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三主三輔:王夫之的道德教育原則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2-25 15:35|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2408|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王夫之編者按:王夫之不是一個教育工作者,自然不可能像教書先生那樣教書育人,然而,後世受船山思想影響並因而仰慕其學問、爲人且頗有成就的的人卻很多。這與王夫之的修身之道有很大關係。資料圖正志爲本,志向專一 ...

王夫之

編者按:王夫之不是一個教育工作者,自然不可能像教書先生那樣教書育人,然而,後世受船山思想影響並因而仰慕其學問、爲人且頗有成就的的人卻很多。這與王夫之的修身之道有很大關係。

資料圖

正志爲本,志向專一

王船山十分重視志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把志作爲入德之方。他認爲,道德教育的方法必須從立志、正志、志的專一這三個方面來把握。首先是立志。王船山把立志看成是人與禽獸的一個重大區別,人不立志就如同禽獸。他甚至認爲,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境界取決於立志是否遠大堅定。聖人和普通人的一個不同之處,就在於聖人有遠大而堅定的志向。那麼,立志如何提升人的道德呢?他說:志立則學思從之,故才日益而聰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篤,則氣從其志,以不倦而日新。即是在立志的條件下,持之以恆地進行學習與思考,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其次是正志。因爲在立志實施時會出現兩種不好的情況:一種是尚志高而忽治心之學,即立志高傲,難以腳踏實地去做,對一些細枝末節的小錯誤也不願去改,長此以往必鑄成大錯。另一種是志氣靡而不振,即志向萎靡則會缺乏動力和激情。上述兩者情況都不利於道德上的進步,要克服就必須正其志。他說:正其志於道,則事理皆得,故教者尤以正志爲本。意即在道德教育過程中要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志向,不志高也不志靡。再次是志的專一。他說:志於彼又志於此,則不可名爲志,而直謂之無志。意思是,朝三暮四、變化不居等於沒有立志,專一的志向才能夠激勵人們勇敢地實現道德追求。志的專一包含著意志教育的含義,道德教育要通過受教育者內在知、情、意、信、行的矛盾轉化才能發生作用。而志的專一,能夠幫助受教育者產生內在認同感,激發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從而排除障礙和困擾,堅定道德追求,並最終達到教必著行,產生道德行爲的效果。不難看出,王船山關於志的教育方法,與人的品德發展規律相吻合。

資料圖

因材而授,各如其量

王船山對思想道德教育的對象進行考察,總結出了一套因材施教的德育方法。他說:民不一,而或可以教,或不可以教,初無一定之制,使之各正其習。教育對象千差萬別,這種不一主要表現在個體的欲望、個性、志向、遺傳因素、知識基礎等內在心理的差異和外在環境的差異。教育對象的這些差異,決定了不存在適合任何人的有效的德育模式和方法,客觀上增加了德育的困難。要解決這些困難,他說:師必因材而授,即因材施教。之後,他對因材施教的德育方法進一步分析,提出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當堅持的原則和方法。王船山認爲,教育者的因材施教有四個原則:一是深入了解的原則。在施教之前,教育者既要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所要傳授的知識,又要了解和分析教育對象自身的特點。正如他所說的於道知其序,於人知其候,立教者之所以貴於先覺也。在施教之前了解這兩方面的情況,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二是必因其材的原則。了解了教育對象的不同情況,就要根據他們固有的材質之差,採取相應的方法。否則,深入了解的功夫就會白費,還將造成邋等之弊,不能達到德育的預期效果。三是因機設教的原則。包含時與序兩方面:既要把握教育時機,又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既包括教學安排的先後順序,又包括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順序。王船山尤重後者,他說:始教之以粗小之事,繼教之以精大之事,繼教以精大之理,乃使具知粗小之理,而終以大小精粗理之合一,此立教之序亦有五焉,而學者因之以上達矣。四是教無棄人的原則。他說: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德育的對象雖有材質之差,但不能因其材質不好而棄之不顧,而要像孔子那樣有教無類,都應該接受教育。只要採取符合其自身特點的合適的徳育方法,任何人都能成才。在因材施教的具體方法上,王船山提出了以下三種:其一,順其性之所近以深造之。人的個性是存在差異的,教育就應該順應他們的個性,使每個人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在受教育者眾多品性中,教育者要善於發揚其中有利的部分,培養他們積極的個性品質。還要預防與克服其中不利的成分,消除其影響和避免因任其發展而形成不良品性。這樣教育者才能做到:知其德性之長而利導之,知其人氣質之偏而變化之。其二,因人而進之。由於受教育存在個體差別,善於施教的人是不會以一概之的,而應因人而異。其三,因材啟發。道德品質是內在的,它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在於教育對象的主動探索與領會。王船山主張對教育對象進行啟發教育,使其在自我探索中產生親身體驗。他說:當告則告,不可告則不告,即要引導、啟發教育對象去領悟推理,從而獲取道德品質。而不能凌節而施教,也不能和盤以托出。

