“一根原木蓋不起一幢房屋”。中國也有句古話,“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亞非國家加強互利合作,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積極效應。 【場合】2015年4月22日,習近平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 【出處】清代魏源【默觚·治篇八】 【釋義】獨自一個高飛,難以飛起;許多人一塊行走,則容易走快。強調的是群眾的力量、團結的力量。 4.“合則強,孤則弱。” 【講話原文】“合則強,孤則弱。”合作共贏應該成為各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政策取向。我們應該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匯 合點,樹立雙贏、多贏、共贏新理念,堅持同舟共濟、權責共擔,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共同呵護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場合】2015年5月7日,習近平在俄羅斯【俄羅斯報】發表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署名文章 【出處】【管子】 【原文】夫輕重強弱之形,諸侯合則強,孤則弱。 【釋義】意思是說,關於國家輕重強弱的形勢問題,各諸侯國能夠聯合起來就強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5.“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 【講話原文】白俄羅斯人民常說:“牢固的友誼利斧難破。”中國人民也有句名言:“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奏響中白友好合作的樂章,使之更加激越昂揚,這是我對中白關係發展的期待。 【場合】2015年5月8日,習近平在白俄羅斯【蘇維埃白俄羅斯報】發表的署名文章【讓中白友好合作的樂章激越昂揚】 【出處】三國時期蜀漢學者譙周名言 【釋義】交友得道,即使千里之遠也可同心交好,也可友誼堅固如膠似漆,也可情誼堅定堪比金石。 6.“德不孤,必有鄰。” 【講話原文】鄰居可以選擇,鄰國不能選擇。“德不孤,必有鄰。”只要中日兩國人民真誠友好、以德為鄰,就一定能實現世代友好。中日兩國都是亞洲和世界的重要國家,兩國人民勤勞、善良、富有智慧。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場合】2015年5月23日,習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上的講話 【出處】【論語·里仁】 【釋義】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無援,必定會有同他相親近的朋友。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講話原文】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蓋,歷史真相不容歪曲。對任何企圖歪曲美化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的言行,中國人民和亞洲受害國人民不 答應,相信有正義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會答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牢記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不忘戰爭,是為了維護和平。 【場合】2015年5月23日,習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上的講話 【出處】【戰國策·趙策一】 【釋義】比喻人們應當牢記以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後行事的借鑑。 8.“前人載樹,後人乘涼。” 【講話原文】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真誠期待,兩國青年堅定友好信念,積極採取行動,不斷播撒友誼的種子,讓中日友好長成大樹、長成茂密的森林,讓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場合】2015年5月23日,習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上的講話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卷一·俚語對句】 【原文】今年種竹,來年吃筍;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釋義】比喻前人為後人造福。 9.“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講話原文】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承擔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從世界的昨天發展而來的。今 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鑑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 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所以說,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 【場合】2015年8月23日,習近平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賀信 【出處】司馬遷【報任安書】 【釋義】司馬遷在致任少卿的信中自敘撰寫【史記】的心志,有“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話。即用它來研究自然現象和人類社會的關係,通曉從古至今的變化,形成一家的學說。這一說法影響深遠,不少人以此作為人生格言,或以標示學術追求鵠的。 10.“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講話原文】習近平強調,看待中美關係,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兩國之間的分歧,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 界四分之一、貿易總量占世界五分之一。這兩個“大塊頭”不合作,世界會怎樣?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場合】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 【出處】【唐宋八大家文集·歐陽修】 【釋義】原意是指做學問要從大的根本處着眼,學好了根本的大道理,才可兼及旁枝末節。對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可以理解為國家之間的交往也要把握大局,不能只盯着兩國之間的分歧。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講話原文】去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雙向投資存量、人員往來總數都創歷史新高。我們圍繞伊朗核、朝核、南蘇丹、阿富汗、中東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以及抗 擊埃博拉病毒、打擊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些成果豐碩的“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有力展現了中美關係發展的蓬 勃生機和巨大潛力。 【場合】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 【釋義】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12.“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講話原文】中國人講:“量腹而受,量身而衣。”各國要根據自身稟賦特點,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國際社會要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和幫助。 【場合】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的講話 【出處】【文子】 【釋義】知道肚量的大小才去接受(吃多少東西),知道身材的高低才能穿(合適的)衣服。 13.“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 【講話原文】中國有句古語:“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越南有句俗語:“獨木難成林,三樹聚成山。”我期待着訪問期間同越南領導人進行深入溝通,規劃今後一個時期中越關係發展方向,使中越關係行穩致遠。 【場合】2015年11月5日,習近平在越南【人民報】發表題為【攜手開創中越關係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 【原文】君人者不下廟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釋義】指聚集眾人的力量和智慧興辦事業,就沒有不成功的。 14.“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講話原文】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讓我們繼續發揚同舟共濟的夥伴精神,通過我們的行動,努力形成各國增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贏格局,開創世界經濟更加美好的未來! 【場合】2015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關於世界經濟形勢的發言 【出處】【周禮·冬官考工記】 【原文】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或坐而論道,或作而行之,或審曲面執,以飭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或飭力以長地財,或治絲麻以成之。 【釋義】後人常用“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來表達行動勝於空談的意思。 15.“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講話原文】“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和南非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兩國人民友誼歷久彌堅。早在南非人民反種族隔離鬥爭時期,中國人民就堅定支持南非人民爭取平等、自由、解放的正義事業,同南非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結下了深厚情誼。 【場合】2015年12月1日,習近平在南非【星報】發表題為【讓友誼、合作的彩虹更加絢麗奪目】的署名文章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博喻】 【原文】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邇而不接。 【釋義】如果兩人志趣相同,他們不會因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離很遠。追求不同的人,即使在身邊也不會覺得親近。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