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清代『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遺產保護在路上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13 18:32|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3336|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2012年德和園進行建國以來最大規模修繕圖/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頤和園殿堂文物原狀陳列圖/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2016年國慶即將實現的頤和園夜景照明效果圖圖/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圖/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頤和園是中國古典園 ...

2012年德和園進行建國以來最大規模修繕圖/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頤和園殿堂文物原狀陳列圖/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2016年國慶即將實現的頤和園夜景照明效果圖圖/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圖/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頤和園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曠世絕響,凝聚著中國文化的高超智慧,昭顯著中國人民造園藝術的卓越創造力。頤和園所承載的園林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的根脈,每年1600萬遊客來到這裡,不能光看宮殿,這裡有文化,有哲學,有歷史,有故事如何更好地向世人展示出皇家園林的深厚文化內涵,更好地提升頤和園的文化遊覽質量、發揮好文化遺產的宣教功能,是新時代爲頤和園遺產保護工作提出的新課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則是破解時代難題的解題思路。其中,保護是遺產工作的立足之本,其根本是保護頤和園的根與魂,爲子孫後代保留住原汁原味的頤和園。

夜景靚起來、可移動文物摸清家底、園藏文物的國內外巡展、研發系列文創產品伴著春姑娘的腳步,頤和園年度的文保、文創工作已開足馬力。總體上,頤和園正在建設成爲山、水、古建、古樹名木、園藏文物俱全的皇家園林博物院。

【文物保護】

創建遺產監測預警系統平台更加注重保護工作科技含量

頤和園是清代皇家園林三山五園之一,作爲中國現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古代園林和世界級的文化瑰寶,1998年以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之崇高評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後,頤和園的遺產保護工作始終遵循最少干預的保護原則,在維護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2013年,頤和園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合作,編制完成【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規劃(2013年2020年)】,明確了遺產監測工作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並於同年建立了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產監測指標體系。

在此基礎上,2014年頤和園初步建立了頤和園遺產監測預警系統平台,通過信息化手段,監測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狀況,結合監測數據的積累與分析,及時發現問題,查找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研究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使監測工作服務於世界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截至目前,用於拍攝、掃描文化遺產的影像、測繪圖等數據資料就達到50GB。

山體監測:2013至2014年,頤和園開展了萬壽山水土流失監測。採取定期監測,系統分析的方法積累與匯總數據。根據數據,可以摸索到水土流失的預警值,以預判在降雨後或一定時間段某一坡面的水土流失情況,提前進行有針對性的防護與治理。

古建築監測:以德和園大戲樓爲試點,打造多因素綜合監測示範點。開展了涉及多個病害指標的古建變形自動監測、古建變形人工定期監測,以及震動和微環境對大戲樓的影響監測等項目。目前,可以在頤和園遺產監測預警信息平台實時獲取大戲樓地基基礎沉降、柱的彎曲、柱腳下沉等病害發展信息,以及振動加速度、風環境、溫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變化信息。

古建築彩畫監測:頤和園開展了古建築彩畫信息及微環境監測方法研究。選取典型室外區域長廊,周期性地對其中16幅彩畫本體的色度、明度、彩度等量化指標進行了4次爲期兩年的人工監測,同時對彩畫周邊的微環境進行了實時監測,以尋找造成彩畫褪色剝落的主要因素。

古樹監測:爲了進一步保護古樹這批活文物,頤和園與相關機構合作,以油松爲主要監測對象,針對300株重點養護管理古樹,安裝了古樹電子標籤。電子標籤與古樹監測模塊通過電子手柄終端進行連接,每一個電子標籤內包含該株古樹的基本信息和養護病歷檔案,實現對所標示古樹的一站式管理。

可移動文物摸清家底 科學管理園林文物藏品

文物分爲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後者主要指固定在地面上的文物,如古建築物、構築物、遺址等,前者是可以移動的文物,如銅器、玉器、書畫、古籍等。據統計,頤和園園藏可移動文物有3萬餘件,幾乎涵蓋了中國傳世文物的所有門類,並有不少外國文物。自2014年起,頤和園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帳冊的基礎之上,對全園可移動文物進行重新清查。同時細化展廳、殿堂、戶外文物管理規定,全面、科學地管理古建園林中的文物藏品。

據頤和園副園長秦雷介紹,近年來,在可移動文物保護方面,頤和園投入很大力量,改造拓展文物展廳;防止戶外文物風化、觸摸、刻畫等破壞,加裝保護罩;爲保證敏感文物的恆溫恆濕保存,複製替換殿堂展陳紙絹類文物,將原件收歸文物庫房;爲保證殿堂內陳設文物的安全和避免光損傷,爲有原狀陳列展陳的殿堂玻璃加貼防爆和紫外線防護膜;爲保證古建內的木質結構免於蟲害損害,每年對殿堂和文物庫房進行內化學熏蒸殺蟲。

頤和園還不斷提高文物工作軟實力,加大文物管理專業隊伍建設,加強文物學術研究,相繼出版了【清宮頤和園檔案】、【頤和園藏明清家具】、【頤和園研究論文集】等一批學術及歷史檔案著述。

