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成都發現的金沙遺址是三星堆文明的傳承,三星堆居住的人們後來搬去了金沙,在那裡續寫三星堆的輝煌歷史。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三星堆十二五考古成果,王墓尋找成未來考古重點。 三星堆依舊藏着太多未解之謎。 三星堆北城牆的一段剖面。 確認北城牆存在三星堆古城合圍 30年來,三星堆考古工作者一直在尋找的北城牆得到確認。1月2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簡稱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三星堆十二五考古成果,列第一位的就是北城牆的確認,考古工作人員在三星堆青關山遺址發現一段北城牆,與之前發現的東、西、南三道城牆合圍,成為一個完整的城池。 被確認為北城牆一段的城牆被考古人員命名為青關山城牆,位於三星堆城址西北部的青關山台地北緣,城牆走向與真武宮城牆相近,二者位於同一直線上。殘長140米、頂部殘寬10到15米、殘高近3米,始築於三星堆遺址二期偏晚,即夏代晚期。 考古工作人員冉宏林稱之為完成了考古人員30年的願望,是繼1986年三星堆考古發現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出土上千件國寶重器之後,又一重大考古發現。 以前大家都認為三星堆古城是以鴨子河為天然屏障,沒有建北城牆,因為二三十年都沒找到。但隨着這次青關山城牆的發現,關於鴨子河是天然北城牆的說法站不住腳了。三星堆研究院院長肖先進表示。 據介紹,1990年1月,考古人員對東城牆局部進行發掘,發現土坯磚,大致了解到城牆的始築年代和夯築方法等。1992年5月,試掘西城牆並得到確認,三星堆古城獲得肯定。1994年9月,發現及發掘南城牆,重新確定古城區範圍在3平方公里以上。北城牆的確認,讓古城終於合圍,基本估算三星堆古城區範圍在3.5平方公里左右。冉宏林說。 月亮灣小城合圍極可能就是宮城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雷雨介紹,由月亮灣城牆、真武宮城牆、青關山城牆和西城牆北段這幾道城牆合圍成一個小城,即月亮灣小城,面積近46萬平方米。倉包包城牆、李家院子城牆、馬屁股城牆和東城牆北段也圍成一個小城,即倉包包小城,面積約88000平方米。 在月亮灣小城的西北角,青關山土台上,有一個被命名為F1的大型紅燒土建築,呈亞字形。西北-東南走向,與三星堆城址以及一、二號祭祀坑方向一致,長約55米、寬約15米,面積近900平方米,東西兩側似乎有門道。初步推測,大約由6-8間正室組成,分為兩排,沿中間廊道對稱分布。 雷雨說,這個建築基址是僅次於殷墟的最大單體建築基址,也是在南方地區首次發現如此大規模的單體建築基址,但對於這個建築的功能,目前尚無定論。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張弛認為,三星堆古城大城套小城,而且有如此高規格的建築,給人留下很多很大的想象空間。 同為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的趙輝也認為,結構如此複雜的大城,是怎麼建起來的還未可知,跨度15米的F1建築可以肯定是高級建築區,即便它不是古蜀王國的宮殿,但離發現真正的宮殿也不遠了。 在28日的三星堆考古成果專家論證會上,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發布稱,青關山土台和大型紅燒土建築的發現,表明這一區域屬於遺址核心地帶,極有可能是當時的高等級人群活動區域。月亮灣台地曆年發現有陶瓦等重要遺物,可知該區域也十分重要。將青關山土台和月亮灣台地包圍在內的月亮灣小城,很有可能是三星堆城址的宮城。 三星堆宮殿區和北城牆是數代考古人幾十年苦苦追尋的對象,青關山城牆、月亮灣小城的發現和發掘,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同時亦鞏固了三星堆遺址作為長江上游文明核心區域的地位。 三星堆青銅像。 西周綠松石作證古城繁榮了1500年 這次三星堆考古還有一個重要的成果發布,那就是三星堆古城衰落的時間。 考古發現,三星堆古城牆的建立時間是從三星堆文化二期開始的,此前考古界一般認為三星堆古城在三星堆文化三期,便從鼎盛走向衰落。而此次考古成果中,考古人員在三星堆古城遺址區發現了西周時期的玉璋、綠松石和金箔片等高等級文物,並且古城牆在三星堆文化四期的時候還進行了修補,說明它還在使用,還在發揮作用。 