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清朝人是如何洗澡的?慈禧太后:擦澡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6-3-10 22:52|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2017| 評論: 0|來自: 国学网

摘要: 资料图清郡主德龄幼时随父出使法国,在那里待了8年才回国。1903年,德龄从海外归来进宫担任慈禧身旁的女官。进宫的第二天早上,她就感到了不便:我们姊妹两个轮流着找了半天,在偌大的皇宫里,竟然找不到一套可供洗 ...

资料图

清郡主德龄幼时随父出使法国,在那里待了8年才回国。1903年,德龄从海外归来进宫担任慈禧身旁的女官。进宫的第二天早上,她就感到了不便:我们姊妹两个轮流着找了半天,在偌大的皇宫里,竟然找不到一套可供洗澡用的器具。后来德龄托人带信回家,父亲给她送来了一只木质浴盆,才解决了她们姊妹的洗澡问题。她实在想不出宫里的人都是如何洗澡的。几天之后,她问一位伺候慈禧的女官:我来了这几天,却不见浴室在哪里呢?什么?你说的是什么话啊?浴室!什么是浴室啊?你的话我真听不明白!后来德龄才知道,即使尊贵如慈禧,也是弄一只木盆用用,虽然是很精致的木盆。而且慈禧也只是擦澡,并不是全身都泡在水里。至于慈禧以外的帝后妃嫔的沐浴方式,史料无载,想必不会比慈禧更好。

资料图

宫廷之外,普通百姓是如何洗澡的呢?从很多书中可以看到,是在家里用大木盆完成的。但古人似乎洗澡并不勤,从很多养生文章中可见,古人不提倡勤洗澡,认为那样会伤气。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春秋非浴之时,如爱洁必浴浴罢,急穿衣,衣必加暖。浴后当风,腠理开,风易感,感而即发,仅在皮毛则为寒热,积久入里患甚大;(冬三月)不宜沐浴,阳气在内,热水逼而出汗,汗出而毛孔开,最易感寒,冬伤于寒,春必病瘟。春秋不宜浴,冬天不宜浴,那就只剩夏天能洗洗了。乾隆时代旅居长崎的中国商人曾告诉日本官员,中国南方人夏天隔三四天、四五天入浴一次,绝无每天在热水中沐浴之事。而魏源在《海国图志》里干脆将东南亚某地人多不寿,五六十岁为上寿说成是当地人频年沐浴,元气发泄的结果。从这些记录中都可以大致推测清朝人洗澡的频率。

其实,清朝公共浴室挺发达的,好多人以泡澡为乐。浴堂人家有之,而僧寺尤广,市井中往往为此以图利,名曰混堂。外有列柜,每人上下冠裳藏于各柜,而室中人居一道,实共室也。隔墙爇薪,火近处有锅,名曰焦池,其汤更热。室中四面无光,但炷微灯,热气氤氲,迷不知处,虽隆冬不寒也。

泡澡的地方,当然有豪华的:以白石为池,方丈余闲,为大小数格,其大者近镬,水热为大池,次者为中池,小而水不甚热者为娃娃池。贮衣之匮,环而列于厅事者为座箱,在两旁者为站箱,内通小室谓之暖房,茶香酒碧之余侍者折枝按摩,备极豪侈。男子亲迎前,一夕入浴,动费数十金。

但这样的豪华场所并不多,数十金不是谁都能出得起的。大部分人是去那种二三个钱一次的浴堂,这样的浴堂是什么样呢?《清俗纪闻》里有这样的描述:农夫佣工等小户人家于浴堂中沐浴。浴堂之浴池为八九尺见方或一丈二三见方之巨大箱状。放入热水后,二三十人可同时入浴。由浴堂主人或其家人等管理衣柜。沐浴费为每人铜钱三文。浴堂门口一般都挂有杨梅结毒休来浴的告示,但即便如此,卫生状况仍相当可怕:男子被不洁者、肤垢腻者、负贩屠沽者、疡者、疙者,纳一钱于主人,皆得入澡焉。旦及暮,袒裼裸裎而来者,不可胜计。苟蹴之,则泥滓可掬,嗅其体,秽气不可闻。为士者每亦浴之被,岂不知其污耶?迷于其称耶,习于俗而不之怪耶。抑被不洁者、肤垢腻者、负贩屠沽者、疡者、疙者果不相浼耶?抑经其浴者目不见、鼻不闻耶?呜呼,趋其热而已也,使去薪沃釜,与沟渎之水何殊焉?这样的水,我看不洗也罢。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