有序推進古建修繕工作實現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和永續傳承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頤和園的古建築周期性修繕和生態環境建設穩步推進,相繼完成了德和園、清晏舫、南湖島景區等重要景區景點的修繕工程。再加上基礎設施持續的改造更新建設,頤和園的整體景觀環境得到恢復,歷史原貌也得到最大限度延續,生態環境有了顯著的改善,基本顯現了自然典雅與輝煌富麗相交融的皇家園林風貌,爲頤和園風景區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和園修繕工程:德和園建築群位於萬壽山東麓,始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作爲一組大型的宮廷戲園建築,德和園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爲完好的古戲樓之一。此次修繕是建國後對德和園景區進行的規模最大、最科學嚴謹的一次修繕,使得大戲樓恢復到光緒時期最好面貌,重新煥發出皇家戲樓原本的雄偉與韻味,成爲解讀晚清宮廷戲曲文化的歷史講堂。藉助修繕的契機,引進高新技術,對德和園進行三維雷射掃描、聲學測試、戲樓變形監測、歷史變遷與營建過程等專項研究。

清晏舫修繕工程:清晏舫位於昆明湖的西北角,始建於乾隆年間,光緒時重建,主體結構爲木構,但是與其它建築所不同的是,清晏舫沒有按常規做油飾傳統彩畫,而是工匠通過彩畫繪製出漂亮的大理石紋,使整個建築外觀看似是石材所建,與下部的石質船體自然地融爲一體。清晏舫的彩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施工過程中,頤和園對清晏舫特有的工藝、做法進行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

南湖島景區修繕工程:頤和園南湖島位於昆明湖南部,始建於乾隆年間,咸豐十年(1860年)島上建築嚴重被毀,光緒時重修,是清代皇家祈雨的重要場所。此次修繕工程對現有文物建築進行修繕,恢復改變原有形制的建築,解除安全隱患,保持結構穩定,最大限度再現南湖島景區光緒朝蘇式彩畫原貌。

【文化惠民】

透過珍貴園藏文物展示悠久歷史頤和園文物工作者在行動

3月,頤和園與常熟市合作舉辦兩朝帝師翁同龢及翁氏家族文物特展,通過書法、繪畫與奏稿等不同類別的文物,展現翁同龢作爲藝術家與政治家的複雜人生,其中絕大部分文物是首次進京。

至此,從2013年扮戲樓文物展廳改造並開放,頤和園已成功舉辦了慶演昌辰慈禧與德和園演劇文物展、百年頤和頤和園對公眾開放一百周年紀念展等11項專題展覽,引入故宮博物院、上海豫園、瀋陽故宮博物院、偽滿皇宮博物館、西藏羅布林卡等8家合作單位的展品,豐富了頤和園文化展陳的涉獵領域。

從2014年伊始,頤和園開始利用曾經內部使用的益壽堂景區舉辦專題文化展覽。2015年,更是經過長達10個月的策展籌備與專家論證,推出古都春曉尋訪中國共產党進京趕考之路主題展覽,爲頤和園開闢出第二塊紅色教育基地。

同時,頤和園的文物也走出大牆,圍繞頤和園的歷史人物、特色文物和園林文化,頤和園的園藏文物赴義大利、馬來西亞及瀋陽、寧波、長春、上海等13地進行展出,使得文物活起來,進一步推廣頤和園文化影響力。

【園林綠化】

過去五年農藥使用量減少40%

園林植物是造園藝術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做好園林植物的規劃及養護管理,在保持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產原真性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據統計,頤和園現有古樹1600餘株,有油松、白皮松、檜柏、側柏、楸樹、玉蘭、桑樹、國槐等8個品種,集中分布在萬壽山的前後山、長廊沿線及後溪河兩岸。

頤和園率先在市屬公園範圍內實施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十二五期間,頤和園化學農藥的年使用量比十一五期間減少了40%。截至2015年底,頤和園天敵昆蟲的年釋放量已達2012年的200倍,種類由2012年的5種增加至12種,把園林害蟲種群持續控制在較低的水平。

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2016年頤和園將繼續推廣保育式生物防治和生態調控,積極發揮皇家園林生態文明的優勢與示範輻射作用。

【年度展望】

今年國慶夜晚頤和園將靚起來

頤和園始建於1750年,屬清代皇家園林三山五園之一,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總面積300.8公頃,園內現存的各式宮殿、園林古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園藏文物4萬餘件,古樹名木1600餘株,1998年更以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的崇高評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頤和園將啟動夜景照明系統升級工程。伴隨工程的竣工,頤和園壯美的山水建築核心景觀將在夜晚靚起來,顯現出月夜下山水園林的靜謐與柔情。

頤和園夜景照明系統升級工程以佛香閣爲視覺中心,伴隨周圍建築的密度和等級逐漸降低,推導出夜間燈光的亮度遞減,形成山水長卷般詩情畫意。

文化寶庫精神家園

以頤和園爲代表的歷史名園是北京古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現代文明的重要載體,對提升城市景觀形象起著重要作用,體現著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頤和園是歷史留給世人的文化寶庫與精神家園!

在今後更爲廣袤的未來,頤和園的保護工作需要每一位社會公眾、每一個遊客知情、參與、監督,這樣頤和園的遺產保護事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更大的希望。

遺產保護工作永遠在路上!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