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故宮一天:上班帶夠一天的水 凌晨四點送走最後一個觀眾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3 17:07|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1849|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耿寶昌今年94歲,是故宮博物院內定的四大永不退休專家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單士元、徐邦達、馮先銘,都已作古。 故宮博物院安保部門是最早就位的,過了七點,博物院館員陸續進宮上班。所有人上班第一件事是打夠這一 ...

耿寶昌今年94歲,是故宮博物院內定的四大永不退休專家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單士元、徐邦達、馮先銘,都已作古。 

故宮博物院安保部門是最早就位的,過了七點,博物院館員陸續進宮上班。所有人上班第一件事是打夠這一天要喝的開水。在這座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防火是第一要務,故宮內的古建築里禁止使用大功率電器,比如電熱水壺。院內設有三處開水房,有的辦公室要騎車一里路才能打上開水。飲水機使用加熱功能時,功率也不小,因此也在禁用電器之列。

故宮展廳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黑乎乎的,就是因為不敢使用照明擔心着火,直到有了冷光源技術,黑暗的展廳這才得以在光亮中示人。

都說自己在冷宮

故宮西北角樓下邊,過去是紫禁城中的城隍廟。故宮研究院古文獻研究所所長王素在院裡的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古文獻研究所研究的,可能是最冷門的故宮館藏。比如甲骨,故宮收藏甲骨22463片,數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之後,排世界第三。館藏青銅器銘文、石刻碑帖、明清尺牘、古籍圖書和敦煌吐魯番文獻等等,也在古文獻所研究的範圍內。

甲骨學現在處於比較衰落的地位。王素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甲骨學近年研究熱度下降,因為缺乏新材料全世界的甲骨據統計是15萬片。但這15萬片甲骨並沒有全部公布,沒有公布的大頭就在故宮,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它整理公布,給學術界用。

22463片,這個數字來自已故著名甲骨學家胡厚宣。為編【甲骨文合集】,胡厚宣在1965年到1974年兩次到故宮拓印甲骨,1974年那次,他在故宮庫房清點出這個數字,1984年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公布。當時甲骨學界非常振奮,都想來看,一到故宮來,故宮說我們這個賬上只有4740片。王素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故宮藏甲骨是1949年以後國家文物局撥交的。主要是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的收藏近兩萬片,以及故宮博物院第二任院長馬衡的捐贈。於是業內一時風傳,這批甲骨讓故宮弄丟了。其實是絕大部分沒有編目,查的時候甲骨都在。但你得把它整理出來,大家才能相信它在。王素說。

所有故宮藏甲骨的編目、攝影、拓片、模文,全在一間文物庫房裡完成。資訊信息部的攝影師每天下庫半天,拍攝40片甲骨,一張片子可能就是80兆。王素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甲骨易碎,這個工作很有難度,做拓片請的都是國內的頂尖高手。

故宮研究院成立了兩年,是構建學術故宮體系的起步,目前下設一個故宮博物院研究室、14個研究所、一個30人的博士工作站。研究院院長是前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

圖書館的人在壽安宮辦公。朱賽虹1977年進故宮,從善本修復、書版和善本除塵清點、整理編目等,到後來的數字化、特藏文獻開發、舉辦展覽等,做過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她半開玩笑地說,故宮人都知道西部宮殿包括壽安宮是冷宮,圖書館工作也是坐冷板凳的工作。我是隨侍在古籍身邊,古籍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紫禁城內廷西側的壽安宮,是皇太后的寢宮之一,明朝時候住過任聖皇太后、天啟皇帝的乳母客氏,清朝乾隆皇帝的母親也曾在此居住。所以這個地方是金磚地面。故宮圖書館副館長向斯坐在辦公桌前,指着腳下烏亮的磚面。自1925年成立故宮博物院,這裡就被闢為圖書館,直到今天。

圖書館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古籍善本和編目,做成書目索引,為故宮內外的研究者服務。前任館長朱賽虹介紹:基礎編目包括著錄古籍書名、卷數、責任者、版本,詳細編目則有幾十項甚至上百項描述,像有沒有題跋、行款如何、鈐了什麼印章等等。故宮圖書館藏有古籍35萬餘冊,其中屬於善本特藏的近20萬冊;另有武英殿修書處等處的雕版24萬餘塊。對這60萬件文物進行除塵、整理、登記、著錄、鑑定,再按文物等級定級等等,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

