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人民日報】熱詞記錄2015·文化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1-6 07:38|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972|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人民日報】熱詞記錄2015·文化小朋友在國家大劇院參觀。資料圖片一名女子在書架前閱讀。資料圖片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量突破一億。圖爲人們在客戶端看人民日報。資料圖片故宮博物院雪景。資料圖片凡人善舉好人文化風 ...

【人民日報】熱詞記錄2015·文化

20151229_017

小朋友在國家大劇院參觀。資料圖片

20151229_018

一名女子在書架前閱讀。資料圖片

20151229_019

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量突破一億。圖爲人們在客戶端看人民日報。資料圖片

20151229_020

故宮博物院雪景。資料圖片

凡人善舉

好人文化風行天下

一年來,人們總被鄉親、鄰里、同事、朋友等身邊好人傳遞出的溫暖和堅韌感動著:

新時期公正爲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幹部鄒碧華,崇法尚德,捍衛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甘當『燃燈者』,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重慶老爹方聯海是一家中藥鋪的第十二代傳人,他恪守『只賣良心藥』的祖訓,採藥、製藥、賣藥,一絲不苟、誠信經營;上世紀60年代『八六海戰』中,『鋼鐵戰士』麥賢得聞名全國。50年過去了,英雄依然健康,他的妻子居功甚偉。『英雄背後的英雄』李玉枝說,『照顧好我的家庭,是一個妻子的本分、一個母親的責任。』

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這些不斷湧現的『最美人物』『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有道德、講道德、守道德,可親可愛、可敬可學,傳承了千百年來的中華傳統美德,在全社會領奏出學好人、敬好人、幫好人的時代強音。

與此同時,以人民日報爲代表的各大媒體,專門開闢出『點讚中國』『德耀中華』『志願服務進行時』『對話核心價值觀』等欄目,通過講述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點讚凡人善舉,褒獎美好、鞭撻醜陋、推介經驗,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播撒向千家萬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社會文明的溫度、大眾學習的熱情已然在神州大地持續高漲,凝聚成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不僅清澈了鄉風民風,還持續影響到了黨風政風。人們對守信有堅持、對失信有顧忌,對節儉有讚賞、對浪費有抵制;官員對規矩有敬畏、對腐敗有不安,不該伸的手堅決不伸,該做到的事立軍令狀行事。政風清,民風淳,向善向美成爲全民共識。

正義向前一步,邪惡就後退一步。凡人善舉積攢而來的強大正能量,還在孤立和抑制著種種負能量。多地建立的『紅黑榜』制度,賞罰分明,對不良行爲構成巨大震懾,讓好人終有好報,讓『壞人』寸步難行。

一流大學

中國特色世界前列

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戰略舉措。

回首過去,爲促進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先後實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支持部分高校、部分學科的建設,顯著縮短了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2012年,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啟動,旨在建立一批協同創新中心,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當下,中國步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創新驅動成爲國家發展戰略。新的時代呼喚新的發展,11月,國務院公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我國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核心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關鍵在創新驅動,重點爲遵循教育規律。只有紮根中國大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才有立身之本;只有堅持以改革創新爲動力,引導和支持高等學校優化學科結構、辦出特色,破除制約大學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激發高校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路在腳下。日前,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的通知】,就設置『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用於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國際交流合作等。各地也出台相應政策,全面對接『雙一流』。

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期待加強統籌謀劃,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推進機制,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全民閱讀

多方發力看書不難

閱讀這件小事正在變成萬眾矚目的一件大事。從年初兩會總理答記者問,到政府工作報告,再到11月3日發布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民閱讀』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2015年,全民閱讀的覆蓋面持續拓展。全國已有400多個城市常設讀書節、讀書月等活動,以『書香中國』爲統領,『北京閱讀季』『書香江蘇』『書香荊楚』『書香中國·上海周』『南國書香節』等一大批品牌活動每年吸引8億多讀者參與。

2015年,全民閱讀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全國建成60多萬個農家書屋,推動10億冊圖書進農村,實現『村村有書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讀書難、看報難』問題。全國總工會在全國開展『職工書屋』建設工作,共建成職工書屋逾6萬家,藏書總量約3億冊。爲扶持實體書店,財政部已累計投入資金4億多元,三聯韜奮圖書中心等一大批知名書店再獲生機,辦起了24小時書店。全國共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設城鄉閱報欄(屏)7.2萬餘個。

2015年,全民閱讀繼續向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傾斜。4月,教育部、文化部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期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與應用工作的意見】,採取多項措施共推少兒閱讀。全國婦聯開展『每天半小時、書香伴成長』家庭親子閱讀推廣活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啟動『書香中國e閱讀』工程,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由三大移動通訊運營商手機閱讀平台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1000萬進城務工人員全年免費推送優質電子圖書和期刊。『文化助殘公益行動』累計捐贈5000多萬元的優秀出版物。『我爲盲童讀經典』『文化年貨帶回家』『帶一本好書回家』等公益性閱讀活動廣受好評。

2015年,社會力量也積極參與全民閱讀。據統計,全國已有上萬家繪本館和民間少兒閱讀推廣機構參與兒童閱讀,如廣東的南方分級閱讀中心、北京的『第二書房』等。

2015年,多方發力,『書香中國』正在變成現實。據統計,從2010年到2014年,我國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由52.3%增長到58%,提高了5.7個百分點。

