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天下名瓷出醴陵:釉下五彩瓷何以成爲『紅色官窯』?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2-25 17:17| 發布者: 文強| 查看: 2064|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導言: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享有瓷城美譽,是舉世聞名的釉下五彩瓷原產地。醴陵陶瓷生產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自古就有天下名瓷出醴陵之稱,被稱爲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醴陵瓷瓷質細膩,圖案畫工精美 ...

導言: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享有瓷城美譽,是舉世聞名的釉下五彩瓷原產地。醴陵陶瓷生產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自古就有天下名瓷出醴陵之稱,被稱爲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醴陵瓷瓷質細膩,圖案畫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繽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紅官窯扁豆雙禽巴拿馬瓶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歷史發展】

早在東漢時期,醴陵就有較大規模的作坊,專門從事陶器製作。清雍正七年(1729年),開始生產釉下青花粗瓷。

清末民初:創造出醴陵釉下五彩瓷器

1904年,湖南鳳凰人熊希齡(辛亥革命後擔任北洋政府總理)與曾參與公車上書的醴陵舉人文俊鐸,本著實業救國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間,他們發現日本瓷業技術先進,產品精良。第二年回國後,熊希齡在文俊鐸陪同下,前往醴陵的主要粗瓷產地進行調查,找出了醴陵瓷業生產落後的主要原因,同時又看到了醴陵進一步發展瓷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消費市場廣闊,瓷土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隨即提出了立學堂、設公司等主張,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當年,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在醴陵正式開辦,次年,湖南瓷業製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齡任公司總經理,文俊鐸任學堂監督。公司聘請日本技師和景德鎮技術工人,引進了當時日本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開啟了醴陵由粗瓷生產到細瓷開發的新紀元。獨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製出來的。

此前,醴陵瓷器用單一的氧化鈷(俗稱土墨)作彩飾原料,手工描繪粗獷花草圖案後,施釉覆蓋,燒成釉下青花瓷。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業學堂研製出草青、海碧、艷黑、赭色和瑪瑙紅等多種釉下顏料。湖南瓷業製造公司的繪畫名師和瓷業學堂陶畫班的畢業生,經過反覆研製,採用自製釉下色料,運用國畫雙勾分水填色和三燒製法,生產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質細膩,畫工精美,清新雅麗,別具一格,釉層下五彩繽紛,呈現出栩栩如生的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它的問世,立即得到業內人士和國內外輿論的極大關注和好評。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別參展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和義大利都朗國際賽會,連續獲得金牌獎,醴陵瓷器開始名揚華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就是醴陵瓷在當時贏得的良好評價。

民國醴陵瓷孔雀圖花口花盆

發展中期:遠涉重洋走向世界

1909至1915年間,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相繼在武漢勸業會、南洋賽會、義大利都朗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一等金獎、一等奏獎、最優獎和優獎金牌。醴陵釉下五彩瓷開始名揚華夏,走向世界。

1915年,醴陵瓷器遠涉重洋,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參展的釉下五彩扁豆雙禽瓷瓶和貴州茅台酒同獲最高榮譽,爲中國贏回了兩枚金牌獎章。扁豆雙禽瓷瓶是1911年湖南瓷業公司的經典之作。瓶高46.8厘米,撇口直徑20厘米,瓶體潔白如玉,造型宛如鳳尾,線條流暢,其釉面晶瑩潤澤,色彩沉穩典雅,花色構圖生動自然,工藝之精湛,令人嘆爲觀止,被國外輿論譽爲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自此,醴陵瓷器舉世聞名,採購客商絡繹不絕,一批私營細瓷製造公司相繼興建,當時的盛況大有與景德鎮並駕齊驅之勢。

釉下五彩瓷在經歷了短短的一、二十年發展期後,二十年代末,受多次戰爭影響,生產開始下滑,醴陵百餘家瓷廠停產,最早生產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業製造公司也於1930年倒閉,釉下五彩瓷生產中斷。

