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節氣·物候·小寒——天寒地凍 滴水成冰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1-8 16:47|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2494|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節氣·物候·小寒——天寒地凍 滴水成冰小寒、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兩個節氣。小寒屬十二月節氣,一般在公曆1月5—7日之間,今年小寒交節是1月6日6時08分,此時太陽位於黃經285°。根據中國多年的氣象資料,小寒基 ...

節氣·物候·小寒——天寒地凍 滴水成冰

20160106_006

小寒、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兩個節氣。小寒屬十二月節氣,一般在公曆1月5—7日之間,今年小寒交節是1月6日6時08分,此時太陽位於黃經285°。根據中國多年的氣象資料,小寒基本是一年中氣溫最低的日子,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民間也常有『小寒勝大寒』的說法。從冬至開始起的計算寒天的『九九』,『三九』是最冷的時段,也總在落在小寒節氣內。

上一個節氣『冬至』,地面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但土壤深層還有一些熱量可以向上散發,所以冬至並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到了小寒,土壤深層的熱量散失到了最底點,儘管白天稍長,太陽的光、熱略有增加,但實際這是最入不敷出的時期,於是成為全年最冷的時節。【全宋詞】中有無名氏的詞句『小寒時節,正同雲暮慘,勁風朝烈』(【望梅】),正是寫小寒之冷。

既然小寒更冷,古人為什麼要在小寒後又加一個大寒,而不是倒過來排列呢?原來,中國傳統文化特別講『物極必反』,認為寒暑交替的『天道』是寒冷之後迅速回暖,如果先大寒後小寒,從字面上就找不到最冷後『回暖』的感覺了,所以把大寒放後面,讓大寒後迅速回歸立春,這才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

到了小寒,北方是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南方大部分地區也是霜雪交侵,冷透肌骨。這時的農事活動,北方可以積肥造肥、興修水利,南方則需澆好凍水、培土施肥以使農作物安全越冬。從養生方面,小寒時節則需要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

看唐人元稹的【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聚茅。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我們平時說的『黃鐘大呂』,是中國古代十二律中的頭兩個音律,黃鐘是對應子月十一月,大呂對應十二月,所以詩中說『小寒連大呂』。後五句說的是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的事:『一候雁北鄉(向),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都是說陽氣發動後鳥類的活動: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喜鵲開始築巢,雉雞開始鳴叫。後兩句說,雖然正值嚴冬,但離春天正月已經不遠了。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