向斯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故宮,三十多年沒挪地方,一直做這項工作。估計我這一輩子也做不完,幾代人都做不完。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從文保科技部木器組組長屈峰的辦公室窗戶,可以望見慈寧宮大佛堂的歇山頂和描金彩繪。文保科技部的人也說自己這兒是冷宮。

辦公室在西三所,是慈寧宮西北的一組院落,過去,上了年紀的妃子就是住在皇太后寢宮背後的這些院子裡。

我們開玩笑說皇太后看着她們,所以把這個地方叫冷宮。實際上宮廷里是沒有專門的冷宮的,過去說打入冷宮,那都是瞎說。屈峰說。

文保科技部以前和故宮的學術部門一樣不大為人所知,最近因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大受歡迎,知道他們的人立馬多了。

1948年12月,著名攝影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受【生活】雜誌所邀,赴北平拍攝,照片是布列松拍攝的清晨薄霧裡的故宮,之後不久解放軍進入北平。 (東方IC/圖)

心裡不爽就停工別碰文物

屈峰,西安人,2006年從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畢業,希望留京。從同學那得知故宮文保科技部招人,就來報考。考外語,測試動手能力,然後是面試。十幾個人報考,最後留下三個。文保科技部是專門負責修復故宮內文物的部門。

進木器組,屈峰拜了組裡年紀最大的郭師傅。全組同事在場,屈峰給師傅倒一杯茶,雙手奉上,師傅點頭。

郭師傅是1974年轉業的空軍陸戰兵,分配到故宮。當兵時他特別愛軍艦,沒事就用木頭做軍艦,動手能力強,就被分到了木器組。他拜了一位白師傅。民國時期,北京前門大街南曉市開着很多古典家具鋪子,白師傅就在那兒的鋪子裡干。1925年成立故宮博物院時,有些匠人從南曉市進了故宮。白師傅則是新中國成立後進來的。

雖然在美院學的也是木雕,但木器修復是另一回事,手推的木刨、手工曲線鋸,屈峰過去沒摸過,都得學。師傅給一大塊木頭,給一個樣式,自己把東西做出來,磨功夫也是磨性子。屈峰真正上手修文物是一年半之後了。一尊金絲楠木的八層佛塔,每層塔檐挑出八個小龍頭,龍嘴鏤空,掛鈴鐺用。兩三公分長的小龍頭,缺了24個,先做兩個,師傅看了覺得還成,就把剩下的都交給他做。

每天早上七點半,屈峰進故宮,在食堂吃過早飯,打完開水,就在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他的工作檯上躺着一隻紫檀包鑲的矮立櫃,右前腿側面的紫檀木片脫落了,露出裡邊雜木的主體。柜子里的兩個抽屜取出來擱在一旁,一個抽屜里扔着個不透明的塑料馬夾袋,袋裡是一些紫檀木片。就是從這個柜子上掉的。有時候修完了發現有不是這上頭的,就送回庫房讓他們找是哪兒掉的。屈峰說。

修文物有個原則:一件東西如果找不到相同樣式的另一件作參考,就不能動。必須有原樣,而且要嚴格按照原樣來修。有時候我們修文物,也在開玩笑:這件東西做得真醜。但是丑也得按照丑的來。

粘木頭用的膠也是古法手制:買黃花魚的乾魚肚,泡發、加熱,然後放到鐵鍋里捶打,直到打成糊狀。砸完後剪成小條晾乾,用時加水熬成膠。砸膠是非常費力的,有老話叫好漢砸不了二兩鰾。但這種膠的好處是可逆:用它修好一件東西,要是發現有誤,用水一泡就開了。樹脂膠想拆是拆不下來的,所以絕不允許使用。

