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項目奉天落子展演。 猴年央視春晚,歌手譚維維與民間藝人合作的【華陰老腔一聲喊】,以蒼涼粗獷的遠古之音震撼了全國億萬人的心靈,讓人們見識了華陰老腔這個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另一地,還有一項古老的藝術形式走向了台前。近日,一支團隊在瀋陽的遼寧大劇院,以同樣鏗鏘激越、真聲本嗓的專場演出,征服了現場觀眾,人們也由此記住了這門黑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藝術奉天落子。 86歲的張長海興奮地說:我家就住在奉天落子的發源地老北市,從小聽著奉天落子長大,雖然有幾十年沒聽了,但再次聽到,仍然熱血沸騰。 全盛時奉天落子比京劇還火 奉天落子主要源於唐山落子。1919年首次出關,當時瀋陽地區發大水,受災群眾紛紛從農村湧入城內,瀋陽城人口劇增。爲賑濟災民,張作霖把專演唐山落子的警世戲社接到瀋陽,義演一個月。1920年,張作霖還邀請了落子戲社與梅蘭芳、程硯秋劇團一起唱堂會。 此後,唐山落子在瀋陽紮下了根,與東北風土人情、生活習俗、語言音調、欣賞習俗融爲一體,逐漸形成高亢、激越、潑辣、奔放的唱腔,形成以大口發音爲標誌、以粗獷豪放爲特徵的奉天落子。湧現出李金順、筱麻虹、芙蓉花爲代表的眾多名旦、流派,落子大小班社一百多個。 據瀋陽市和平區文管辦主任趙柏成介紹:起初,唱落子以瀋陽老北市爲重點,主要在老北市西南、西北一帶搭席棚、撂地演出;1920年,綽號高小辮的瀋陽戲迷高景山等人在北市場建成了大觀茶園(今遼寧青年劇場),這是瀋陽最早的劇場之一,很快就成爲全市最大的落子園。 那時候,奉天落子比京劇還火。趙柏成說,每次和京劇、梆子戲同台演出,奉天落子都唱主角,並且是整場演出的壓軸戲,演出費也超過其他戲種。高峰時,大批奉天落子藝人挺進南方大城市。愛蓮君、白玉霜、鈺靈芝各帶戲社在上海合作組成三聯社,轟動上海灘。上海報紙報導:整個上海出現了奉天落子熱,老百姓像著了魔似的迷上了奉天落子戲。 百年老腔不能就此戛然而止 曾經風光一時的奉天落子,爲什麼漸漸銷聲匿跡了呢?奉天落子研究專家溫志認爲:奉天落子並沒有消失,只是後來被評劇相融取代了。然而,在瀋陽上空氤氳了幾十年的老腔老調怎麼可能就此戛然而止?許多瀋陽老戲迷在公園廣場相聚,有事沒事吼幾嗓子。業餘文化團體盛京評劇團至今仍有幾十位離退休老人,經常聚在一起演唱奉天落子。 2006年,奉天落子進入遼寧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爲瀋陽市和平區文化館主抓的保護項目,時年82歲的張賽虹成爲奉天落子的傳承人。 張賽虹本名李小梅,生於河北,1930年隨養母到瀋陽,1934年入孫家班,拜孫鳳鳴爲師學藝。除每天跟師父學習外,還受到李金順、筱麻紅等名家指點。因她的唱腔與筱麻紅的唱腔極其相似,被稱爲小筱麻紅,並改名爲張賽虹。1950年參加東北評劇團,1958年調遼寧省戲曲學校任教師,1985年退休。 由於張賽虹被確定爲傳承人時年事已高,瀋陽和平區區委、區政府專門建立了奉天落子傳習所,設立了排演廳,購置了大量的道具,可供七十名觀眾同時觀看演出。2015年11月,和平區文體局對奉天落子小劇場又進行了重新裝修,組建了奉天落子劇團,搶救挖掘出十五部傳統劇目,每周四、六進行彩排,定期面向社會進行演出,使歷史上興盛一時的落子園重現沈城。 與此同時,和平區還整理出版了【奉天落子明星】【奉天落子劇目考】【奉天落子音樂考】【奉天落子概論】等4部保護性書籍,錄製了【桃花庵】等15部傳統劇目光碟,爲張賽虹錄製唱段,刻成光碟,請青年演員爲老藝人的演唱配像。2009年,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播出了奉天落子劇團錄製的【桃花庵】【秦雪梅弔孝】【盜金磚】等選段。2011年,奉天落子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5年5月28日,曾被授予遼寧省民間藝術家稱號的張賽虹去世,兩位弟子劉桂琴、柳茂清已從她的手中接過了傳承的接力棒,又培養出了白雲等一代更年輕的傳承人。如今,新老結合的奉天落子劇團長期活躍在舞台上,瀋陽老腔依然餘音繞梁。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