資料圖

自悟與自得,動靜結合

德育與一般的教育一樣,應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王船山認爲教育對象的學可以理解爲覺,並由教育者的教到自我知覺認同,通過知識遷移產生悟。必須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能動性,使其產生內在的認同感,德育的內容才能真正地內化爲人的道德品質。因此,他十分重視自悟與自得的德育方法。德育要達到目的,更需要受教育者自身能動性的發揮。他說:教在我,而自得在彼。道德教育不應該只是外在的道德知識的灌輸和外在社會的強制,而應是一種自悟的道德要求,一種內在的自我要求,使其產生自得的內在發現,去求覺求效,最終成就德才兼備之人。基於此,他提出了三主三輔的道德教育原則。三主原則即:正面教育爲主、塑造性的壅培爲主、自覺教育爲主。三輔原則即:輔之以砥礪懲罰、輔之以改造性的斤削、輔之以強制規約。懲罰斤削、強制都是外因,不起決定性作用,是輔助性的。受教育者的主動自覺性才是內因,起決定作用。因此,正面教育、壅培、自覺教育是主要原則。施教者所採取的一切措施,都要以圍繞著使教育對象主動自覺的掌握爲核心而展開。主動自覺地接受才是長久的,經得起檢驗的,德育效果也會增強。在這日生日成的人性形成過程中,正是由於人的主觀能動性對外在因素的反映不同,才使人性向著不同方向發展。王船山反對宋明理學家的道德修養方法,認爲只講靜,是一種被動的接受,易使人安守現有的道德水平。他不排斥靜,倡導主動與主靜相結合的道德修養。他此時對虛靜做出了自己的解釋,是一種不抱成見,心境安定的意識狀況。而且提出了虛中受外,以中裁外的觀點,中即主觀意識,外即客觀事物。以中裁外的意思就是要有正確的主觀意識和能動性,防止被外部現象所迷惑。虛中受外就是對外界事物要虛懷若谷,排除成見,正確認識事物,在日積月累中不斷地養成良好的品性。可見,王船山所指的靜,是在能動性的基礎上的靜,是動靜的結合,究其實質,是一種主動的教育。

資料圖

身之親行,躬行實踐

王船山的知行觀是知行相統一的,既強調行在認識過程中的首要作用,又肯定知對行具有指導作用。反映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就是把行作爲認知的途徑,重視道德實踐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他說:立教有本,躬行爲起化之原;謹教有術,正道而漸摩之益。道德教育的行對教育者來說,應做到以身作則,躬行實踐,並積極引導行爲自覺,潛移默化,收漸摩之功。教育者身教示範,踐履道德,才能培養出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質。他認爲,道德認知只是一種心之所喻,它不必然成爲人們內在的道德品質,只有身之親行,在道德實踐中表現出來,才能算作自身真正的道德品質。無論是教育者還是教育對象,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都要以踐履爲主,而不能只談論探究,停留在意識層面。如他所言:聞見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親行焉。王船山根據知行辯證關係,還相應地對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關係進行了論述。他把道德行爲放在首要地位,如在學、問、思、辯、行中,認爲第一不容緩則莫如行。過去佛(教)老(子,即道教)、陸(九淵)王(陽明)空談性理,坐而論道,脫離現實,不重力行實踐。王船山則倡導力行而後知之真,強調道德行爲的首要地位。他說:君子之道,行一尺方有一尺,行一丈方有一丈。還說:何以謂之德?行焉而得之謂也。何以謂之善?處焉而宜之謂也。在道德教育中,行比知更重要,道德實踐最爲根本,才能證明是否把握了道德知識,才能把道德知識內化爲道德本質。王船山認爲,行包含知。道德實踐本身就是行爲主體做出的自覺選擇,在這種選擇之前必定具有一定的道德知識基礎;在道德實踐中,又會產生新的道德認知及對原有道德認知進行取捨與鞏固。他還認爲,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是互相爲成、並進而功的關係。雖然行先知後,但行卻不是盲目的,而是在知的指導下具有知所得、爲何行的自覺性。一個人只有對一定的社會道德理想或道德觀念進行認識和理性審查,才能付諸相應的道德實踐。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在德育過程中有著各自的特點、功效,知之愈多,行之愈篤;行之愈力,知之愈深,它們是一個並進的統一體。

作者簡介曾長秋(1950),發文時爲中南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羅序明(1988),發文時爲江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師。

*本文選自【船山學刊】2015年第6期(微信公眾號:CHUANSHANXUEKAN)。【船山學刊】(原名【船山學報】)是我國現存刊出歷史最久的一家思想文化學術期刊。1915年8月,由改革志士譚嗣同的老師、著名學者劉人熙先生組織湘籍學者創辦,至今已有100年歷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