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隴上文脈如何延續——記【隴上學人文存】的編輯出版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1 09:00| 發佈者: 休竹客| 查看: 2000|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隴上文脈如何延續——記【隴上學人文存】的編輯出版【隴上學人文存】部分書卷。資料圖片記者日前了解到,甘肅省2009年推出的大型學術文獻叢書【隴上學人文存】,在2009年到2019年十年內將出版10輯,達100卷規模。『 ...

隴上文脈如何延續——記【隴上學人文存】的編輯出版

20160229_015

【隴上學人文存】部分書卷。資料圖片

20160229_016

記者日前了解到,甘肅省2009年推出的大型學術文獻叢書【隴上學人文存】,在2009年到2019年十年內將出版10輯,達100卷規模。『若百卷能完整問世,那麼從1949年到2009年的六十年間,隴上學人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獻身學術、追求真理的軌跡和脈絡就大體清晰了。』【隴上學人文存】(以下簡稱【文存】)總主編、甘肅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范鵬說。

人文學脈源遠流長

甘肅自古文化醇厚。而近代以來,相對開放的東南沿海而言,甘肅成為偏遠之地,少受戰亂影響,學術得以繼續繁榮。抗日戰爭期間接納了不少內地著名學者,使隴上學術空前活躍。

『新中國成立之後,隴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全力投入祖國新的學術事業之中,在歷史、文獻、文學、民族、考古、美學、宗教等領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影響深遠。』范鵬說。

范鵬認為,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幾次重要爭鳴,都有甘肅學者的聲音,而且在美學、史學等領域,隴上學人成為十分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人物。『當代7位美學家,甘肅有洪毅然和高爾泰兩位先生,而史學「五朵金花」甘肅則佔3朵。』范鵬說。

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逵夫是【文存】第一卷撰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前人的成果需要發揚繼承,學風更要繼承,那是一種踏踏實實做學問的精神。』趙逵夫說,甘肅位置特殊,具有源遠流長的學術根源,周圍幾省文化融合的精華就在這些專家學者的學術思想中。

傳先賢學術命脈

【文存】精選新中國成立以來,甘肅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成就卓著的專家學者的代表性著作。

范鵬認為,納入編著的學人都是全國一流學者專家,足以代表甘肅,『我們在選擇入編對象時,注重兩個代表性:一是代表性的學者,二是代表性的成果。想構成一部個案式的甘肅當代學術史,以此傳「先賢學術命脈」,為後人立「治學標杆」』。

如今,【文存】前四輯已經完成,首批10卷分別是:【馬通卷】【支克堅卷】【王沂暖卷】【劉文英卷】【吳文翰卷】【段文杰卷】【趙儷生卷】【趙逵夫卷】【洪毅然卷】【顏廷亮卷】。首批10卷中尚在世的是馬通先生、顏廷亮先生和趙逵夫先生,都是古稀之年的老人。

【文存】副總主編、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馬廷旭說,【文存】不只是甘肅省現代學術成果的簡單匯集,它是一部個案式的隴上現代學術思想史,從整體上體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隴上學術的筋骨脈絡,彰顯着隴原文化的精氣神。

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韓高年在第一輯中編撰了【趙逵夫卷】,第三輯中編撰了【彭鐸卷】。『以編選論文集的方式對先輩的學術歷程進行一次系統的回顧,從中提煉總結治學的方法和理念,對後來學者是一種激勵與引導。』韓高年說。

引領當代 垂範後世

『【文存】反映了甘肅當代人文社科領域的生態格局,反映了各領域的學科薄弱環節,為當代有志於人文社科領域的新學人提供了研究方向。』在范鵬看來,【文存】可以使逐漸淡下去的學科擴大影響力,引起人們的關注,從而讓這些學科再一次發揮作用。

韓高年認為,書中首列前言,對入選學者的主要成果條分縷析,總結了治學經驗,揭示了治學方法,正文編選代表性論文,方便讀者了解和學習。『本套書全面梳理隴上學脈,這本身對有志於此的年輕人就是一種激勵,它對年輕學者具有引領和垂範作用。』韓高年說。

在范鵬看來,後輩重新研究梳理老一輩學者的寶貴思想與學術精華,重讀歷史,可以激活他們的學術思想,提升編者的學術水平,這在某種程度上培養着年輕學者。『它的出版意義重大,不僅可以總結前人成果,為以後甘肅人文社會科學發展提供經驗指導,更可以以此激勵後來學者努力作出比前人更好的研究成果。』

【文存】有一個統一的徽標,主體是由一對反對稱形飛天環抱着一隻蛙紋彩陶組成的眼睛形狀。『眼睛形狀預示着它是以學術文化發展歷史的眼光和視野檢視隴上學術的偉大成就,同時也預示着它必將經過學術文化歷史發展的滌盪而成為隴上學術積累中的精品。』馬廷旭說。

『從現實意義上講,建設文化大省需要與之相稱的文化成果支撐,而學術文化應該是文化建設的核心,沒有學術筋骨支撐的文化建設會是一盤散沙。』馬廷旭認為,【文存】已經成為甘肅哲學社會科學界投入『一帶一路』建設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文化品牌,成為隴上學術不斷創新發展的原動力。

(記者 宋喜群 通訊員 張博)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