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這一波的國學熱與書院熱持續了十多年,主要是民間自發行爲,是由民間推動的。社會各界的老百姓,包括商界人士,急切希望自己與子女了解他們在國民教育與高等教育階段未曾學到的本國本土的文化,於是各種國學培訓與講座應運而生,熱度有增無已。此種需求也波及到政界。 一、書院的興起及其利弊 國學熱在今天表現爲一定程度的書院熱,各地的民間書院如雨後春筍般湧出,有人估計,近幾年全國出現了萬所書院,但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正如我們對國學熱予以肯定並提出批評一樣,我們也對書院熱予以肯定並提出批評。 傳統的書院,包括嵩陽書院等最有名的書院在內,60多年來只是文博機構,成爲文物,或博物館或旅遊景點,不再具有古代書院的職能。老書院煥發青春的唯一典範是嶽麓書院,該院得天時、地利、人和,結合傳統與現代,使千年書院獲得新生。該院不僅把旅遊與文博事業做好(除老文廟、老書院修舊如舊,成爲著名博物館外,近年又新建了專門的書院博物館),最重要的是該院又是現代化大學湖南大學的一部分,有了現代大學的結構與功能,從事正規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事業,教書育人,傳承文化學術。現代大學建制固然對書院有一些束縛,但嶽麓書院今天的興旺發達,仍獲益於這一體制、機制,同時它又有相對獨立性,在體制內辦一些體制外的屬於老書院的文化事業。尤其是該院得到政府、佛教團體及現代媒體的支持,使這所千年學府真正活了起來!該院開辦了很多極有價值的文化學術活動,成爲中國文化創新發展的重鎮!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嶽麓書院的經驗對各家老書院來說,不可複製,但嶽麓書院朱漢民教授、肖永明教授等院長把書院辦得如此有聲有色的精神是可以學習的。老書院、老文廟不能只躲在文物局下吃皇糧,無所用心,而應努力重新恢復一定的教育、培訓與傳承文化的職能,至少可以與附近的大學中學聯合辦一些講學、培訓活動,使書院有人氣,活起來,儘可能對周邊的鄉村或城市社區做一些國學普及工作。 地處曲阜的中國孔子研究院、地處貴陽的孔學堂是現代官辦的文化機構,尚不屬於書院,但多少帶有一點書院的色彩。我與這兩個機構都有密切聯繫,很看好以孔子命名的這一北一南,一院一堂,相信他們可以更好地學習、發揮書院的精神與功能。他們也努力與學界相結合。廈門篔簹書院是廈門市政府指導下辦的,該院與學界與廈大國學院緊密聯繫,獨立辦了聞名全國的系列講座、高端論壇及青少年學習國學的活動,因地利與傳統,又成爲台灣海峽兩岸人文學者聯絡的紐帶。篔簹書院所以辦得十分成功,與前述嶽麓書院一樣,與主辦團隊的熱情、懂行、敬業、開拓有關。最近,湖北省與武漢市修復重建了歷史上有名的新洲問津書院。該書院過去是廟學合一的機構,目前擬聯手武漢大學國學院開展文化活動。 今天的書院,就主辦方而言,大體上有官辦、商辦、學者辦、民辦,或官學商或官學或商學或民學合辦等多種。湯一介、王守常教授的中國文化書院是學者辦的典型。嶽麓書院、篔簹書院是官學合辦的兩種不同的典型。我推崇的學者辦的書院是牟鍾鑒、王殿卿、顏炳罡、趙法生等在孔子的誕生地泗水縣辦的尼山聖源書院,該院努力培訓青年學人,尤其在當地推動鄉村儒學,頗有成效。我推崇的商辦、民辦的書院是河南省建業集團辦的本源社區書院,在鄭州市天明路樓盤內成功地辦了一家,並在各地推廣。該書院在社區辦人文學堂、少年國學院、圖書館與義工中心,活動有聲有色,且講實效。有的一家幾代人一塊兒在此接受教育,而且非本社區的居民也可參與。該書院還培養推廣國學的義工,主要對象是在讀的大學生。他們讓國學走進社區的經驗,值得推廣。 今天的民間書院應如何辦?我認爲首先還是要端正目的,端正辦學理念,不能以賺錢斂財爲目的。我們還是要從傳統書院吸收精神營養。古代書院都有學規,明確興教辦學的宗旨。朱子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揭示),大家耳熟能詳,其中規定了學院的目標和學生的守則。它集儒家經典語句而成,便於記誦。它要求學生明白義理,並落實到身心修養上來,按學、問、思、辨、行的次第,格物致知、窮理盡性,最終實踐篤行。 現在的書院職能各異,可以結合實際訂立學規。經心書院是一代名臣張之洞於1869年創辦的,原址在武昌三道街文昌閣。其旨歸爲:『以治心者治經而經正,以治經者治心而心正。』張之洞強調經世致用,故一時間,名儒宿士投身其中,而書院肄業諸生或才識出眾,或多聞博覽,或志行不苟,或好學深思,亦學有所成,造福社會,不辱使命。 經心書院2015年在武昌東湖復辦,是湖北、武漢若干企業家發心辦的公益性的文化傳承與培訓機構。在學術文化上,該書院依託於武漢大學國學院,我忝爲該書院名譽山長。