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物候·大寒——寒氣逆極 周而待始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臘月的代表節氣(即『中氣』)。它一般都落在公曆1月20日前後,這時太陽到達黃經300°,今年的大寒交節時刻爲1月20日23時27分。 上次講『小寒』時我們說過,按氣象資料,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小寒前後溫度最低,但這並不是說,小寒之後天氣就顯著回暖了,實際上,大寒期間的平均溫度僅僅是比小寒高出1℃—2℃而已,給人們的觸覺感受依然是寒風刺骨、視覺衝擊依舊是冰天雪地,而且,在有些年份,大寒期間的溫度確實會比小寒還低。 正因爲這樣,古人一直把大寒當作是一年最冷的時節,【授時通考】稱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宋朝詩人王之道有詩句『曈曚半弄陰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總之小寒、大寒都是很冷的,在農村,大寒時要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保護牲畜安全過冬的工作。 古代將大寒分爲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雞乳』即母雞孵小雞;『征鳥厲疾』指猛禽需強力捕食,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水澤腹堅』則是說湖泊表面的冰已經堅實地一直凍到水面中央了。 不過,不管古人怎麼形容它的寒冷,人們還是能想像到春天的即將到來,所以唐代詩人元稹【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這樣寫: 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 詩人這裡不再寫『雞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等物候現象了,而是直接寫人們的習俗和新、舊年的交替:在大寒節氣,人們飲著臘酒,圍著火爐閉門取暖。冬天過去了就是春,一年(星周)結束,十二個月也就過完了,新年要用新的曆法,最後又說到了物候:梅花、楊柳等樹木已經等待著陽春的出現了。 可見,大寒節氣雖然還十分寒冷,但畢竟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人們都開始爲新年興奮起來。所以,大寒節氣雖名爲大寒,其實這段時光是充溢著喜悅、歡樂氣氛的,空氣中瀰漫著的這種喜迎新春的歡快輕鬆,就足以融化冬末的寒意。隨著年底的臨近,人們開始了各種傳統節慶活動,從喝臘八粥開始,要辦年貨、掃房、祭灶、貼春聯、擺供桌、放鞭炮、守歲、吃餃子,然後是迎歲——迎來又一個新的春天!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