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金台論道:城市,別丟失記憶起點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1-29 17:26|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583|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金台論道:城市,別丟失記憶起點『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老北京孩子的童年是和四合院相伴的,郁達夫說,四合院『一年四季無一月不好』。對城市來講,四合院是老北京城的記憶和細胞,若沒有了它 ...

金台論道:城市,別丟失記憶起點

『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老北京孩子的童年是和四合院相伴的,郁達夫說,四合院『一年四季無一月不好』。

對城市來講,四合院是老北京城的記憶和細胞,若沒有了它們,故宮、天壇就失去了底色,古都北京便失色不少。

然而,傳承了數百年的四合院正面臨嚴峻現實。近期出版的【北京四合院志】中有這麼一組數據:在舊城改造中,北京的四合院總量已經由清乾隆時期的26000多處,變為20世紀80年代的6000多處,其中保存較好、較完整的有3000多處;到2012年,形制較完整的只剩1000多處,其中納入文物保護的百餘處,老北京的四合院正處於逐步消失狀態。

與北京四合院的命運類似,在大規模的城市改造過程中,上海的多數弄堂也被高樓組成的小區所取代,城市不斷地長高、再長高。就當時來講,四合院多成了『大雜院』、弄堂也已經擁擠破亂不堪,既造成了生活的不便,也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所以集中成片拆除舊區,便來得直截了當、簡便易行。

但是,簡單粗暴的大拆大建終究是短視的。許多普通人和城市建設者意識到,城市的高度有了,歷史的厚度卻丟掉了,清一色的摩天大廈、玻璃幕牆再也載不動鄉愁。『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梁思成這句話讓越來越多人感同身受。

即便如此,還是不斷有悲劇發生。1931至1937年間,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租住在現在的北京北總布胡同24號四合院。讓人冒冷汗的是,這座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四合院,後來卻被某公司拆除擬建設商業項目。此後,相關部門表示將以林徽因手繪稿為依據,在原址上整體完全復建『梁林故居』。

這齣一拆一建的悲劇,讓人惋惜的同時,也讓人思考:名人故居況不能自保,傳統特色民居如何才能逃避厄運?面對強勢的經濟利益,面對各種複雜的現實問題,『留下』還是『拆掉』,城市發展中四合院式的問題究竟該如何解答?

應該說,留與拆的關鍵之處在於古建築能否發揮出比新建築更大的效益。如果古建築能得到有效利用,綜合發揮出應有的經濟效益、文化效益或實際效能,那麼這個問題就容易解決。

我們看到,類似於一些國外的古建築保護和利用方式,上海新天地沒有推到之前的弄堂,卻是保留了最具上海特色的石庫門民居外殼,在古建築內建設了全新的商業區,遊人商賈絡繹不絕。與之類似,不少老北京胡同發展起了特色商業區,胡同游、四合院體驗等也受到追捧。有專家感嘆,通過新天地的改造,上海人大吃一驚,大家急切要逃離的古舊弄堂原來這樣好看,原來認為就是土地值錢,現在知道土地上的建築、歷史空間也是值錢的,甚至更值錢。

當然,除了商業合理開發古建築,還民居以民居,應當是更重要的課題。古舊建築存在許多問題,為了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們能夠享受到現代生活,以北京菊兒胡同為代表,採取『煤改電』、上下水改造、疏散四合院人口、重新設計四合院空間等措施,讓當地人不願走、外地人願意來,正是很好的方向。

古建築從來就是『立體的教科書,現成的博物館』,在不破壞其原貌的前提下,建設名人故居紀念館、展覽館等公益文化設施,發揮歷史文化的溫情感染,也是活態保護利用的有益途徑。

總之,對城市保護和發展來講,順應肌理,延續文脈,保留歷史的底色,就好比一個人,只有找到了記憶的起點,才看得清成長的方向。這是歷史文化傳承過程中最應該明確的責任。而面對城市歷史遺蹟的快速消亡,如何傳承並建設起歷史底蘊厚重、綜合功能完善的城市人文空間,還需要更加有力的舉措。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