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敦煌,聆聽藝術的古今對話 唐-官吏 於 凡 伎樂飛天 史葦湘臨 鹿王 之一 鄔建安 龜茲舞 段文杰臨 芙蓉白鷺 彭 薇 燦爛的敦煌藝術遺產,代表着古代絲綢之路文明的輝煌成就。清光緒年間,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驚艷了世人。此後,敦煌也吸引着一代代藝術家前往朝聖,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的源頭活水。 日前,由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市總工會、敦煌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文明的迴響(第一部):穿越敦煌』大型藝術展覽,在北京紫禁城太廟藝術館舉行。300餘件不同媒材、不同形式的水墨、雕塑、裝置、影像、服裝設計作品交匯並置,貫穿在『鑿空』『飛天』『司樂』『供養』4個篇章中,串聯起魏晉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敦煌藝術作品以及現當代的名家名作,呈現出一場圍繞敦煌藝術展開的跨越時空的對話。 ■鑿空 展覽第一章為『鑿空』,意為『開通道路』。在這個部分中,敦煌研究院提供的古代壁畫臨本和董希文、葉淺予、詹建俊、吳作人等現代藝術大師的意臨和寫生作品,真實再現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經貿與文化的交流場景與佛教藝術的精深。另一方面,從徐龍森、丁方、金日龍等藝術家對洪荒開闢和山形地貌的『再造』,謝振甌、邱志傑、於凡等對敦煌和絲綢之路歷史與當代圖像的描繪,到武藝、鄔建安、向京等對佛本生故事等佛教題材的演繹,當代藝術家們對敦煌與絲綢之路的自然與歷史景觀進行了詮釋。 ■飛天 『飛天』無疑是敦煌文明最經典的藝術形象。在這一章中,飛天壁畫、藻井臨本展現了飛天形象傳入中國後的融通與演變。戴澤、陸鴻年、鄧白等老一輩藝術家的臨摹重現了敦煌飛天圖式。徐冰、喻紅、陳鴻志等當代藝術家以當代視角,對飛天的藝術元素進行借鑑,實現了自己的藝術創造;江大海、胡明哲、李天元、王光樂等藝術家則用作品表達出對宇宙的認知。 ■司樂 眾所周知,莫高窟壁畫中有大量的樂舞伎的形象,堪稱古代樂器、舞蹈史的『博物館』。『司樂』一章再現了大量以音樂、舞蹈為題材的古今創作。劉凌滄、常沙娜、蕭淑芳等現代大家的巨製作品重新詮釋了傳統的司樂題材;史金淞、王雷、王冬齡、李洪波等當代藝術家以視覺藝術手段呈現了對樂舞的節奏、場景、氣氛的抽取與演化,譚盾的作品則是以音樂裝置回應了這一篇章的主題。 ■供養 展覽的最後一章『供養』,是指壁畫供養人,就是出資建石窟的佛教信徒,有帝王將相、僧官寺主,也有黎民大眾。以供養人為主題的壁畫中描繪了生動的信眾群像。孫宗慰、吳為、孫景波等藝術大家以精湛的技藝展現從天人到凡人的形象;呂越、楚艷、彭薇、張凡等當代藝術家用服裝設計、首飾設計等多樣的語言,表達了從敦煌藝術中汲取的靈感;陳志光、李一、艾敬等以材料裝置的方式表現出對時光、生命的感懷。(於檬)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