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郡王畫像,這次被盜的就是其母親溫僖貴妃的墓 最近網絡爆出清東陵景陵妃園寢遭盜竊的新聞,使從不被人注意的妃園寢映入世人的眼帘。而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羋月傳】,讓人們對後宮爭鬥的調侃熱度不減。因被盜的景陵妃園並未向遊客開放,所以更平添幾分神秘。 發生在2015年10月底的景陵妃園寢被盜事件被人們知曉,竟然是被盜幾個月後因某位作者推銷其上市的新書而將此事曝光。假如沒有新書上市,這個事件是否會被公開?在東陵管理部門和當地公安已經處理完畢,再次曝光此次事件的意義何在?揭露者是爲了喚醒世人對文化遺產的重視,還是爲自己的新書做宣傳?在現在文物市場火熱的情況下,仍然埋葬有大量珍貴文物的東陵其他陵寢未來的保護又將如何進行?被盜文物今後是重歸葬地宮,還是藉此向世人展示,抑或是從此入庫保存?這些都很值得探討和反思。令人欣慰的是,清東陵景陵妃園寢被盜的12件文物已全部追回。 景陵的建築風格及喪葬形式有創新,爲後世所效仿 位於河北遵化市境內的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築,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景陵是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陵寢,位於清孝陵東側一公里處。該陵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動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築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以一條寬9.70米的神路貫穿成一個完整的序列,該神路南與孝陵神路銜接,北端直達寶城,彎環如龍。 景陵是清五朝在東陵界內營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築規模稍遜於孝陵,總體上是以孝陵爲藍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創。將磚石結構的龍鳳門改爲木、石結構,雕刻精巧、色彩鮮明的沖天牌樓門等。景陵在葬制上也有重大變革,開創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貴妃的制度。景陵的建築風格及喪葬形式大多爲後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清朝皇陵中的聖神功碑亭是由嗣皇帝興建的,用以彰揚先皇一生的功業,景陵聖德神功碑亭建於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1725-1727年)。按照雍正皇帝的意願,亭內豎立了兩塊石碑,分別鐫刻滿文、漢字,用以記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碑文由雍正皇帝親自撰寫,長達4300多字,是後世研究康熙朝歷史的珍貴史料。 景陵石像生的布置也有別於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橋至牌樓門段的神路由於地形的影響而呈彎環的曲線,當時的建築興建者可能就根據神路地勢的走向而因地制宜隨曲就彎進行營造,呈現出步移景換的效果。 康熙皇帝龐大的諸妃園寢埋葬著49位後宮佳麗 景陵妃園寢是康熙皇帝諸妃的園寢,位於景陵迤東里許,始建於康熙二十年,初稱慧妃寢(因爲慧妃首個葬入)、妃衙門,雍正五年尊爲妃園寢。乾隆元年園寢饗殿前增設抱廈,大門外兩廂各增兩間。【昌瑞山萬年統志】記:前爲園寢門三,前爲饗殿五間,燎爐一。前爲大門三間,繚以周垣,左右兩廂各五間(原爲三間),東西班房各三間,前爲石橋一。 景陵妃園寢是清代內葬人數最多的,內葬49人,其中包括貴妃1位、妃11位、嬪8位、貴人10位、常在9位、答應9位、皇子1位。在景陵妃園寢中,以上49人的墓寢分爲七層,按左東右西順序排列。 妃園寢內竟有一座空券寶頂這是哪位小主的歸處? 除此之外,園寢內還有一座空券寶頂(第50座寶頂),無人葬入其中。據推測,此爲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的墓穴。這個墓穴爲何會是空的呢? 敬敏皇貴妃爲康熙十三子胤祥生母,本系滿洲鑲黃旗包衣,參領海寬之女。經內務府上三旗宮女選拔入宮,生前未獲冊封,爲庶妃。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和碩敦洛公主,卒於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據【清聖祖實錄】原文記載,康熙三十八年薨逝,帝諭曰禮部:妃章佳氏性行溫良,克嫻內則,久侍宮闈,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爲軫悼,諡爲敏妃。應行禮儀,爾部察例行。 顯而易見,章佳氏的封妃也是在離世之後,並沒有得到殊榮,不是叢葬皇陵的人選。那麼,她終究是怎樣被葬入皇陵的呢。 按照雍正朝以後的記載,章佳氏雍正元年葬於景陵,關於章佳氏金棺奉安事宜,雍正諭旨原文:皇考曾降諭旨:暫安於陵寢琉璃花門之內寶城近處,俟入寶城。寶城之內並沒有地方停靈,章佳氏葬入妃園寢的可能性最大。【欽定大清會典則例】第九十卷喪禮記載: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敏妃薨,一應禮儀與三十五年平妃喪禮同,雍正元年追封爲敬敏皇貴妃。