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君:孫猛著【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詳考】初讀述感 【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詳考】(三冊),孫猛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800.00元 孫猛教授的巨著【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詳考】(以下簡稱【詳考】)終於問世,我有機會先期讀到,感慨此書是近年治日本流傳漢籍難得之力作,將會在中國文獻學和域外漢籍研究領域產生深遠影響。謹述孫猛教授之學行與我所能理解的本書的學術追求,與學人分享先期閱讀的感受。 孫猛教授,1962年進入北京大學創辦不久的古典文獻專業學習,打下紮實的文獻基礎。1979年,考取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徐鵬教授,與我為先後同學。1984年到深圳大學任教,1987年應聘到日本工作。1990年代始,任教於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院。這部【詳考】就凝聚了他赴日後二十八年間的全部心力。 【詳考】分【本文篇】【考證篇】【研究篇】【資料篇】四個部分,我先睹為快,依次就【本文篇】【考證篇】【研究篇】談談感受。 【本文篇】實際上是一部室生寺本【日本國見在書目錄】的精校本。 自光緒十年黎庶昌將室生寺本的一部【日本國見在書目錄】傳抄本影印刊入【古逸叢書】後,在大陸、台灣多次重印,此目並不難見到。【古逸叢書】本不是善本,日本文獻學家山田孝雄曾撰文批評。孫猛【詳考】的底本用了至今傳世所有抄本的祖本——室生寺本的影印本,他還核對了重新裱裝過的原本,自然遠勝【古逸叢書】本。 室生寺本是抄本,不免魯魚亥豕,必須加以校訂整理。這項工作,日本學者小長谷惠吉【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解說稿】(小宮山出版1976年7月)和矢島玄亮【日本國見在書目錄——集證與研究】(汲古書院1984年9月)作了不少努力,惜因對中國文獻學的基礎史料缺乏了解,所以仍存在較多的缺憾。相比起來,孫猛教授的校訂整理工作更臻出色當行。整理、校訂工作值得一提的還有以下三點:其一,改正了室生寺本着錄書條目之誤分、誤合及誤斷二十一條。其二,確認了今本重複著錄書至少有十七組三十六條,同書異名因失考而重見者兩組四條,文本或卷數不同而重見者十八組四十條,疑為重見者八組十九條,總計四十五組九十九條。其三,辨別出至少誤收十二種非中國人的著作。 室生寺本約一萬三千餘字,孫猛校勘補正二百三十餘處,加上上述三項的整理工作,一部可以信賴的【見在目】新校本儼然現於【本文篇】,頗裨益於學林。 【考證篇】是全書的重心,具備古典解題目錄的所有特點,是一部很有價值、富有特色的解題目錄。 【考證篇】設定的『原文』『著錄』『校訂』『存佚』『著者』『考證』『流布』『參考』等八項內容,在我的記憶中是逐漸確定的,感到唯有這樣方能兼顧中日雙方的學術規範,為雙方學者提供最豐沛的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便認為本書為【見在目】所收一千餘部漢籍書寫了各自在中日兩國流傳研究的學術史也不為過。據【研究篇】的【漢籍東傳與日本國見在書目錄】,不見於【見在目】的漢籍約有一百三十餘部,實際上不止此數,若以兩千部計,至奈良、平安前期為止傳入日本的漢籍之八成,在【考證篇】中大致被梳理清楚了,就這一點而言,孫猛對日傳漢籍之研究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室生寺本着錄書一千五百七十九部,孫猛採取了獅子搏兔、窮盡文獻的研究方法,對每部可考書的文本面貌、流傳軌跡以及存世遺痕都作了追究,發明之豐富,舉證之堅確,論述之精密,評騭之平實,可嘆為觀止。本人專治唐代文獻近四十年,而就本書披覽所及,可補不知者往往都有。 各篇詳略不同,詳者如【古文孝經】、史游【急就篇】、周興嗣次韻【千字文】、【孝子傳贊】等條目字逾一萬,【尺八圖】【印書禹步】【彈棋法】等條目均在五千字以上。這些條目,無疑可以視作一篇篇專書論文,而且質量相當高。恕我寡識,有關【古文孝經】【急就篇】【千字文】【孝子傳】的最新成果之研究、最周全的文本之介紹,目前恐怕也要數【詳考】此四條。【尺八圖】就其淵源,敘述中日兩國七種不同的說法,運用了九種考古文物史料,提出了學界公認尺八始於呂才之說尚可商榷。【印書禹步】中對『禹步』之起源、步法以及在中日兩國之演變均作了考察,詳審至極。【彈棋法】,梳理彈棋之起源與流傳史料,考其形制、棋法,明確其為身體技巧遊戲,不同於象棋之類智力遊戲。進而對正倉院舊藏加以考察,認為『可確認是彈棋盤者一副也沒有』。用力之深,結論之慎,足為率爾操觚者儆省。有的條目不算太長,但濃縮的內容也使讀者感覺到文章的分量,陸善經注【周易】條介紹陸善經生平事跡一千五百字,或許是至今最為全面的概括了。 這裡再略舉幾條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佚存文獻。 【三教不齊論】,【見在目】不署作者。孫猛介紹唐人姚(巧言)、劉晏各撰書一部,二書皆有關於三教論衡,在日本和敦煌居然各有遺緒,實在是很珍貴的遺存。 