民國醴陵瓷釉下彩魚藻紋印章

歷史性轉變:獲得國瓷美譽

1949年,醴陵和平解放,奄奄一息的醴陵瓷業有如枯木逢春,以後幾年中,醴陵瓷業迅速得到恢復並取得長足發展。1954年,爲恢復中斷20多年的釉下彩瓷生產,經過有關部門多次尋訪,找到了原湖南瓷業學堂陶畫班首屆畢業生、釉下彩藝人吳壽祺。此時吳壽祺已年近古稀,正在農村安享晚年。吳壽祺出山後,一面培養釉下彩繪人員,一面改革傳統工藝,將三燒制改爲兩次燒成,釉下五彩瓷生產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此後,湖南陶瓷研究所、醴陵瓷器公司藝術瓷廠(群力瓷廠)先後成立,成爲專門從事釉下彩裝飾研究和生產的單位。

1955年,在湖南瓷業公司和湖南瓷業學堂的基礎上,成立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1956年成立了湖南省醴陵瓷業總公司,將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歸入旗下。同年,陶瓷研究所聘請名師傳授技藝,使已停產25年的釉下五彩工藝重獲生機。

1959年國慶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被選爲首都十大建築中的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和工人體育館用瓷,勝利杯成爲人民大會堂主席台用瓷。1964年國慶十五周年,醴陵又成批精製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國宴餐具和國家禮品瓷。此後,毛主席專用餐具、天安門城樓用瓷、中南海和釣魚台國賓館用瓷都指定由醴陵生產。作爲國家用瓷和國家禮品瓷,醴陵釉下五彩瓷被人們譽爲紅色官窯。

解放初醴陵瓷山水紋筆筒

這一時期高檔產品以精選的高嶺土、石英、長石爲原料,胎質堅密潔白,釉面光潤,彩料艷麗,以最富盛名的毛瓷爲代表。據【醴陵文史】載,毛澤東晚年喜愛醴陵瓷,群力瓷廠曾多次接受爲毛澤東燒制瓷器的任務。1971年9月2日接受爲毛澤東試製釉下彩餐具和菸灰缸的任務,並按時完成送往北京中南海。1974年5月奉命燒制帶蓋魚盤,計42厘米,40厘米的各30件,15.5厘米淺型大碗80件。1974年11月承制內外飾釉下彩薄胎碗40件,茶盅40件,蓋杯40件。1974年,又研製內外雙面花、輕便耐用、保溫性好、無鉛毒、不含鎘、不褪色的釉下五彩餐具。瓷廠成立專門的研究小組採用在生坯上繪畫,碗內雙勾描線、釉下分水填彩的工藝,這在當時爲首創,設計出芙蓉、月季、菊花和梅花四季圖案。一共燒出成品逾兩萬件,從中精選出佳品40件。

改革開放的早期1979至1986年間,醴陵瓷業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醴陵瓷器產品共有45種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群力瓷廠釉下五彩餐茶具兩次獲得國家金質獎。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獨特的技藝和藝術效果,已成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醴陵釉下五彩瓷從生產工藝、製作規模、裝飾手法、色料品種及藝術水平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層出不窮,釉下五彩瓷重放異彩,以至獲得國瓷美譽。截至目前,醴陵瓷器產量占湖南省陶瓷總量的94.7%,占有全國14%,占世界日用瓷產量的9.6%。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作品:其樂融融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藝術特色】

器型特點:既有傳統古韻又有創新新風

清末民初,湖南瓷業公司創燒的釉下五彩瓷的造型有其自身的特點,既有傳統的古韻,又有創新的新風。如玉壺春瓶,在清代器型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增長頸部,增寬腹部,產生誇張的視覺效果,令人賞心悅目。又如鳳尾尊,是醴陵窯的獨特器型,它綜合了傳統的尊和觚的特點:喇叭狀口,頸部挺拔,腹部圓鼓,圈足外撇,底圈多爲二層台圈足,因瓶頸至瓶口外延似鳳尾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年前,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的代表作扁豆雙禽瓶,其器型就屬於鳳尾尊類。