雷雨在考古成果匯報中說,他們在對青關山土台進行勘探時得知,土台面積近5500平方米,厚約4米,由夯土、紅燒土和文化層相間疊壓堆積形成,其年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一直延續至西周時期。土台和青關山之間寬約20米的凹地內填充的多為西周至春秋時期生活堆積,也發現有出土大量西周時期完整陶器乃至玉璋、綠松石和金箔片等高等級文物的灰坑、灰溝和房址等,這表明三星堆遺址在西周時期,至少在西周早期仍比較繁榮。 與會專家說,這也意味着,三星堆古城並沒有極速衰落,其繁榮一直延續了差不多1500年,直到西周時期。 三星堆尋龍訣尋找王墓成重點 在青關山北城牆的下面,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個墓葬區,有3個墓穴,其中一個墓穴的人骨清晰可見,仔細看還能看到人的手指骨。此外還發現了陶片等物品,但沒有發掘出其他隨葬品,經確認為平民墓穴,屬於新石器晚期的墓葬區。 但是,三星堆考古進行了這麼多年,雖然此次成果發布確認了高等級人群的活動區域,卻仍沒有發現高等級人群的墓地。 記者了解到,1998年,在三星堆古城西城牆外的仁勝村,考古人員發掘了一處墓地,系首次在三星堆遺址發現成片分布的公共墓地,也是首次在古城以外發現重要文化。 在28日的專家論證會上,不少專家都提出了尋找三星堆時期古城居住者墓地的重要性。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徐天進說,如果同時期高等級人群的墓葬找不到,三星堆考古很難有大突破。他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墓地並不在古城範圍內?我們可不可以跳出來看一看找一找? 孫慶偉教授也指出,高等級人群墓地的尋找,西邊的可能性大一些,因為西邊是山,三星堆很多出土器物都說明了他們對山的崇拜、祭山的重要,可以往西邊找找,但這得看運氣。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邱登成也認為,既然仁勝村墓地的發現給了人們那麼多驚喜,順着這個思路,西邊存在三星堆高等級人群墓地的可能性大一些。 邱登成所說的驚喜,是仁勝村出土的器物,29座墓中有17座墓葬出土有玉器、石器、陶器、象牙等幾類隨葬品,其中玉石器大多是三星堆遺址首次發現的新器形,如玉錐形器、玉牙璧形器等。其中玉牙璧形器極為罕見,玉錐形器則明顯具有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風格,引人矚目。另有1件玉牙璧形器表面鑽有9個圓孔,可能與古代占卜術有關。 雖然出土了這麼多的精美玉石器,但這些墓葬區依然不能稱之為三星堆古國高等級的墓地,更稱不上王陵。 李伯謙在專家討論總結髮言時說,建議三星堆考古把高等級人群的墓葬區(即俗稱的王墓)尋找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因為這類墓葬往往濃縮了一個時期的文化。 古城有水門水系或是防禦工事 雷雨在向與會專家報告考古成果時說,西城牆在月亮灣小城處有一個拐角,然後南段與其有一段距離是空白的,初步認定這是三星堆古城水門所在。 雷雨說,除了水門,在對北城牆的考古發掘中,還發現了一條大溝,這條大溝將月亮灣小城和北城牆隔開,而且馬牧河穿三星堆古城而過,說明三星堆時期這裡的水系很發達。 對於三星堆古城的水系問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煒林認為,水門的發現很重要,因為水系與古代聚落有很緊密的聯繫。 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也表示,水系問題至關重要,與城池的使用和功能布局有關,蘇州的古城就存在城內的護城河沿着城牆走的情況,而且我注意到,三星堆古城牆的拐角與正常的牆面拐角不一樣,是否與水系有關值得探究。記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初,考古人員在對北城牆進行確認性試掘的同時,在其所在的真武宮台地與西泉坎台地之間的疑似古河道處進行了尋找北城牆壕溝的鑽探工作,意外地在古河道中部地表4米以下發現了一處面積約80平方米的平鋪木構遺蹟,木構遺蹟與北城牆間還有長條形坡狀分布的疑似卵石道路,初步推測應為與三星堆古城同時的碼頭遺蹟。雷雨說,如果這處疑似的碼頭遺蹟能夠被確定下來,再結合此地發達的水系,也許可以說明當時的三星堆也曾是東方威尼斯,就能證明三星堆古城水上交通的發達。李伯謙教授認為,三星堆古城的第一道防線應該是錯綜複雜的水系,然後才是古城牆,城牆還兼具防水和祭祀等功能。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