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開創天台宗風:紀念南嶽佛教開山祖師誕辰1500周年(圖)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8 21:05|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971|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導讀:談中國的佛教離不開禪宗,談禪宗離不開南禪,談南禪離不開南嶽,南嶽是出祖師爺的地方。已故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曾這麼評價南嶽衡山。而慧思大師是我國佛教最早宗派天台宗三祖,是中國佛教最早重視末 ...

導讀:談中國的佛教離不開禪宗,談禪宗離不開南禪,談南禪離不開南嶽,南嶽是出祖師爺的地方。已故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曾這麼評價南嶽衡山。而慧思大師是我國佛教最早宗派天台宗三祖,是中國佛教最早重視末法思想、最具憂患意識的傑出高僧,被喻爲南嶽開山祖師。11月9日,中國南嶽衡山第三屆千年佛教論壇暨慧思大師誕辰15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南嶽磨鏡台隆重開幕。

聖輝大和尚、演覺大和尚、靜波大和尚、懷梵大和尚、允觀大和尚、崇化大和尚、懷輝大和尚等共同祭拜慧思大師(圖片來源:菩薩在線攝影:妙詩)

金秋南嶽,盛世明時。2015年11月9日,中國南嶽衡山第三屆千年佛教論壇暨慧思大師誕辰15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南嶽磨鏡台隆重開幕。來自海內外的高僧大德、專家學者、社會賢達近千人出席這一盛宴。此次活動由湖南省佛教協會、湖南省宗教文化交流促進會主辦,南嶽佛教協會承辦,旨在深入挖掘慧思大師的思想、理論和修行特色,弘揚南嶽宗教文化,樹立南嶽佛教祖庭的宗教品牌,進一步提升南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此次開幕式舞台運用中國傳統庭院概念,通過幾何造型結構成開放空間,在充分體現中國大乘佛教風範的基礎上,將南嶽的山水意境融入到舞台設計中,以序幕、知是故人來、心靈的火花、佛子清如水、願作如來使五組頌歌及其形成的一幕幕盡顯佛學光華的畫卷。

南嶽衡山是中華五嶽名山之,宗教文化博大精深,道佛兩教共存一山,共融一廟,共值一殿,共尊一神稱爲中國乃至世界宗教文化一絕。南嶽佛教文化自古有一花五葉、五葉流芳之美譽,特別是南嶽的禪宗名垂千古,在中國享有至高無上的尊崇地位,在日本、韓國等國家也影響深遠。

談中國的佛教離不開禪宗,談禪宗離不開南禪,談南禪離不開南嶽,南嶽是出祖師爺的地方。已故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曾這麼評價南嶽衡山。而慧思大師是我國佛教最早宗派天台宗三祖,是中國佛教最早重視末法思想、最具憂患意識的傑出高僧,被喻爲南嶽開山祖師。

南嶽佛教協會會長懷輝大和尚首先致歡迎詞,介紹了南嶽禪宗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而南嶽佛教的奠基人慧思大師更是一位將佛教中國話的先驅者。他具備的憂患意識和創新精神,雖歷經千年,卻依然值得後世之人繼承和學習。而本次論壇正是爲了紀念慧思大師誕辰1500周年,屆時與會專家學者和高僧大德將深入挖掘南嶽佛教文化的歷史積澱,深入探討慧思大師的佛學思想、理論和修行特色,大力弘揚慧思大師的創新精神。同時,他還勉勵號召正信的佛弟子勇於承當護法興教的責任,以慧思大師爲榜樣,嚴守戒律、精進修行,共創末法時期的佛門新氣象。

南京大學教授賴永海,衡陽市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何錄春,湖南省民宗委主任徐克勤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開幕式上,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聖輝大和尚致辭中說到,南嶽是出祖師的地方。這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老對南嶽佛教的高度評價。歷史上的南嶽,人傑地靈,高僧輩出。唐代淨土宗三祖承遠、四祖法照,唐代律宗祖師惠開、華嚴宗祖師惟勁、宋代禪宗祖師慧洪,都曾在南嶽弘法。直至近代,還有明真、巨贊、靈濤、寶生等一批高僧大德住持南嶽。特別是慧思、懷讓、石頭希遷,更是享譽海內外,是千多年來一直受到僧俗敬仰的高僧大德。他們弘法利生的感人事跡,不僅是南嶽佛教和湖南佛教的驕傲,也是中國乃至世界佛教的驕傲。

慧思大師留給我們佛教界第一大精神遺產,就是開創止觀並重的天台宗風。中國佛教的各大宗派肇端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是中國歷代祖師融合印度佛教經典思想與中國本土文化的產物。且每個宗派都有自己的特點,三論宗重思辨,天台宗重止觀,律宗重戒律,華嚴宗重圓融,禪宗重自心,淨土宗重他人。慧思大師之所以能夠成爲一代宗師,首先就在於他對於天台宗的奠基之功。在天台宗推崇的天台九祖傳法系統中,慧思大師雖然是天台三祖,但天台宗自慧思開始,在教理上已經基本成型。慧思大師通過苦修研習【妙法蓮華經】、【大品般若經】,證悟了法華三昧。特別是在南嶽傳法期間,完成了【諸法無諍三昧法門】、【隨自意三昧】、【法華經安樂行義】、【大乘止觀法門】等理論著作,將南北朝時期北方佛教注重修禪和南方佛教注重修慧的傳統結合起來,確立了定慧雙開與止觀並重天台教風。道宣在【高僧傳】上說:自江東佛法宏重義門,至於禪法,蓋蔑如也。而思慨斯南服,定慧雙開,晝談理義,夜便思擇。故所發言無非致遠,便驗因定發慧,此旨不虛,南北禪宗罕不承緒。之後,慧思的弟子智凱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漸次、不定、圓頓三種止觀法門,從而使天台宗在教理上趨於完善。而注重禪修實踐和理論創新也就成了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慧思大師集戒、定、慧三學一體而創的天台教風,在世風浮躁的當今時代,尤其值得我們佛教界認真研究並繼承光大。