據【醴陵縣誌】記載:醴陵細瓷產品的造型分圓器、琢器、三班器、模型器四大類。據統計,早在1946年,醴陵有細瓷產品500多種,其中圓器200多種、琢器160多種、三班器100多種。醴陵五彩瓷的器型講究造型輪廓線的韻律美和陰陽美,同時也講究器型的個性化和多樣性。

紋飾藝術:沒有生搬硬套中國繪畫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紋飾,雖然蘊含著中國繪畫的基因和特點,但始終沒有離開陶瓷裝飾藝術特有的本質特徵。五彩瓷的紋飾雖然追求中國繪畫的表現形式,但始終沒有生搬硬套地按中國繪畫的審美標準及創作原則進行創作。五彩瓷的紋飾設計,不僅要考慮裝飾的藝術性和趣味性,更要考慮紋飾在三維空間中,與胎質、造型、色彩、意境如何渾然一體、珠聯璧合。

題材範疇:廣泛豐富生動活潑

醴陵釉下五彩瓷裝飾題材有個發展過程,清末的五彩瓷題材多爲花鳥題材,反映南方農家庭院的蔬菜瓜果以及鄉間花卉、草蟲魚藻等題材十分普遍,從圖形結構上賞析,常將蔬果花草進行有機結合,並遵循主賓、疏密、爭讓等美學規則,體現了均衡、變化、對比、統一的藝術法則。隨著時間的推移,五彩瓷的題材廣泛豐富:它包括人物、動植物圖案、幾何紋樣、吉祥圖案和書法文字等。人物圖案有戲曲故事人物、神仙高士、吉祥寓意的財神等,其中有些素描形式的圖案具有時代性特徵。植物圖案比較常見的有牡丹、菊花、蓮花、牽牛花、石榴、靈芝、枇杷、松、竹、梅等。動物圖案既有神異的龍鳳,也有生動的孔雀、雲鶴、雁、鵝、貓、兔等。動、植物圖案往往結合在一起,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活潑。

清釉下五彩花卉葫蘆瓶高30cm 底款:大清宣統三年湖南瓷業公司

裝飾構圖:與中國繪畫同源同理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裝飾構圖,與中國畫的構圖同源同理。之字爲左推右讓、甲字爲上重下輕、由字爲上輕下重、則字爲左實右虛、須字爲左虛右實。醴陵釉下五彩瓷在傳承傳統的構圖章法中,有其鮮明的特點。其講究靈活變化的散點透視法。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醴陵瓷界大師鄧文科、陳揚龍、王堅義、宋定國爲世博會設計創製了釉下五彩【萬花賞瓶】,將參加世博會的100多個國家的國花組合在一個畫面上,喻示了百國同賀中華盛世,共享美好生活繁榮的主題,這種大膽構圖突破了國界、花種等時空局限,千百年來,百國的國花首次與醴陵釉下五彩親密融合,產生驚艷的審美效果。另外,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裝飾構圖還強調構圖疏密有致、密而不繁,疏而不空,主次分明,虛實相生。

裝飾形式:與中國繪畫不謀而合

千百年來,中國陶瓷裝飾與中國繪畫有著歷史的淵源關係,在中國傳統陶瓷裝飾藝術中,繪畫性裝飾是其重要特徵之一,而釉下五彩瓷藝術則在繼承唐代長沙窯的基礎上,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將這一繪畫性的特徵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釉下五彩瓷裝飾藝術借鑑中國繪畫的表現形式,在器物上反映中國繪畫的特點,並使這種藝術風格成爲裝飾的主流形式。尤其是在初創時期,匠師們將中國畫的藝術形式移植或借鑑到陶瓷裝飾中,裝飾題材和對題材的處理都與中國繪畫不謀而合。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裝飾的表現形式,可分爲中國畫形式、西洋畫形式、圖案畫形式。中國畫形式又分工筆畫形式、寫意畫形式、工筆畫與寫意畫相結合形式;西洋畫形式又可分爲素描畫形式、水彩畫形式;圖案畫形式又可分爲具象圖案畫形式、抽象圖案畫形式。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