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璇琮資料圖片 【唐才子傳校箋】 【唐代科舉與文學】 為浙東學術嫡脈貫通唐宋邁越乾嘉吏部文章高北斗;是中華古籍功臣領袖群英提撕後進神州風雪暗奎光,1月27日清晨,中華書局全體員工贈獻的一副素白輓聯,垂懸在八寶山殯儀館梅廳入口的楹柱上,刀削斧砍的字體,一如他們痛失慈父的心情。 再往裏走,近百副輓聯擠滿了整個外廳。同窗同事從來同道稱畏友;斯人斯疾請以斯言問老天,這是老友程毅中的悲慟;高言高功高德高人秀於林;妙思妙文妙作妙手出仁心,這是來自杭州的龔延明的哀思;聚天下英才,汲引提攜,先生卓識空冀北;導儒林正脈,筆削編纂,後學楷模瞻浙東籌劃指麾,瞻大纛高牙,識雄師之所在;徵文考獻,味遺編音旨,悲儀範之遽遙,這是莫礪鋒、程章燦兩位後學對前輩道德文章的高度讚揚。 傅璇琮大半生都在中華書局做編輯,作為曾經的中華書局總經理,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岩把傅璇琮視為自己出版事業的引路人。李岩說,他讀研究生時就讀過傅先生的【唐代詩人叢考】【唐代科舉與文學】【李德裕年譜】等幾部名著,1987年畢業後,我到中華書局工作,傅先生那時是書局的總編輯,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傅先生精深的學識。在周振甫、李侃、傅璇琮等前輩的影響下,我們那一代的中華書局青年編輯,都立志於做學者型編輯。 傅璇琮不大同意編輯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說法,他用自己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給青年編輯們指出了一條可以遵循的學者型編輯之路。李岩認為:在新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像傅先生這樣的學者型編輯。青年編輯要有一種甘於坐冷板凳的精神,沉潛下來,研究學問,與學者做朋友,編輯出更多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出版物。 可以為編輯,則可以為學者;可以為學者,則可以為師。除了手把手帶領年輕編輯成長,傅璇琮晚年還重返母校清華大學,直接與學生們教學相長。在告別儀式上,30多位清華大學的師生、校友一道最後送一送先生。中文系博士生孫羽津回憶起幾年前傅璇琮開設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那門課時的盛況:除了文史哲三個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數到場,還有北大、社科院乃至從外地趕來聽課的同學。孫羽津感嘆道:舊日裏,清華國學院的導師們有着教授之教授的美稱。前幾年,在傅先生的課堂上,仿佛再現了那一幕,想來着實感人啊! 傅先生是院系調整前清華的最後一批文科生,對清華學派有着親切的體認。他全面繼承了老清華的學術傳統,同時發展了老清華的學術傳統,成為20世紀後半期文史研究領域的一面旗幟。孫羽津說,傅璇琮晚年任教母校,親自指導博士生,親自為研究生授課,將其數十年來的治學心得傾囊相授,這對於清華人文學術傳統的賡揚,有着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做起學者來像學者,做起老師來像老師,但不論身份地位如何變化,傅璇琮對後輩學人的熱誠與提攜從沒變過。國家圖書館原館長詹福瑞記得,1991年,在自己的博士論文答辯會上,傅璇琮作為答辯委員,對他這位初出茅廬的青年學者的鼓勵和肯定。此後,詹福瑞門下的幾屆博士研究生畢業,傅璇琮都是當然的答辯委員會主席,傅先生不輕易批評學生,總是真心鼓勵,但又嚴肅認真指出問題所在,決不敷衍,因此獲得後輩學者的敬重。傅先生對古代文學的貢獻,不僅僅在唐代文學研究,更在於對青年學者的培養。 在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徐梓的心中,傅璇琮同樣是一位藹然長者的形象,我和傅先生結識在寧波召開的一個【三字經】研討會上,傅先生對我大膽的發言不以為忤,反而對我這位年輕學者予以鼓勵。後來我請傅先生為我們的一個傳統文化普及項目擔任顧問,傅先生欣然接受,鄭重其事並特別認真。徐梓認為,傅璇琮是一位情系文化普及工作,並能眼光向下的真正大家。 還有一些通過學術著作而私淑傅璇琮的後輩學人,更關注到了傅璇琮在學術成就和人格魅力之外的東西。與傅璇琮並沒有直接接觸過的青年學者謝琰更習慣於從文化傳承和研究範式的角度去仰視傅先生,傅先生用豐富而溫厚的學術實踐來探索文化傳承的新可能,並且不斷創造各種研究範式。謝琰仰望着梅廳入口的那副輓聯,沉思了許久說:質樸而博大,這是傅先生的質地和境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