【軍勝】十卷,不署作者,中日書志均無著錄,孫猛揭示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存該書八、九、十共三卷,署梁武帝撰,當出依託,可能是唐初人撰。此書內容,與【乙巳占】可互參,對解讀【兵要望江南】一類占驗類著作也極其重要。 賈大隱著【老子述義】十卷,中唐後在中國已不傳。孫猛記錄了此書傳入日本後的流通軌跡,而且匯集眾學人從十一種史籍所輯得的包括序文在內的佚文六十二則,為唐代【老】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原始資料。 武后著【維城典訓】二十卷,中國僅【新唐志】載於儒家類,罕有研究其書者。孫猛據島善高論文並有所補充,考其書約為二十篇,每篇先引儒家經典即皇家紀事為『典』,再以『訓』闡述修身為政之原則。其內容與【臣范】相參,可見武后之為政理想。 【三家簿贊】三卷,此書已佚,日本鎌倉初期天文道的摘鈔本卻尚存世,今藏京都府立總合資料館,孫猛對殘卷作了介紹。其順序大致與瞿曇悉達【開元占經】所引石申、甘文卿、巫咸三氏相合;所列諸星座之排列、星數及附星座圖等,與晉陳卓所記也大致相同。 釋氏英【命期經】,依【周易】卜測壽命,乃唐代重要占卜書。原本已佚,日本今存相關抄本十餘種,孫猛作了調查分類,並查閱了四種代表性藏本,摘錄了釋氏英的『命期』算法,以及日本研究家的論述和演算,為古代占卜學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八公靈棋經】一卷,今存舊抄本三種、敦煌殘卷數件。孫猛介紹三種抄本均為日本室町時期鈔本,但分屬兩個系統。 【龍樹菩薩眼經】一卷,中國書志作【龍樹眼論】,白居易【眼病】詩云『案上謾鋪【龍樹論】』,即此書。以往認為宋以後不存。孫猛記錄了三個日本存本,並赴京都,據京都大學圖書館富士川文庫本抄錄了【眼論】八篇、【辨諸般眼病疾不同隨狀所療】三十篇,以及【療眼湯丸散煎膏方】三十五方。 我個人對史料佚籍頗感興趣,上列諸書均具有提供新史料的特點。其實,【考證篇】跟以往的解題目錄不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增加了大量出土文獻以及有關各書、著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別是日本學者的成果。 『流布』是【考證篇】特有的項目,仔細閱讀,多可玩味。【論語】是最早傳入日本的漢籍,但實際上,從奈良、平安到鎌倉時期,幾乎不用鄭【注】。近年,高橋均提出鄭玄【注】其實並未傳入日本。【養老令】所謂『鄭玄【注】』實際是『【集解】鄭玄【注】』,即摘自何晏【集解】的鄭玄【注】。中國盛唐以後也有相似的情況,【集解】盛行,鄭【注】少見,敦煌文獻【論語】以【集解】為最多,鄭【注】至趙宋竟不見於書錄。這也許是比較經學史的一個有意義的課題。 【研究篇】是專人(藤原佐世)專書(【見在目】)研究的論文集,屬於日本古典文獻學範疇。孫猛的論述澄清了一些重要問題。 【見在目】是一部什麼性質的目錄?有的學者說它是當時的宮廷、皇室的藏書目錄,最流行的說法是說它是一部燼餘目錄。孫猛論定它既不是某處的藏書目錄,也不是燼餘目錄,而是一部記錄日本國平安前期為止的傳世的漢籍總目錄。 【見在目】的『見在』是什麼意思?流行的說法,以為藤原佐世是據當時實存的圖書著錄的。孫猛證明,所謂『見在』,既指成書時『現存』,也包括一小部分至平安前期為止曾經實存的圖書。 這部目錄的書名,究竟應該是『本朝見在書目錄』還是『日本國見在書目錄』?有的學者以為今本首題『日本國見在書目錄』乃後人所改,書名當從尾卷所題作『本朝見在書目錄』。孫猛論證,【本朝見在書目錄】和【日本國見在書目錄】,可能是兩個不同的文本,室生寺本題當為【日本國見在書目錄】。 室生寺本是如何流傳至今的?此本有的類目註明『私略之』,故通說以為它是一部『略鈔本』。孫猛證明【見在目】的流傳至少經歷了五個階段,有五個文本,今存這部『略鈔本』不是一般意義的簡略,可能淵源於稿本而且是經好事者增損點竄過的。 【見在目】成書於什麼年代?至今有二十幾位中日學者就這個問題發表過見解,其中最流行的說法是『貞觀說』,以為此目所記乃貞觀煨燼之餘。孫猛訂正了這個錯誤的觀點,並運用了確鑿的史料,證明成書、奏進的時間在寬平三年的三個可能的時間段。辨駁精確,結論足以定讞。 此外,漢籍東傳是跟【見在目】有關的研究課題,孫猛也提出了饒有興味的觀點,其中兩點印象頗深。 其一,關於漢籍東傳的時期。以前統說,早就有許多漢籍傳入日本,孫猛證明至少至七世紀初為止、派遣遣隋使之前,並沒有大量的漢籍進入日本。日本集中地、大量地引進漢籍,是在八世紀的奈良時期,其後的平安時期引進漢籍也不多。 其二,關於漢籍東傳的主體以及藤原佐世編纂【見在目】的根據。主體是遣唐使,此為學界通說,可貴的是,孫猛進而提出吉備真備是日本引進、收藏漢籍的奠基人,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將來目錄】是一部記載日本漢籍東傳的最早目錄,很可能是藤原佐世編纂【見在目】的主要根據之一。吉備手頭還有一部【集賢院見在書目錄】,是他在唐朝訪書的依據,也是他【將來目錄】的範本。以前說,【見在目】模仿【隋書·經籍志】,現在看來,【見在目】也許依據的是【將來目錄】,而【將來目錄】則依據【集賢院見在書目錄】:日本的【見在目】模仿的對象可能是一部中國的【見在目】!這個結論發前人未言,若能成立,自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