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清郡主德齡幼時隨父出使法國,在那裏待了8年才回國。1903年,德齡從海外歸來進宮擔任慈禧身旁的女官。進宮的第二天早上,她就感到了不便:我們姊妹兩個輪流着找了半天,在偌大的皇宮裏,竟然找不到一套可供洗澡用的器具。後來德齡托人帶信回家,父親給她送來了一隻木質浴盆,才解決了她們姊妹的洗澡問題。她實在想不出宮裏的人都是如何洗澡的。幾天之後,她問一位伺候慈禧的女官:我來了這幾天,卻不見浴室在哪裏呢?什麼?你說的是什麼話啊?浴室!什麼是浴室啊?你的話我真聽不明白!後來德齡才知道,即使尊貴如慈禧,也是弄一隻木盆用用,雖然是很精緻的木盆。而且慈禧也只是擦澡,並不是全身都泡在水裏。至於慈禧以外的帝后妃嬪的沐浴方式,史料無載,想必不會比慈禧更好。 資料圖 宮廷之外,普通百姓是如何洗澡的呢?從很多書中可以看到,是在家裏用大木盆完成的。但古人似乎洗澡並不勤,從很多養生文章中可見,古人不提倡勤洗澡,認為那樣會傷氣。清代養生家曹庭棟在自己的著作中說:春秋非浴之時,如愛潔必浴浴罷,急穿衣,衣必加暖。浴後當風,腠理開,風易感,感而即發,僅在皮毛則為寒熱,積久入裏患甚大;(冬三月)不宜沐浴,陽氣在內,熱水逼而出汗,汗出而毛孔開,最易感寒,冬傷於寒,春必病瘟。春秋不宜浴,冬天不宜浴,那就只剩夏天能洗洗了。乾隆時代旅居長崎的中國商人曾告訴日本官員,中國南方人夏天隔三四天、四五天入浴一次,絕無每天在熱水中沐浴之事。而魏源在【海國圖志】裏乾脆將東南亞某地人多不壽,五六十歲為上壽說成是當地人頻年沐浴,元氣發泄的結果。從這些記錄中都可以大致推測清朝人洗澡的頻率。 其實,清朝公共浴室挺發達的,好多人以泡澡為樂。浴堂人家有之,而僧寺尤廣,市井中往往為此以圖利,名曰混堂。外有列櫃,每人上下冠裳藏於各櫃,而室中人居一道,實共室也。隔牆爇薪,火近處有鍋,名曰焦池,其湯更熱。室中四面無光,但炷微燈,熱氣氤氳,迷不知處,雖隆冬不寒也。 泡澡的地方,當然有豪華的:以白石為池,方丈餘閒,為大小數格,其大者近鑊,水熱為大池,次者為中池,小而水不甚熱者為娃娃池。貯衣之匱,環而列於廳事者為座箱,在兩旁者為站箱,內通小室謂之暖房,茶香酒碧之餘侍者折枝按摩,備極豪侈。男子親迎前,一夕入浴,動費數十金。 但這樣的豪華場所並不多,數十金不是誰都能出得起的。大部分人是去那種二三個錢一次的浴堂,這樣的浴堂是什麼樣呢?【清俗紀聞】裏有這樣的描述:農夫傭工等小戶人家於浴堂中沐浴。浴堂之浴池為八九尺見方或一丈二三見方之巨大箱狀。放入熱水後,二三十人可同時入浴。由浴堂主人或其家人等管理衣櫃。沐浴費為每人銅錢三文。浴堂門口一般都掛有楊梅結毒休來浴的告示,但即便如此,衛生狀況仍相當可怕:男子被不潔者、膚垢膩者、負販屠沽者、瘍者、疙者,納一錢於主人,皆得入澡焉。旦及暮,袒裼裸裎而來者,不可勝計。苟蹴之,則泥滓可掬,嗅其體,穢氣不可聞。為士者每亦浴之被,豈不知其污耶?迷於其稱耶,習於俗而不之怪耶。抑被不潔者、膚垢膩者、負販屠沽者、瘍者、疙者果不相浼耶?抑經其浴者目不見、鼻不聞耶?嗚呼,趨其熱而已也,使去薪沃釜,與溝瀆之水何殊焉?這樣的水,我看不洗也罷。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