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上至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高层,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领导,一再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要努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工作。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国上下,各级各类文化、教育部门,都争相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并从开展广度和教育深度上做文章,力争做出自己的特色! 于是今日可以听到这样的新闻:安徽安庆,一小学教学楼走廊上挂满《三字经》、《道德经》、《弟子规》等标牌,密密麻麻的吊牌成为校园一道风景,被市民称为最重视传统文化的学校。 那么,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主阵地的学校,该以何种形式、采取什么办法来教育学生,使他们通过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从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是,将《三字经》、《道德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做成标牌挂在走廊上空、挂在教室内外墙上、贴在教室、走廊的横梁上、甚至所有楼道的阶梯上,营造一个被传统国学经典包围的教学环境氛围,成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潮流。笔者走了许多中小学校,发现他们无不将此作为对外展示学校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传承形象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 不可否认,通过密集的国学经典标牌、条幅,让学生坐、立、行、走之间,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激发他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应当是很有潜移默化之功效的。但是,就笔者对走过的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的所见所闻来看,虽然他们也从形式上追随潮流,做了校园文化长廊、传统文化宣传专栏,做了国学经典标牌、条幅并上了墙,但是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真正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浇灌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为什么在全国上下都高举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大旗的形势下,我们众多的学校却无奈深深地陷进了形式主义的怪圈?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跟我们当前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关。受文化大革命“否定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金钱、功利至上”的不同时代观念影响,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不管是老一代的高中生还是中青年一代的师范生,真正有很深国学功底的并不多,不仅仅是古典文学的文字功底不深,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人文价值观了解不透彻。老师尚且对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又如何能要求他们能真正去做好传承工作呢?
所以,笔者认为,要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并有创造性发展,绝不是背几首古诗、读几篇古文便能一蹴而就的,这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支优秀的——能够同时精通古典文学知识和在思想道德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在这批优秀教师的指引下,“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习近平语)如此,有了知识形式与精神实质的高度统一,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才能真正成长为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