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青年】雜誌創刊100周年了。在復興國學的現實面前,如何評價歷史上的新文化運動,值得玩味。有一種很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國學的衰落,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新青年們非儒、非孝、非禮,打孔家店,在反國學。今天有不少人覺得新文化運動中批判孝道、禮教,違背常理,匪夷所思。甚至有人站出來為綱常名教辯護,說打孔家店打錯了對象,中國實現現代化最大的障礙不在儒表,而在法里。那麼,打孔家店,打錯了嗎? 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回到歷史,尊重歷史。從中國封建王朝到五四前夜,中國傳統文化與其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不如說是國人難以承受的重負。其中,儒學作為中國文化的主幹,兼具政治哲學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地位,難脫干係。關於打孔家店的起因,學界從民國初年的復辟、專制、國教運動等角度,已多有探討。倘若認為這些理由尚不充分,不妨拉長鏡頭看看儒學在清代的表現。 茲以新文化運動中首當其衝的禮教為例。以禮為教,初衷是使人由野蠻走向文明。先秦時期提倡禮教者不限於儒家,但以儒家最具影響。中國被奉為禮儀之邦,儒學貢獻大焉。從原初義上說,所謂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妻柔,是對稱關係。然而現實生活中,禮教卻成了君對臣、父對子、男對女的單向要求。曾國藩在寫給長子紀澤的家書曾明確說: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曾國藩被推為一代儒宗,他的這句話具有代表性,真實地道出了禮教的本質。 到清代,禮教已是嚴重病態,它扭曲人性,製造愚民。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什麼樣的國民。對於忠臣義士、孝子節婦來說,禮教寄託了他們的人生信仰,代表了其人生意義。他們甘願為禮教而獻身,他們去世後,又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有清一代,為禮教殉身者數目驚人。禮教名目更是五花八門。在浙江地區,不僅妻子要為亡夫守節,而且未婚之妻要為未婚而亡之夫守節,名曰守清;甚且有人為得貞節之名,故意讓女子締婚於已死之男子,謂之慕清。諸如此類的記載,在【清實錄】、地方志中不勝枚舉。禮教已發展到滅絕人性的地步,而多數民眾身陷其中,混然不覺。 禮教由先秦的文明象徵,至此已淪為社會不平等的淵藪,適同殺人的兇器。正是有鑑於此,1916年2月,陳獨秀發表【吾人最後之覺悟】指出:孔孟禮教貫徹於國民之倫理、政治、社會制度、日常生活者,至深且廣。倫理的覺悟,為吾人最後覺悟之最後覺悟。他們決絕地向孔家店尤其是禮教發起了前所未有的猛攻。吃人的就是講禮教的!講禮教的就是吃人的呀!魯迅的【狂人日記】和吳虞的【吃人與禮教】,以吃人來形容禮教的罪惡,由上觀之,難道過分嗎?胡適等人發表【論貞操問題】、【論女子為強暴所污】、【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說孝】、【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我之節烈觀】等文,批判忠孝節義等儒家觀念,正是對症下藥。 換一個方面,辯證地看,打孔家店與其說是在破壞中國文化,不如說是刮骨療毒,舊邦新命,打造真國學。 新文化運動激烈批判儒學,抨擊禮教,但並不反對中國文化的真精神。我們可藉助錢玄同【孔家店裡的老夥計】一文予以分析。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健將之一,錢玄同於1924年發表的這篇文章值得重視。他把孔家店分為兩類,陳獨秀、易白沙、吳稚暉、魯迅、周作人等人打的是冒牌的孔家店,胡適、顧頡剛等打的是老牌的孔家店。 所謂冒牌的孔家店,就是說,陳獨秀等人所批判的並不是真孔學。陳獨秀在【孔教研究】等文中曾表示,他反對孔教,並不是反對孔子個人,也不是說他在古代社會無價值。李大釗也承認,孔子確有不可抹殺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他掊擊孔子,非掊擊孔子之本身,乃掊擊孔子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可見,新文化運動的主幟打孔家店,主要是打虛假的病態的孔學。 所謂老牌的孔家店,指的是歷史上的孔學,也可以說是真孔學。胡適等人發起整理國故運動,的確對儒家學說形成了強有力衝擊。但要看到,他們不是要徹底否定孔學。他們所打的主要是寶號中過時的貨物,用錢玄同的話說,是那些蛀蟲、鼠咬、發霉、脫簽了且不適用於現時代的部分。胡適晚年在其【口述自傳】中回顧說:在許多方面,我對那經過長期發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嚴厲的。但是就全體來說,我在我的一切著述上,對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當尊崇的。我對十二世紀新儒學的開山宗師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這可以理解為,他們批判儒學,不是打倒而是打掃孔家店。整理國故,再造文明,他們是力圖用科學的方法打造適於現時代的國學,實現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化。 用發展的眼光看,今人所云之國學,正是中國文化經新文化運動洗禮後的產物。中國傳統文化到五四前夜已是積重難返。如果沒有新文化運動的民主與科學、打孔家店、整理國故,中國文化就不可能得以洗鍊淘涮,刮垢磨光,在自我批判的苦痛中實現自我提升。 總之,國學的衰落,並不源於新文化運動。國學之復興,則可從新文化運動算起。當下復興國學,並不意味着可以否定新文化運動,否定打孔家店。【大學】說: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無論對於國學,對於新文化運動,我們都應秉持這樣的態度,方不致迷失前進的方向。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