媒體融合

跨界整合多元傳播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成爲媒體融合發展的坐標,也使2014年成爲中國『媒體融合元年』。2015年,中國的媒體融合在政策、市場和媒體自身的驅動下,走進了這輪傳媒革新的深水區,並開啟了爲用戶提供信息『私人定製』的時代。

傳統媒體向新渠道、新平台的延伸是媒體融合的第一步。過去一年,新媒體產品的出現如雨後春筍,主流媒體努力開拓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二維碼、電子閱覽等新的信息載體,成爲其留信用戶、發展用戶、集聚用戶的新觸角、新抓手。

據微信公眾號『新媒體排行榜』的數據顯示,近一年來,由傳統媒體官方建立的微信公眾號大約在3萬個左右,內容涵蓋了新聞、服務、娛樂等多方面;在堅守微博陣營的同時,傳統媒體近一年自建移動客戶端近800個,更多的傳統媒體選擇了入駐類似人民日報客戶端這樣的新媒體平台。

平台和渠道的拓展並不能說明媒體融合的深度。用什麼內容來填充這些新媒體產品,才是融合的關鍵。信息傳播的方式已經不再停留在『你餵我吃』的狀態, 『新瓶裝舊酒』的做法顯然經不住用戶和市場的檢驗,用傳統媒體的傳統內容生產方式和提供方式,必然無法滿足用戶在行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互動需求。市場競爭中,媒體融合的趨勢日益清晰——從借『平台』到借『思維』,用網際網路思維提供用戶喜愛的內容產品,不斷貼近用戶的需求。

針對用戶的需求,各傳統媒體在客戶端、微博、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內容越來越口語化、通俗化;內容上,針對不同受眾的多元化需求,新聞產品的多樣化和層次化也更加明晰,許多媒體圍繞生產的采、編、發環節進行流程再造,實現『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促進了內容分眾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故宮九十年

古老宮殿煥發青春

『故宮無小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故宮的一舉一動都備受世人關注。今年,故宮博物院爲紀念90周年院慶而推出的『石渠寶笈特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點燃了人們的熱情。

清晨起床排隊,進門跑步看展,排隊時間達6小時……展覽的火爆程度出乎包括故宮人在內的所有人的意料。由展覽引發的『故宮跑』也成爲紅極一時的熱詞。這僅僅是故宮文化熱的一個縮影,在不經意間,人們發現,有著近600年歷史的故宮正在變『萌』變年輕。在故宮博物院迎來院慶90周年之際,覆蓋全年的18個展覽,讓展出文物達到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形式最精彩的多個院史之『最』;新開放的參觀區域,讓故宮的開放面積由52%達到65%;首屆紫禁城論壇等的召開,讓故宮博物院更有學術底氣;故宮文創產品的熱銷、端門數字館的開館試行,讓古老的故宮煥發了勃勃生機。

故宮90年院慶引發的年度文化熱點事件,反映了經濟發展後人們精細化的文化需求,也反映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渴盼和心聲。誠然,在這股熱潮背後,也留下諸多冷靜思考:國內博物館如何提供更高層次的管理和服務,優質文化資源普及推廣如何給出更緊迫的時間表,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如何進行更豐富生動的實踐。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破解。

多麼希望,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真正活起來,讓人們感受文化遺產之美,親近歷史、敬護傳統。

公共文化

門檻消失服務均等

一年來,各地的群眾陸陸續續遇到了一些『稀罕事』:在長沙,望城區居民鄧超常到圖書館享受閱讀時光;在蘇州,大家通過『書香蘇州』客戶端,可輕鬆調動蘇州圖書館內的160萬冊圖書,然後圖書館會專門配送到離讀者最近的社區取書點。在寧波北侖區,『小候鳥們』的暑假在社區開辦的暑期學堂里歡樂度過……

政府投入不少、群眾滿意不多,是不少人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印象,而近一年來的顯著變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持續加力。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5月,國辦轉發文化部、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關於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意見】,就積極有序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營造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良好環境等作出部署;10月,國辦印發【關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力圖解決基層特別是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總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公共文化資源條塊分割、重複建設、多頭管理等問題;11月,文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

在政策的積極引導下,許多地區以群眾需求爲導向,開始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益探索和積極實踐。全民閱讀、送戲下鄉、全民藝術普及、文化扶貧等蓬勃開展,群眾感嘆,『不出村、不花錢,服務走到了家門口』。

躍居中上

中國教育邁一大步

『開飯啦!開飯啦!』湖南中部高寒貧困山區新化縣塘沖小學的孩子們下了課,每人領取一份香噴噴、熱騰騰的營養餐。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營養改善計劃已惠及3210萬農村學生,我國貧困地區各年齡段學生身高、體重、成績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學前3年毛入園率2014年達到70.5%,提前6年實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達到70%』的目標,高於中高收入國家69.2%的平均水平;義務教育在2011年全面實現『兩基』,在全球9個發展中人口大國中率先實現全民教育目標,小學、初中普及率均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6.5%,超出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近11個百分點……

2015年,在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之際,我國教育事業在世界上的位置明顯提升,已躍居中等偏上行列!

躍居中上,源於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意味著教育投入的歷史性突破,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人民群眾實際獲得感的不斷增強;意味著我國人力資源發展躋身世界中等偏上行列,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戰略的可靠人才保障。

躍居中上,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借勢發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將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本版稿件由記者張賀、劉陽、王珏、張爍、鄭海鷗、丁雅誦采寫)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