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和康熙大帝 假如在青天白日裡,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那該是何等壯觀的一種景象?這種奇異的巧合併非臆想。十七世紀與十八世紀之交,猶如電光乍閃,中國和俄國的天空,幾乎同時出現了兩顆驚人相似的巨星。他們,就是震古爍今的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 他們都是大氣磅礴的傳奇君主,一個是運籌帷幄、力挽狂瀾的中國皇帝,一個是銳意改革、狂飆突進的俄國沙皇。兩位大帝不僅出生時代相同,在位時間相當,而且都具備非凡過人的雄才大略。他們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在十七至十八世紀中把各自的國家帶入鼎盛局面:康熙使中國一舉擺脫明末清初大動盪後滿目瘡痍的局面,成爲東方最強大的王朝;彼得使落後愚昧的俄羅斯一躍而起,成爲令歐洲列強刮目相看的封建強國。然而,他們又是兩艘巨大航船的舵手,在重要的歷史關頭駛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彼得使俄羅斯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歐亞,傲視全球;康熙最終沒能跨越封建政治體制雷池半步,他所開創的盛世王朝與工業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滑向盛極而衰的落日輝煌,由孤芳自賞的天朝大國急劇墜入落後挨打的悲慘境地,在被西方列強鯨吞蠶食的同時,竟還遭到俄羅斯的侵略蹂躪。 連遠在西方的馬克思,也情不自禁地發出史詩般的浩嘆:這真是一種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 今天,重新翻檢這段歷史,人們不禁要問,是盛衰循環的歷史周期律無可逃遁,還是幸運女神偶然間與中國擦肩而過?這是一首悲欣交集的淒涼輓歌,令人回味,發人深省。 一血泊里登上王位 生於憂患的全能皇帝 如果不是上帝插了手,誰也無法解釋康熙和彼得一生波瀾壯闊的歷程,竟然充滿那樣複雜而神秘的巧合。他們同是少年登基,同樣博學勤政,甚至連幼年的曲折命運,也充滿讖語般的暗合。 年幼的康熙和彼得都是不幸的。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宮中一名不受恩寵的庶妃。玄燁降生時,父親順治皇帝正對滿洲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即傳說中的明末名妓董小宛)愛得死去活來,哪有精神顧得上這個不請自來的小兒子。出生不久,玄燁即遭到當時被人視如洪水猛獸般的天花的侵襲,命懸一線,儘管憑藉頑強的生命力僥倖存活下來,卻讓後來的康熙大帝從此留下一臉不太好看的麻點。不幸接踵而至,他八歲喪父,十歲時疼愛他的母親又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形影相弔,這給他留下很深的心靈創傷。康熙後來回憶到,那年母親生病的時候,他日夜守候在床邊,滴水不進。母親去世時,他日夜啼哭,不思飲食。直到晚年,康熙回憶起這一幕幕還不無悲傷地說,他在父母的膝下沒有得到一天的歡娛,此朕六十年來抱憾之處。 但玄燁又是幸運的。他有一位寬仁博大的祖母孝莊皇太后,十分關心他的成長。這位富有政治頭腦、品性賢良的祖母,對玄燁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爲他成爲一代明君打下了堅實基礎。她經常給小孫兒講述祖父當年披堅執銳、艱苦創業的故事,激勵他將來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風,成爲有抱負、有作爲的人物。她一直以帝王的標準嚴格訓練孫兒,教育他要寬裕慈仁,溫良恭敬,甚至連一舉一動都要儼然端坐,中規中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幼年的不幸,砥礪玄燁更加勤奮地學習。從五歲發蒙開始,他早出晚歸,無論嚴寒酷暑,從未中斷。父母雙亡後,他更加發奮努力,系統學習治國安邦之道,認真研讀儒家經典,還拜武藝高強的侍衛阿舒默爾根刻苦練習騎射技藝,縱馬射獵,十矢九中,英武非凡。他常常虛心地諮詢左右,甚至不恥下問於身邊的太監。繁重的學業差點兒壓垮了他的身體,他累得咯血,仍然堅持手不釋卷。後來不得不發展到需要針灸治療的地步,以至於多年後康熙皇帝一聞到灸條的艾味還心有餘悸。 康熙一生既受到滿洲騎射文化的訓練,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薰陶,還受到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可謂全能皇帝。正是這種嚴格認真的教育,形成了康熙雄渾博大的學識修養,培養了康熙果斷堅韌的人格力量。 公元1669年,康熙正式親政。這位蓄勢待發的少年天子,一旦坐上至高無上的王權寶座,就顯示出不可遏止的治國雄心。他十四歲時就親自謀劃剷除了位高權重、專橫跋扈的鰲拜,一生先後平定三藩之亂,東北反擊沙俄,西北揚威平叛,修德中外一家;對內則治河安邦,富國裕民,肅清吏治,開創出康乾盛世的繁盛局面。康熙的一生,既能縱橫疆場、運籌帷幄,又能經世濟民、安邦治國,達到儒家標準的內聖外王境界。這樣的帝王,如果不是處於一個終結蒙昧的專制王朝,也許算得上千古一帝了。 命運多舛的少年彼得 在地球的另一端,比康熙晚十八年出生的彼得同樣命運多舛。他來之不易的皇位,顯得更爲血腥。彼得的父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老年得子,欣喜若狂,對彼得寵愛不已。可惜好景不長,彼得年僅四歲,老沙皇突然病逝,孤兒寡母、勢單力薄的彼得母子命運岌岌可危。彼得十歲那年,經過一系列血腥的鬥爭,同父異母的索菲婭公主先發制人,以謊言和承諾贏得射擊軍的支持,兵圍皇宮,擁戴彼得一派的皇后親屬紛紛人頭落地,一顆顆血淋淋的頭顱被挑到射擊軍的矛尖上。索菲婭在鬥爭中占據了上風。此情此景讓彼得深受刺激。索菲婭這個陰險狡猾的女人,她那種翻雲覆雨、複雜多變的政治手腕,給年幼的彼得以深深的影響。他的一生從此崇尚暴力,並學會對待敵人應該如何恩威並用,殘酷無情。 和康熙幼年生活在野心勃勃的鰲拜的陰影下一樣,彼得母子在索菲婭公主高懸頭頂的利劍下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彼得雖然是名義上的沙皇,而真正的大權卻緊握在索菲婭公主手裡。他們被索菲婭公主趕出了莫斯科,流放鄉間。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