慧思大師留給我們佛教界的第二大精神遺產,就是始終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憂患意識在佛教中就是末法意識,就是對佛教的命運懷有深切的危機感。慧思大師生活在國家分裂、社會動盪、戰亂頻仍的南北朝時代,切身感受到了末法眾生的種種業障。佛陀在【大悲經】中曾提到正法、像法各一千年,之後便是末法時代;而【悲華經】中則提到正法一千年,像法五百年,但在北魏太武帝滅佛事件以後,多數中國佛教徒認爲那時已經是五惡、五痛、五燒的末法時代。慧思大師從三十多歲開始,因爲其創新的講經說法而多次遭到諸惡比丘及眾惡論師的心生忌妒、不滿而下毒害命,幾至死地而奇蹟般的活下來。在艱難困苦的磨難中,慧思大深切感受到了教團內部魚龍混雜,是非不分的局面,切身感受到了僧人間的墮落與腐敗、偽劣比丘橫行於世,在國亂法難的危局中萌生了強列的佛教危機感。作爲止觀雙修、解行並生的一代高僧,慧思大師固然能爲正法開出新氣象,卻爲當時的流俗惡僧所不容,這在中國佛教史上雖非個案,但也不能不讓人爲之深思、爲之痛惜。慧思大師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能夠在逆境中愈挫愈勇,百折不撓,發願精進,成就了人生的傳奇。正如他在【立誓願文】中所說:應該常念本願,舍諸有爲事,名聞及利養,乃至惡弟子,內外悉應舍。出於對佛法將滅的深切憂慮,慧思大師後來發心造金字佛經和創宗立說,是他爲佛法長留人間的一種嘗試。後來慧思大師的弟子靜宛在北方刻造山石經,也是慧思大師末法思想的影響下進行的。榜樣總是蘊含無窮的力量。慧思大師憂法憂教、爲法忘軀的慈心悲願,體現的正是歷代祖師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的護教情懷,值得我們廣大佛教徒爲之景仰效法。而我們要發揚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就要有憂國憂教的情懷!

慧思大師留給我們佛教界的第三大精神遺產,就是嚴持戒律的自律精神。根據【續高僧傳】的記載,慧思大師十五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出家後奉持守素,梵行清慎,常坐綜業,日惟一食,可見他是一位注重苦行、嚴持戒律的禪師。在【諸法無諍三昧法門】中,慧思大師特別強調:夫欲學一切佛法,先持淨戒勤禪定。欲求佛道持淨戒,專修禪智獲神通,能降天魔破外道,能度眾生斷煩惱。正是因爲以戒爲本,慧思大師才能克服艱難險阻,獲得神通智慧,降服天魔外道。戒律屬三學之首,是正法久住的命脈所系,慧思大師的持戒精神在我們今天佛教的道風建設中尤爲難能可貴。

各位領導、各位諸山長老、各位來賓,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目標,我們每一位佛教徒都有一份責任。我們紀念慧思大師,就是要珍惜歷代祖師留下的精神財富,發揚慧思大師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的精神,始終保持佛教的末法意識、憂患意識,始終堅持學修並重、以戒爲師,始終高舉愛國愛教的旗幟,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精進不息,爲湖南佛教和中國佛教的健康發展續寫新的篇章,爲世界和平和國家富強及人民幸福多做功德。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演覺大和尚宣讀中國佛教協會的賀電,中國佛教協會在賀電中高度讚揚了南嶽佛教的歷史悠久和佛教文化底蘊深厚。同時認爲,本屆論壇,繼承傳統開拓創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這必將有力地助推南嶽佛教文化的保護和研究,助推慧思大師思想的研究和交流,有利於今後更好地發揮佛教在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中的積極作用。同時,演覺大和尚還向本次論壇贈送了墨寶。

開幕式結束後,聖輝大和尚、演覺大和尚、靜波大和尚、懷梵大和尚、允觀大和尚、崇化大和尚、懷輝大和尚及與會嘉賓共同祭拜慧思大師三生塔。主法法師拈香祈福。聖輝大和尚念誦祈願文。至此,法會功德圓滿。

慧思大師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進行理論創新的人。天台宗的創立,標誌著來自西方的佛教正式開始走中國化的道路。他是南北朝後期的一代高僧。他一生大部分時間輾轉於北方各地,最後選擇了南嶽,發願度眾,成就輝煌,且與其弟子智顗共同開創中國佛教最高的宗派天台宗,被尊爲天台三祖。慧思大師一生顛沛流離,多遭磨難而持戒嚴謹,注重苦修,止觀並重,生於憂患,不忘初心,成爲中國佛教祖師的典範。在湖南佛教史上,以南嶽這一名山冠名的人物僅有兩位,一位是慧思大師,另一位是懷讓大師。南嶽慧思、南嶽懷讓、南嶽壽山在歷史的長河中響遍了神州,不知引起了教內外多少人們的心嚮往之。

此次活動的舉辦是爲了緬懷高僧的豐功偉績,更重要的是要以此爲契機,發揚祖師風範,促進佛教的自身建設,再開南嶽的輝煌。而慧思大師作爲南嶽佛教的開創者,爲我們佛教界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值得我們永遠珍惜。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