除了文物庫房之外,故宮內文保科技部是惟一安裝雙向電子門禁的辦公場所,進出都得刷卡。因為在這兒,文物就擱在桌面上修復人員要在這兒修復。文物交接手續嚴謹而繁瑣。從庫房調出文物要層層簽字直至院長,文物到辦公室時,庫管、修復、行政三方人員都得在場,初步檢查傷況,在結果上簽字。修復人員先清理器物上的塵土,如果發現新的傷況,要把庫房的人叫來,補充傷況,再簽字

屈峰也時常要到故宮開放區域的展線上去修文物。一是展廳里原狀陳列的文物確有修復需求,二是能省去搬動文物的手續麻煩。

干修文物的活,心態非常重要。有時候覺得心裡不爽,就停下,不要再碰了,出去轉兩圈,文物安全是第一的。故宮裡邊屈峰特別喜歡的一個地方是武英殿東牆外,斷虹橋北邊的十八棵槐,目前還是非開放區域。有時候我煩了,就在那兒清靜清靜。

故宮從來不是冷宮,2015年更是成為爆棚的熱宮。這個古老的建築里的攝像頭全時空覆蓋,無論是裸照事件還是在文物上刻字,都被記錄得一清二楚。所有庫房、展廳全由互聯網控制,盜賊無處藏身。 (CFP/圖)

高仿複製品成了國禮

上午8:30,故宮午門入口開放,遊客可以驗票入院。端門北廣場的30個售票窗口也售票。排隊的人不算多,觀眾已經熟悉了網絡預約購票。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為2015年故宮最值得得意的是實現觀眾分流,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事關文化遺產安全,事關觀眾的感受,是很難辦的事,我們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2012年10月2日,故宮創下單日遊客接待量的歷史紀錄,18.2萬人湧入故宮,其中17.5萬在端門廣場西朝房的34個售票處購票,約6000人使用網上預約。那一年故宮全年觀眾超過1500萬,成為世界唯一每年接待1000萬以上觀眾的博物館。

上海在2014跨年夜的踩踏事故,讓博物院對過去的幾個黃金周感到後怕。我們90年沒有發生過踩踏,絕對是奇蹟了。單霽翔說。經過一些漸進式的觀眾限流的嘗試,2015年6月13日,故宮博物院正式執行每日8萬人的入宮上限。

用不了一個小時,速度最快的遊客已經從午門走到了神武門。神武門東側的一排長房,掛着故宮文創館的布簾,文創館2015年9月28日正式開業,號稱故宮最後一間展廳。

故宮文創產品在2013年形成量的飛躍,2014年已有六千多個品種,到2015年11月則有8636種。故宮內42處文創產品經營網點裡,更多是色彩艷麗、風格卡通的產品,故宮文創館裡的相對典雅。定價530元的御筆寫經抄經套裝在文創館和微故宮的微店都有出售,每年售出上萬套。木器館裡的檀木手串百餘元,很受歡迎,不過旁邊的紫檀架子床恐怕不會太快賣出去,有點貴,上千萬元。單霽翔院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故宮博物院經營管理處處長楊曉波並不太在意這些大件家具是否賣出去:故宮目前沒有家具展示廳,文創產品的木器展廳目前填補了這個空白,讓觀眾可以近距離看一看,摸一摸。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些家具都以故宮館藏為原型仿製。

故宮文創產品越來越多地成為國禮。2015年習近平訪美,送給奧巴馬的是韓滉【五牛圖】的高仿複製品和做成雕塑擺件的五頭銅牛。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收到的是故宮出版社製作的高仿複製品,館藏清代畫家余稚的【花鳥圖冊】。我記得默克爾特別喜歡,抱着大冊頁,還特意囑咐工作人員,裝圖冊的袋子要帶上。故宮出版社社長劉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相比之下,【故宮日曆】輕巧得多。2016年的【故宮日曆】正版售出30萬冊,市面上的盜版差不多也是這個數。劉輝說,有次同事去王府井書店,看見擺滿了形式、設計都跟風的紅樓夢日曆齊白石日曆,故宮日曆也擺在裡邊。它帶動了一個日曆出版的高潮。劉輝認為。

2015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9.6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收入用在故宮內環境改善工程,也要供養兩個非編制單位故宮學院和故宮研究院。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