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古人尊稱對方『足下』 或源於重耳的木屐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2-25 18:41| 發布者: 無端| 查看: 2148|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六朝博物館展出的分體木屐。李婧 攝在【南京顏料坊出土東晉、南朝木屐考】一文中,王志高教授指出木屐已經有數千年歷史,但無法精準確定,宋代人郭若虛也只能模糊地說,夏、商、周三代前人們光腳,三代後開始穿木屐 ...

六朝博物館展出的分體木屐。李婧 攝

在【南京顏料坊出土東晉、南朝木屐考】一文中,王志高教授指出木屐已經有數千年歷史,但無法精準確定,宋代人郭若虛也只能模糊地說,夏、商、周三代前人們光腳,三代後開始穿木屐。而文獻中關於木屐的記載則是從東周出現的。

與木屐有關的名人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晉文公重耳。南朝宋的劉敬叔在他的志怪小說【異苑】中寫到一個故事:重耳結束流亡歸國即位後,忘了封賞當年跟隨他逃亡並割肉讓他食用的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願接受封賞,帶老母隱居山中。重耳用燒山的辦法想迫使他出山,介子推寧死不下山,最後在一株大樹下,抱著母親被燒死。悲痛懊悔的重耳令人砍下這棵大樹做成木屐,穿在腳下。重耳每次看到木屐的時候都會說:悲乎,足下!

足下一詞由此而來,最終足下一詞逐漸演變成表示對他人的敬稱。

謝安磕斷的那隻木屐就可能長這樣

與木屐有關知名度最高的故事,則當屬謝安在東山宅院中收到淝水之戰捷報後,繼續不動聲色與賓客下棋,但出門時腳下木屐底部的屐齒卻磕在門檻上,啪的一聲折斷了。賓客瞅見謝安失態的一面,看出他內心的狂喜。

王志高教授對顏料坊出土的12件木屐進行細分,首先是有無屐齒之分,在對有屐齒的,根據屐齒高低、厚薄的特點,分爲3類。而從木屐頭部的形狀又可以看出男方女圓的特點。在有屐齒的木屐中,有的是在一整塊的木頭上雕刻,所以屐齒又厚又短,還有一種設計精巧屐齒與屐板之間以古建築的榫卯結構相互連接,因此屐齒又薄又高。王志高教授稱之爲分體木屐。他認爲謝安當天很可能穿的是這種分體木屐。

謝靈運改良木屐,做成最早的登山鞋

到了謝安重孫子那一輩,謝氏家族出了一個大文豪謝靈運,他還利用上述的分體木屐,發明了最早的登山鞋。官修史書【宋書謝靈運列傳】說他每次登山都穿上木鞋,上山時便去掉前面的鞋齒,下山時則去掉後面的鞋齒。

我們知道,分體木屐底部前後兩個屐齒都是可以組裝拆卸的。而謝靈運正是利用這個特點,對木屐改造利用,無論上山下山,都如履平地。後來,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寫到的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說的就是謝靈運的發明。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出土木屐的顏料坊地塊。它位於中山東路西側、內秦淮東側、新橋以北、上浮橋以南。王志高教授在文章中披露,當時考古,發掘面積有近3000平方米,各類遺蹟、遺物豐富,但唯獨木屐最爲珍貴。因爲木質易腐,很少能有較完整的古代木屐出土,而顏料坊緊鄰秦淮河,土層中含水量很高,淤泥包裹著木屐形成真空環境,阻止了氧化腐爛,它們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

今天,這批珍貴的六朝木屐,已經在南京六朝博物館展出。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