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讀書管見:【西遊記】之西遊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2-26 08:26| 發布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616|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讀書管見:【西遊記】之西遊在2015年駕鶴西去的眾多西方文化名人中,不能不提到以英譯【西遊記】蜚聲國際的余國藩先生。他用10餘年翻譯出版的四巨冊【西遊記】是西方世界首部完整的英譯本,1983年面世後被奉爲經典。 ...

讀書管見:【西遊記】之西遊

在2015年駕鶴西去的眾多西方文化名人中,不能不提到以英譯【西遊記】蜚聲國際的余國藩先生。他用10餘年翻譯出版的四巨冊【西遊記】是西方世界首部完整的英譯本,1983年面世後被奉爲經典。

作爲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18世紀便引起了英語世界的關注。然而,讓『西遊記』這個故事廣爲流傳,還要歸功於亞瑟·韋利的英譯本【Monkey】。該譯本1942年在紐約出版,書前還譯有胡適關於【西遊記】的考證。在序言中,韋利以西方人的視角解讀了這個『中國寓言』,指出唐三藏代表『普通人』,孫悟空代表『天才』,豬八戒代表『肉體的欲望』,沙僧則代表『誠』——這些論述至今在西方還頗有影響。

不過他的版本對原著進行了大量的刪節和改寫,凡是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段落,比如五行、煉丹等幾乎都遭到刪節。最令人惋惜的是,儘管作者本人是卓有成就的詩歌翻譯家,也曾翻譯過大量的中國古詩詞,但卻對原著中數百首詩詞視而不見。當然【西遊記】中有100多個章節,其中不乏散文和詩歌,複雜的宗教和文學典故,無疑給翻譯家全面翻譯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也是爲什麼上世紀80年代余國藩的全譯本面世後佳評如潮的原因。

余國藩從小使用中、英兩種語言,並隨祖父習中國傳統詩詞,童年便熟讀【西遊記】。18歲赴美留學,獲芝加哥大學宗教與文學雙博士,這讓他遊刃有餘地從宗教角度看文學、以文學思維研究宗教。或者只有他能懂得【西遊記】中每句詩詞背後的含義,也能爲其中複雜的宗教段落進行注釋。【紐約時報】當時的評論說,他的翻譯確實完全兼顧了原著的冒險、抒情和插科打諢,充分體現了文本的精神內涵。

余國藩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西方譯介並不只有【西遊記】,他的另一代表作【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慾與虛構】亦傳播甚廣。2005年自芝加哥大學退休後,余國藩致力於【西遊記】譯註本的修訂,經過七個寒暑,於2013年終得出版,『這一生總算有了交代』。

【西遊記】在東方的傳播過程中,唐僧曾經是當仁不讓的主角;而在西方視野中,孫悟空則一直是絕對的『男一號』。比如在法國讀者眼裡,孫悟空比龍鳳、麒麟、神龜和仙鶴顯得更生機勃勃,被視爲一個樂觀、勇敢而又神通廣大的叛逆者,深得信奉『既不要上帝,也不要主子』的法國人之心。法國作家還以孫悟空爲原型,將之『西化』,創作了小說【齊天大聖】,塑造出一個有『中國靈魂』的『浮士德』。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智勇雙全的猴子,在西方很容易得到『個人主義』或『英雄主義』的讀解。畢竟像【西遊記】這麼精彩、這麼豐盛的文化文本,完全可以經得住多維度、多視角的重讀與再編,而作爲中國所擁有的一個真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符號,『西遊記』還將游得更遠。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