我對這一書院提出了學規: 以行己有恥、修身立德、知行合一爲宗旨; 以『五常』(仁義禮智信)和『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爲人生的指南; 以孝親、守禮、篤學、敏行爲條目(步驟):孝親----愛父母;守禮----懂規矩;篤學----讀經典;敏行----做公益。 座右銘:『儒有忠信以爲甲冑,禮義以爲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爲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爲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爲富』;『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我認爲,最重要的是,書院運行一定要在這些義理的指導下進行。總體上是要貫徹孔孟仁義之道,提升辦院者與學員的人文道德素養,身體力行,知行合一。經心書院將成爲儒商的修身養性的精神家園。既然是書院,不是會所,不是遊樂場,那就應以讀書講學爲中心。書院是潛沉讀書之地。 商辦、民辦的一些民間書院興起,令人欣慰,這是恢復民間活力的初步。但目前最讓人擔憂的也是商辦、民辦的一些民間書院。這些書院也分幾種情況:從目的來說,有的是以盈利斂財爲目的,有的是以公益爲目的;從對象來說,有的是成年人(如企業家、企事業單位、機關),以辦講座、搞培訓爲主,有的對象則是兒童與青少年,搞課外教育或全天候教育。 由於什麼人都可以辦書院,沒有一定的資質准入或登記制度,書院辦得越來越濫。現代中國大陸的管理,常常是『一管就死,一放就活,一活就亂』的循環。由誰來管?誰有權力管?怎麼管?由官方教育部門把書院管起來也會有問題,同時也不勝其管。 現代書院的興起本來就是國民對國學、傳統文化的自發需求的產物,本來就是對體制內的教育不滿的產物。對官方體制內的教育不滿也分兩種,一種是對其不系統講中國的國學、傳統文化的不滿,急需補充這方面的教育內容,另一種是對現行體制內的辦學理念、模式、方法的全面逆反,特別是客觀上一些孩子跟不上壓力很大的應試教育。針對以上兩種不滿,應運而生出兩類書院,即有的只是課外教育,是課餘補充,讀一點經典,教一點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而有的則變成對孩子們的全天候教育。這後一種書院也有辦得好的,強調全面性教育的,但不多。更多的則大有問題,令人擔憂。 二、對中小學生的國學教育 我們希望孩子們能趁著年輕記性好,多讀些經典,最好能背誦一些蒙學讀物與【四書】等,義理以後可以慢慢領悟。我們一直希望能有多一些的國學經典進入中小學課堂成必修課,有系統性,至少能讓【四書】進教材。我們希望能多一些國文課,讓中小學生能接受到傳統語言與文化的教育。我們一直在推動兒童誦讀經典,但是發現目前有的國學培訓機構或書院只是讓孩子們、青少年背誦經典,也大有問題。背誦不能無度。有人把背誦作爲學習國學的唯一形式,讓孩子乃至青年越學越蠢。只強調背經典,完全在誤人子弟。背那多有什麼用?沒有必要。根本上我們要寓教於樂,要有一些辦法讓青少年去樂學,同時學國學不是背書就夠了,是要讓青少年通過接觸經典,學會分析與思考問題,提升理解能力與理性能力,特別是要做一個好人,有良知有道德的人。而且一定要引導青少年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西方文明,不能脫離現代社會與現代教育,要全面打好數理化的基礎,不能偏廢。我們呼籲不能廢了孩子們。我曾接待過一些地方上來的人,我了解有人打著國學學校旗號,他們辦國學學校或書院是爲了斂財,而且誤人子弟,害人不淺。有些家長做生意很忙,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與學習,交給他們,在封閉的學校學習所謂國學。我遇到這樣的家長,總是勸他們寧可少賺錢、不賺錢,也要與孩子生活在一起,讓孩子進體制內的中小學。但有的孩子趕不上體制內學校的步伐了,很遺憾。我建議學習廣東羅定市喜耀粵西學校,該校有理念,有方法。這是按香港學者霍韜晦先生的理念與方法辦學的,他們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開心讀經典與英語,有愛心有創意與動手能力,把正面的做人的道理以春風化雨的方式滋潤學生,讓學生從小培養好的性情,有知行合一、全面發展的潛力。雲浮市、羅定市教育主管部門在所屬各小學推廣喜耀粵西學校的經驗。這是正面的經驗。 現在大陸各中小學都亟待開出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目前還不能進入必修課,只是選修課。現在各路諸侯都在編各種傳統文化的讀本(是讀本而不是教材,即證明還不能進入中小學正規教育,只是課外讀本)。另一方面,中小學又急需教傳統文化的師資。 三、大學的國學院與國學學科 目前大陸各大學有了一些國學院,可以培養師資及國學傳承的人才。爲什麼我們要在大陸的各大學辦國學院、設置國學學科?