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本人提供 張昊蘇拿到第一個全國冠軍已經有11年了。 不久前,團中央等單位主辦的首屆『國學達人』挑戰大賽落下帷幕,南開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生張昊蘇獲得冠軍。 『那是隔壁宿舍的另一位神,念完初中直接上大學,依然碾壓全場。』消息傳出後,當年的本科同學在朋友圈這樣感慨。他的研究生導師陳洪教授也一點都不意外,『他去了就一定是第一』。 1994年出生的張昊蘇在10歲時拿到西洋棋比賽的全國冠軍,15歲進入南開大學學習,19歲獲得文學、史學雙學位並保送攻讀本校碩士研究生,20歲出版兩本著作,並成爲南開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近三年來唯一的碩士生得主。同一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國家運動健將』和『西洋棋大師』等級稱號。 張昊蘇自己對這些『履歷』卻沒有概念。記不清確切是什麼時候開始下棋,什麼時候開始識字。『反正基本沒靠著語文課認字。』 張昊蘇回憶,自己讀小學時經常『猜著跳著讀影印版的書』,並因此認識不少繁體字。家裡的書都被張昊蘇翻過,『比如錢穆的講稿,可能只能讀懂裡面的某句話。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也只是翻過。』 在他的印象里,小時候會經常在街邊看人下棋,慢慢看出了興趣。幼兒園到少年宮學中國象棋,後來在小學裡的西洋棋興趣班入門。 2009年,張昊蘇以西洋棋特長生身份進入南開大學學習。入學伊始,他便在學院繁體字識讀大賽中獲得第一名,那是一項面向全院本碩博學生的比賽,專業性和難度都很高。 大二那年,他雙修了歷史學院的歷史學專業。『大學之前我數學考試基本滿分,平時的考試15分鐘就能做完。』張昊蘇坦言,『如果沒來南開,我可能就去讀數學系了。』選擇中國史作爲雙修專業,張昊蘇出於兩點考慮:一是在社會科學中,歷史學研究最精密,就像是文科里的數學。二是因爲可以多看書。 讀研後,他在陳洪、楊洪升兩位教授門下學習。遇見張昊蘇之前,陳洪已明確表示不準備再招收碩士,但他爲了張昊蘇破了例。『我不認爲是我發現的他,古人說得好,「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張昊蘇有才華,自然會嶄露頭角,很多學者都向我推薦,說不帶他就太可惜了,於是我就把他收下了。』 去年,張昊蘇的兩部著作【屈原:鄉土元音奏典範】、【蘇軾:率性本真總不移】先後出版。這兩部專著屬於【文化中國】系列叢書第四輯,在所有叢書作者中,他是唯一的『90後』。 但在他看來,這兩部專著只是研究道路上的一個『副產品』。『要做好研究視野不能太窄,「經史子集」等各個方面的文獻都要廣泛涉獵,即把「文史哲」的經絡打通。』張昊蘇進一步解釋,『文獻學的重要特點是,字面上看是研究古籍,但廣義來說,只要落成文字的都是文獻,所以研究對象無所不包。』 之所以有如此『融通』的思想,和研究生階段的兩位導師不無關係。『陳洪老師做文論出身,理論修養非常高,將理論用得很通,抓住理論本質結合實際的作品化作文采飛揚的講解;楊洪升老師是純文獻的出身,大部分文章是「辨偽」,以「嚴謹」著稱,他「實證」性的研究範式和思維方式也讓我受益良多。』 2015年5月,他與導師楊洪升共同整理的【吳兔床日記】也已付梓。他還有一部解讀【漢書】的著作,已與出版社簽訂合同,即將出版。 談及象棋對自己國學研究的助益,張昊蘇坦言:『博弈和科研有相通之處,比賽一坐幾個小時是常有的,這讓我在科研中能坐得了板凳,耐得住寂寞。在下棋中訓練出的思維,對我研究文學理論有很大幫助。』 目前,張昊蘇正在攻讀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碩士學位,並即將參加考試,轉爲博士研究生。對於未來,他毫不猶豫:『今後我會在文獻研究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