說明章佳氏喪禮同三十五年薨逝的平妃一樣,也就是一切禮儀相同,自然葬入景陵妃園寢。而【陵寢易知】中記,(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於景陵妃園寢),更證明了這一點。 怡親王胤祥忠於雍正皇帝,是雍正皇帝最鍾愛、最信賴的兄弟。他去世後,雍正親賜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並刻在園寢神道碑之上。作爲他的生母必定因子而貴,雍正元年六月敏妃被追贈爲皇考敬敏皇貴妃,連升兩級。正如【清史稿】中所道,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兒子被皇帝重用,母因子貴,章佳氏就有了葬入皇陵的可能。而這時康熙皇帝的梓宮也未入葬地宮,於是就將她從景陵妃園寢中遷出,於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與康熙帝、孝恭皇后同日葬入了景陵,雍正此舉開啟了皇帝陵祔葬皇貴妃的先例。而妃園寢中原有的寶頂因葬入過妃子,他人死後就不能再用,因此有一座空券。 被盜的溫僖貴妃陵寢是葬在景陵妃園寢內的唯一一位貴妃 在2015年10月被盜的溫僖貴妃寶頂,位於第四排中間靠右位置。這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家世顯赫。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冊爲貴妃,當時的佟貴妃則被晉封爲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十子胤衤我;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女,可惜小公主早殤,還未滿一歲。卒於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十一月初三日,諡曰溫僖貴妃;三十四年九月初八日葬入清東陵景陵妃園寢。而她如此顯赫的身份,也未能拼過有個好兒子的章佳氏,她的兒子胤衤我站錯隊伍,成爲八爺黨,最終也沒能隨先帝從葬景陵,落得此寂寞歸處。(◎文並供圖/侯潔 劉陽) 景陵妃園寢軼事 ◎文/張建斌 康熙帝玄燁開啟了康乾盛世,是一代明君,他也育有眾多子女,共計55人,素有多子翁之稱。子女眾多,後宮自然龐大,有名姓記載的就有50多人,其他無機會侍寢的妃子們是不能隨皇帝入陵的,這人數就無法統計了。 四對姐妹同侍康熙一帝 康熙帝55位妻妾中,竟有四對姐妹,而四對姐妹共侍一人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很少見。孝誠皇后是康熙帝的元配,後來她的妹妹也被選入了皇宮,妹妹不如姐姐風光,死後第7天才獲了平妃的封號,入葬妃園寢。 孝誠皇后死後三年,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被冊立爲皇后,即後來的孝昭皇后。後來,她的妹妹也被召進宮中,被封爲貴妃,深受康熙帝的寵愛,死後破格贈諡爲溫僖貴妃,她是園寢內唯一的貴妃。 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皇后有兩個侄女,冰清、玉潔,從輩分上講,這對姐妹應該是康熙的表妹,康熙帝把她們都接入皇宮,納入了后妃隊伍。姐姐當了一天皇后就死了,妹妹晉封爲皇貴妃,葬於雙妃寢。 除以上三對姐妹外,還有宜妃及其胞妹。宜妃生皇五子允祺和皇九子允禟以及皇十一子允禌,深得康熙帝的寵愛。康熙帝又將其妹納入宮中,封爲貴人,康熙帝死後,雍正皇帝升其爲嬪,生號、卒年、葬期有待考證。 妃園寢人物位置歌 由於康熙帝妃嬪眾多,官員和守陵人爲了能夠正確地判斷每位妃子的方位,以便於祭祀,特地編制了景陵妃園寢人物位置歌。 景妃園寢主位多,四十九位式如何?陵寢門內左右審,左馬貴人右僖嬪。二層端嬪定妃位,西邊熙嬪良妃對。十八阿哥三層東,緊挨成妃襄姘宮。西邊宜妃平妃是,寶頂相排如雁翅。四層妃位更尊貴,純惠溫順慧榮宣。五層尹貴和謹嬪,相接空券十分准。伊布相隔新貴脈,通靜穆嬪色常在。六層文藍二貴人,常瑞袁貴常在真。徐常石常常勒貴,壽常在券下相隨。七層尹路常在共,妙秀慶靈號答應。西邊春曉治牛雙,五位答應緊靠牆。若能熟習此位歌,園寢奉祀不難說。 神秘的雙妃寢(清代等級最高的一座貴妃寢) 妃園寢埋葬如此眾多的妃子,也僅僅是康熙帝后宮的一部分而已。其中有些妃子沒有入葬妃園寢,如康熙十六年第一批冊封的安嬪李氏和敬嬪王佳氏,至於她們葬在那裡,至今還是個謎。另外,還有兩位妃子單獨建有雙妃寢,這又是爲何呢? 康熙帝后宮有名姓者共計55人,其中有5人與康熙帝從葬,48人葬於妃園寢。另外兩人愨惠和惇怡兩位皇貴妃爲何沒有葬於妃園寢,而是單獨建有園寢呢?這與乾隆帝有關。 乾隆帝自小深受康熙帝喜愛,民間有因孫選帝之說。康熙晚年地位競爭激烈,有御史推薦乾隆帝父親胤禛爲儲君,康熙帝問爲何?御史答曰:好聖孫。康熙帝大喜,遂選胤禛爲儲君。無論此事真假與否,乾隆帝受康熙帝寵愛是真。因此在康熙六十年,乾隆帝弘曆被特招養育宮中。 由於雍正帝的潛邸在雍和宮,花園在圓明園,所以宮中並沒人單獨照顧弘曆。弘曆進宮後,深受愨惠和惇怡兩位皇貴妃的喜愛,由她們負責撫育,乾隆帝曾下旨說兩太妃仰體皇祖聖心,恩勤備極周至,朕心感念不忘。爲此,乾隆帝特爲兩位皇貴妃開闢陵寢,這座妃園寢是清代等級最高的一座貴妃寢,打破了諸多規制。 妃園寢建設了兩座方樓和明樓,這在清代妃園寢中是獨一份;雙妃寢建有配殿,而且是五間,以前的妃園寢中未曾出現過如此高的規制,配殿間數甚至超越後來的道光帝慕陵,規格之高可見一斑。雙妃寢的修建體現了乾隆帝對兩位老祖母的感恩之情,以及孝文化在清代的盛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