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反靜守心』 【淮南子】中的養生之道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8 20:09| 發佈者: 對酒當歌| 查看: 2333|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資料圖作為秦漢時期道家的重要經典,【淮南子】蘊含極為豐富的養生智慧,其中關於養心的思想內容別具特色,充分繼承和發展老莊道家的養生理念,對後世的道家道教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養生之要,在於得心老子認為人們 ...


資料圖

作為秦漢時期道家的重要經典,【淮南子】蘊含極為豐富的養生智慧,其中關於養心的思想內容別具特色,充分繼承和發展老莊道家的養生理念,對後世的道家道教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養生之要,在於得心

老子認為人們在日常的養生實踐中,應注重克服外在紛繁的物質誘惑,避免使自身陷於心發狂的不利的精神狀態。莊子也反對人們過度執着於外在的事物,以至於勞形怵心(【莊子天地】)。與道家先賢一致,【淮南子】也認為心在人們的自然身體中佔據關鍵地位,是形之主、五藏之主,發揮着制使四支,流行血氣的實際作用,進而還對人們辨別是非、處世經事發揮出重要影響。由於心對人們的養生實踐具有如此顯著的效用,所以【淮南子】強調養生重在內養其心,外養其氣,如果人們無法持養其心,那麼便會擾亂自身對於氣的調理,造成心、氣不協的消極結果。

為防止心為外物所紛擾,【淮南子】要求人們在養生上應善守其心。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趨舍行偽時,內在的精神意志就會受到損耗,進而擾亂人心的清明安定,使其行迷於貪圖享樂的世俗之風,背離常保其生的養生目的。基於這種認識,【淮南子】延伸老子所言,明確認為真正的修道之士能在養生上內守己心,而非滑心亂志。

養心之本,貴返虛靜

如何才能善守其心呢?【淮南子】認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之所以易於為外物擾亂,是因為其精神意志偏離道之虛無、平易,以致神明喪失。因此,對於心的持養,人們必須堅持能夠從精神上返回虛、靜的自然狀態,從而消除嗜欲連於物,聰明誘於外,而性命失其得的現實禍患,達於性命之情,如道家聖人那樣合於道一也(【淮南子俶真】)。

在養生實踐中,對人們產生最大影響的消極因素,即是那些由各種外物誘惑而形成的嗜欲。【淮南子】認為人們的本性原本清靜如水,但卻被自身的欲求之心所紛擾,使精神意志陷於追求外物滿足的勞疲不堪中。因而,人們如要養生得宜,就必須消除產生嗜欲的心理基礎。人們只有讓自己在精神上返回虛靜無為的自然狀態,關注於生命的內在本質,才能讓一己之心不載嗜欲,最終不為物散,通於神明。

【淮南子】還着重提出,人們這種對於心的虛靜安養,直接影響到自我生命中形、氣、神的協調發展。形、氣、神,這是人體養生的三大要素,各有其獨特效用,共同對人們的生命存在發揮重要影響,因此在養生實踐中,人們需要確保這些要素各處其位,守其職,相互之間不發生混亂衝突的干擾作用。心由於在人體中處於五藏之主的特殊地位,所以實際上與形、氣、神的發展變化密切關聯。在很大程度上,【淮南子】將心看作是影響形、氣、神的關鍵所在,認為人們只要養心得宜,則精神盛而氣不散,形骸亦會完善。反之,如若人們在養心過程中,躁動多欲,為外物所誘,那麼形、氣、神便會發生消極變化,導致人們養生實踐趨向惡化發展。因此,如莊子所云:乘物以游心,【淮南子】亦主張返性於初,游心於虛,在心的自然自由中,實現個體生命中形、氣、神內在和諧的理想發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