因爲大陸各大學的中文系與台灣各大學的中文系(及師範大學的國文系)不同,根本上不讀經史。我們再不這麼做,將來就沒有讀懂古書的人。 數十年來,大陸現代高等教育將中國傳統學術分割,分別納入文、史、哲、藝等學科,以至於今日,能夠用融通整合的眼光理解和詮釋中國經典者愈乏其人。例如儒家五經,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源頭經典,但是數十年來,僅成爲文史哲專業研究的語料和史料,六藝之古學遂告式微,或許終將泯滅不傳。再如,即便在當下條件優特、以科系爲畛域的綜合性大學,中文系學生也不再認真通讀【詩經】,而且堅定地以爲,三禮、【春秋】經傳絕不屬中文院系應該處理的範圍;歷史系學生也少有系統精讀三禮、【春秋】【尚書】者,同時他們一般認爲【詩經】是文學書;哲學專業學生則翻翻【周易】,並認爲【詩】【書】、三禮、【春秋】不屬於其專業內容,絕不寓目焉。而中國古代圍繞著儒家經典所展開的內容豐富龐大的小學、經學學術,其考據方法和義理展開,普通文史哲相關專業的學生更是毫無了解和涉獵。因此創立『國學』學科,重新恢復中國古典學術的合理地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有利於培養出能融通、深刻和準確理解中國經典的人才。職是之故,我們才發心辦國學班、國學院,培養能讀古書及文史哲兼通的人才。 2001年,我在敝校武漢大學開設『國學本科試驗班』並堅持至今。10多年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與武漢大學相繼成立了國學院或國學研究院。2012年,敝院與人民大學國學院等聯合發起『全國高校國學院長高層論壇(聯席會議)』,首屆會議在人民大學國學院舉行,當時參加的大約有20餘家國學機構,其後在鄭州大學嵩陽書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武漢大學國學院又連續舉辦了3屆。每屆參與會議的機構都有所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的全國大學內的國學機構已經有五十餘家。但是,在國學機構快速增加的同時,也顯示出一些問題。概括起來有兩多兩少。 其一是虛體多,實體少。目前只有中國人民大學、南昌大學等少數國學院是機構健全、教學科研並重的實體學院,其餘多爲掛靠性機構。其二是研究機構多,教學與人才培養機構少。五十多所國學機構中,目前只有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深圳大學、鄭州大學、南昌大學等高校設立國學本科專業,人大、武大等自主設立了國學碩、博士培養體系。還有少數學校在國學研究機構招收中國哲學、歷史、文學等專業的研究生。 一方面社會需要,另一方面國學院學生的招生與就業都面臨困難。導致這一現狀的瓶頸就是國學沒有戶口,即沒有納入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制定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沒有名目與代碼。而中國各大學的招生、就業與學術研究都以此目錄爲據。2015年5月出席在敝校召開的第四屆全國大學國學院院長高層論壇的專家們再次強調國學學科建設的重要性。與會學者普遍認爲,由國家層面設立『國學』學科門類或一級學科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緊迫性。中國古典學術向以經、史、子、集四部之學爲分野和基本面目,以考據、義理、辭章、經世爲一體之多面,頗有異於西方體系主導下的大學教育學科體系。 學者們認爲,即便從國際比較的視野來看,在當代西方學科體系中,神學、古典學研究,也都可以獨立於文、史、哲、藝之外與之並立不悖,成爲西方人文學術和大學教育體制內重要的支脈。中國現代的國學教學與研究,頗類似於西方的古典學領域。在西方,神學、古典學、東方學、漢學等綜合交叉性學科各自的整體性得到了尊重。由此可見,即便從當代西方學術體系的視角,『國學』學科也有其設立的合理性。 學者們普遍認同,『國學』學科的倡立,並非要替代現行的文、史、哲、藝等學科,『國學』學術的視野和方法,主要是加強古典語文學(小學)與基本文獻的訓練,遵從中國古典學術的眼光和進路,例如經、史、子、集四部之學的基本格局,考據、義理、辭章融會的學問路子,由小學而入經學、由經學而入於史、子之學、理學與文章之學的路向等等,它是對當下按照西學格局而設的文、史、哲、藝等學科的有益的補充。在此基礎之上,培養學生把握中國古代學術的精義,全面理解中國智慧,以開放心態與當代全球視野與西方文明及其他文明積極對話,有益於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精神家園的建設。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